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
——以上海大宁181 弄绿地改造(林里花园)为例

2024-04-01 13:08孙明莲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5期
关键词:旧城口袋绿地

孙明莲

(上海林博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1 引言

旧城绿地存在结构功能老化,服务功能不到位,绿化形式单一等问题,随着国家对打造“15 分钟生活圈”的不断重视,口袋公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它能解决人们近距离公共绿化活动空间的需求,解决城区绿化休憩空间不足以及生态环境的问题[1]。口袋公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旧城区绿地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旧城改造模式中最有效的方案之一。

2 口袋公园的基本概述

2.1 口袋公园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口袋公园是一种规模较小且提倡人性化原则,满足群众就近休憩交流、运动健身、文化共享、生态景观等便民服务功能的开放绿色空间,适用于改造用地、临时用地、废弃用地等。

2.2 口袋公园建设对旧城改造的优势

口袋公园建设对旧城改造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提高旧城绿化品质,促进城市公园体系完善。口袋公园尺度小是城市景观中的“点”空间,可利用城市建筑边角地、废弃地及闲置地,通过改造提升、临时绿化、拆墙透绿等实施途径来塑造口袋公园,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2]。口袋公园植被质量高,种类及层次丰富,弥补了旧城绿地的景观单一,植物生长杂乱无序的现象。(2)提升旧城居民幸福感。口袋公园面积虽小,但功能齐全,能满足市民近距离的亲近自然与自然互动,为旧城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良好的近距离交流与休憩场所。伴随中国老年化趋势加快,旧城区老年人居多的社区特别需要这种“推窗见绿,抬脚进园”的口袋公园。(3)为旧城景观改造提供了依据。口袋公园的建设呈现弥补局部绿化,局部墙面垂直绿化,局部交叉口绿化等增加绿量的形式,结合口袋公园的特点,在旧城景观改造中不仅能为城市添加优质的绿地环境,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对近距离休憩、游赏、健身等各种户外活动的需求。口袋公园是旧城改造恢复城市活力的有效手段,在旧城景观改造中是占有巨大优势[3]。

3 上海大宁181 弄绿地(林里花园)的改造设计策略

3.1 项目背景及概况

助推“美丽城区”建设,打造“15 分钟生活圈”,扩大市民的幸福半径是推动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大宁181弄绿地改造项目位于上海静安区大宁路与广延路交界的“共宁小区”南入口西侧,总用地面积为1 427 m2,绿地现状为封闭式的传统公共绿地,南北向主要分布住宅小区,东西向配有商圈、学校、医院等。根据项目要求通过改造大宁181 弄绿地,建设首个静安区的口袋公园。

3.2 项目现状问题及解决市民需求

通过实地考察总结现状问题如下:(1)绿地入口设置在小区内部导致周边市民无法满足公共绿地的共享功能;(2)场地设施破旧老化,让人无法停留休憩;(3)现状廊架选址在门卫边上,陈旧无遮风挡雨功能,无人愿意停留靠近;(4)现状的报栏位置零散、形式多样、视觉感杂乱;(5)现状绿地上木郁闭度过高,下木形式单一,缺少开花植物,容易聚集蚊虫而导致绿地让人无法靠近、停留。

本次改造利用口袋公园的建设解决不同人群对绿地功能的需求,在景观改造设计功能布局中设置遮风挡雨的廊架满足老年人的休憩需求,设置系统性的报廊满足居委会的宣传需求,设置舒适的健身场地满足儿童及上班族的就近运动需求。

3.3 项目设计目标

通过对绿地进行梳理改造,将全新面貌对公众开放。改造后的绿地硬质面积约411m2,其中95%为透水铺装,采用了新型环保的陶瓷透水砖及透水混凝土。绿化面积约1 016m2,绿化率为71.2%。大宁181 弄绿地改造设计平面图如图1 所示。

图1 大宁181 弄绿地改造设计平面图

3.4 项目设计构思

打破传统封闭的绿地模式,引导不同邻里人群聚集,以现代简约手法打造公共开放的“林里花园”。通过林下的空间力量,以梅花主题为背景的廊架作为中心点,采用一条活力的健身步道有序地串联各功能空间,给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带来分享、阅读、康健、互动等功能。

3.5 项目改造设计思路

3.5.1 形象入口的选择

通过对现状绿地考察,改造前绿地入口设置在小区内侧,服务人群受限导致公共绿地利用率低。打破封闭的围墙形式,设计通透的铁艺门结合主题铭牌与地被塑造,不仅便于周边市民方便通行与识别,同时也便于后期管理。

3.5.2 交通流线的组织

整个空间布局的灵感来源于现状场地长势良好的乔木,利用这个优势打造林下的活力空间,在乔木下部署健身步道及各个功能。改造后的园路采用透水沥青材料,同时在道路与绿化交界处设置人性化的扶手栏杆,高度设置为70 cm,便于周边老人及小孩有效利用。

3.5.3 服务设施的塑造

结合场地及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场地核心区增设遮风挡雨功能的廊架。从北侧住宅围墙边上退界出27 m 的场地范围将廊架南北朝向设置在口袋公园的中心位置。它不仅作为口袋公园前半场地的背景衬托,同时也为后半场地预留出静态的空间。廊架采用钢结构与防腐木结合的材料,为居民提供一个户外可遮风挡雨、半隐蔽休憩、交流的场所。如图2a 所示。

图2 大宁181 弄绿地改造后效果

现状的健身场地铺面采用水泥材料,无安全措施,健身器械老化陈旧,周边建筑墙上外露空调外机明显。改造后的健身场地采用塑胶材料,保证不同使用人群的安全,利用防腐木格栅隔离空调外机,同时给场地增加垂直方向的绿化面积。格栅退界出一定的距离,为后期空调外机维修预留足够的空间。如图2b 所示。

现状的报栏位置零散、形式多样,视觉感杂乱。报栏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场地面积有限但需多功能利用,利用公共绿地与小区道路的边界设置报栏,一侧可作为口袋公园做宣传的窗口,另一侧可为181 弄小区做宣传的窗口,还为口袋公园与181 弄小区起到分隔作用。

3.5.4 植物设计的原则及策略

1)植物设计原则。保留及梳枝现状长势好的乔、灌木,配置有层次丰富的灌木及地被,增加观花、观叶的小乔给市民营造“开敞、半开敞”的可观赏及可参与的公共空间景象,营造常绿和落叶相结合的生态植物景观。

2)植物设计策略。上木种植新增娜塔栎、特选美人梅、特选红梅、特选茶梅、北美海棠等落叶植物,丰富绿地季相变化,亮化绿地色彩。营造常绿和落叶相结合的生态植物景观,(冠层投影配比)落叶∶常绿=6∶4。下木种植以八仙花作为主题,通过蓝紫色、粉色、玫红色等不同颜色的八仙花营造夏季主题观赏园,同时搭配种植无须修剪便于养护的灌木和地被品种,给绿地添加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

4 口袋公园在旧城景观改造中的设计要点

1)充分的实地勘察。旧城绿化或景观设施一般都已存在,但植物密度过高或者无法靠近,服务设施老化不堪,不能很好地为市民服务。口袋公园建设需要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周边市民的需求,充分利用现状的地形、长势好的乔、灌木等因素,了解场地与建筑交界的不利关系等问题,便于后期口袋公园设计方向定位合理以及确保其功能的适用性。

2)灵活的交通流线布局。打破传统绿地规则的交通布局形式,口袋公园更多地从市民互动的基本功能出发,采用健身跑步道或者游步道串联的形式自由布局,灵活地组织各个功能节点,使各功能有序地为市民所用,口袋公园的趣味性和使用性,结合对周边居民开放的形式吸引人亲近自然,将口袋公园无声地服务于居民的日常户外休憩活动中。

3)个性化的出入口设置。口袋公园的出入口设计是整个绿地地块的形象门户,选址一般选择靠近市政人行道,方便市民通行的区域,引导周边居民进出以及使用。充分挖掘口袋公园主题,结合景观元素在入口显眼处设置名牌。

4)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设计。口袋公园面积虽小,但承载着多样性的功能,其核心功能往往是市民最需解决的功能,便于使用人群有效利用场地功能。结合休憩功能设计的景观廊架需要考虑合理的靠背,以及遮风挡雨的功能需求。结合使用功能塑造的景观设施包括小品、健身设施、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景观座椅等应根据场地功能、各种类型使用人群的需求,特别是以残障人士、老年人群、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为主导进行设计。结合交通功能布局的景观园路根据特殊人群的需求设置以人性化尺度的安全护栏。

5)现状绿化的良好利用。保留及梳枝现状长势好的乔、灌木不仅节约投资成本,同时能够保留该地块的记忆。打破旧城的种植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在绿地上配置品种多样、层次丰富、季相分明的乔、灌木或地被,还可以结合墙面或格栅做垂直绿化,增加场地垂直景观的视觉效果。丰富绿地季相变化,亮化绿地色彩,营造常绿和落叶相结合的生态植物景观场地。

6)生态环保的硬质设计。口袋公园的硬质铺装采用生态环保、透水性好的铺装材料取代花岗岩材料,出入口广场上铺装采用干净、简洁的色调引导市民进出,健身跑步道或健身区域采用鲜明的色调调动市民参与健身的积极性。

5 结语

口袋公园面积虽小,但功能齐全,是旧城改造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它是改善城市生态建设系统,满足不同年龄段近距离户外活动,多功能需求,“15 分钟幸福圈”的重要载体。本文对上海大宁181 弄绿地(林里花园)的改造设计进行探讨,希望此类公园的设计对旧城改造有所裨益,为后期城市打造出更多适用性强、为民造福的城市绿洲。

猜你喜欢
旧城口袋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浪漫口袋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会喝酒的大口袋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