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伦理

2024-04-02 15:18崔庆蕾
北京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军旅军人信仰

崔庆蕾

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旅文学自身有着丰富的脉络和厚重的传统。伴随着新生代军旅作家的成长以及时代语境的转换,军旅文学也在进行着书写向度和美学观念的嬗变与更迭。一方面,以宏大叙事的方式进行历史叙事依然是重要的叙事向度,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打捞,重构历史,歌颂英雄,弘扬革命精神。另一方面,聚焦和平年代军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脉动同樣成为重要的叙事方向。尤其是后者,不仅仅是随着时代语境转换而产生的内容向度上的变化,而且因为逃离了历史叙事的规训,获得了更开阔的叙事空间和自由度,得以引入更加复杂的观察视角和叙事理念,从而更自由地将观念化、符号化的军人扩展或者还原为本质化的人进行观察和审视,有力地拓展和深化了对于当代军人群体精神世界和军人生活的透视和表达。西元作为新生代军旅文学作家的优秀一员,其写作也在这样一个新的美学形态之中,或者说他也以其新的写作来不断推动新军旅文学的范式更新与发展。他擅长于将叙事的镜头聚焦于历史和现实的细部以及人的精神内部,越过宏大而坚硬的历史骨骼和现实岩层,去呈现那些被宏大语汇所覆盖的细节和根部,以及那些驳杂而丰富的人的精神纹理。如同这篇小说,就是在舒展的和平语境下对于军人信仰问题的真切叩问与探索,其在文本中执着追问的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仅在战争语境中存在,在和平年代同样存在,而且变得更为复杂。

几年前,西元曾撰文《中国的历史命运与战争及战争小说》谈战争题材小说,可视为其对于战争小说的一种理论自述。其中谈及战争小说的意义,他认为,战争小说的价值之一是“解决精神性的命题”“参与到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性建构当中去”。而这种精神性建构,第一个层面就是哲学层面上“如何看待生死”的问题。战争是一个暴力机器,对生命的吞噬是残酷而又常态化的景观,死亡与牺牲是战争叙事中不可回避的场景。如何看待牺牲与死亡,也因此成为战争叙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以往的很多战争叙事中,这个问题是被悬空和搁置的,牺牲和死亡往往被美化或简化,信仰的伦理和纹理被遗忘和遮蔽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因为叙述的简化或者策略性的处理而消失,尤其在文学观念强调关注生命本体的当代,揭示信仰在生命内部生成的伦理与纹理,不仅必要而且往往成为决定作品可信性和感染力的关键元素。《大校、上尉和列兵》这部小说所着力探讨的正是这一命题。

小说从两个路径进入这一命题。一是生命体验,二是文学虚构。小说主人公老刘的职业是一个“写小说的”,在开篇即被一篇正在写作的战争小说所困扰,这是一个以牺牲和死亡为结局的小说,但如何处理牺牲与死亡,或者说如何理解牺牲与死亡成为一个难题。是什么激发着那些热血英雄慨然赴死,用生命铸就精神雕像?他们如何看待死亡与牺牲的意义?在生活层面,老刘经历了同学离世和心梗事件。同代人同龄人之间因为有着相似的生命刻度和文化记忆而最能共情,同学的去世让老刘深刻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身体的走向衰老。而心梗事件的发生更是让他切身感受到濒死的体验,死亡像一面镜子驱使他反观和反思生命自身。两个方向的事件一实一虚,却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如何理解和看待死亡,如何生成超越生死的精神信仰?西元试图打开宏大叙事的帷幔,敞开被神圣化、同时也被固化的崇高语汇,回到生命和生活本身,看信仰如何生长,又形成了怎样的纹理。

为了探究这一命题,主要人物老刘时隔多年重回部队营地,重新回到那个熔铸崇高精神和信仰的语境。他在三个月的蹲连生活中,采访了多位不同年龄和职级的军人:上等兵小赵、中士石头、军士长老梅以及上尉王大心、列兵羊子。小赵、石头、老梅都是有长期部队生活历练的老兵,他们都给出了简洁而肯定的答案,信仰之于他们已近乎为一种本能,深深植根于精神内部,但他们没有敞开更多关于这一命题的内在复杂面向。而在后两者尤其是羊子身上,呈现了这个命题内部充满歧义、含混甚至矛盾的纹理。

羊子是一名新兵,也是小说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从苦难中成长,家庭的不幸使他早早流落社会,尝尽生活悲辛。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而被蒙骗来到部队。他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生活的苦难,而是在苦难中失去的对人以及对任何话语的信任,他对营地里人人挂在嘴边的那些崇高语汇的真实性充满质疑,所以他总想试图逃走。如果说老刘对小说主题的思考更多是精神性的,羊子则是切身和经验性的,是来自生命本能的躲避和怀疑。因此,在小说中,当指导员王大心希望通过老刘来说服羊子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真正扭转羊子观念并帮助其重建信任和信心的是王大心的行动,王大心在失去爱人后陷入痛苦的深渊而依然坚持留下,以及在海上训练遭遇意外事件时对使命的践行,使羊子重新相信信仰和承诺的真实性,也帮助他重建了对于人的信任和生活的热爱。羊子从一个逃兵到决定留在部队并主动缓和与父亲的关系,所经历的是信任的重建与信仰的重铸。

通过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信仰的熔铸并不能仅仅靠外部话语的感染或规训,而需要从生活和生命内部出发建构观念认同和价值逻辑。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获得合理性与合法性,才能形成坚固的城堡与强大的生命力。《大校、上尉和列兵》将信仰重新问题化和生活化,在解构中重构了内在伦理,也勘探和呈现了当代军人群体丰富而复杂的精神图景。

责任编辑 张 哲

猜你喜欢
军旅军人信仰
军旅青春正步走
胸怀军旅梦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本期主题:军旅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