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

2024-04-02 05:02马慧琴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阶文本探究

马慧琴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学生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方法解读所学知识,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多元能力,激发语文学习的热情。本文论述了高阶思维的概念、实践意义以及小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从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拓展訓练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力求积极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效落实高阶思维的培养。

一、高阶思维的概念及培养意义

认知心理学家将人的认知高度划分为六个层次:记忆——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其中,记忆、领会和应用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新属于高阶思维。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评价是指选择相应的标准,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新的看法对相应的事物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主要特点做出评判。创新是指对已有的事物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思路进行再创造,让事物的内涵、作用和功效得到进一步升华。总体而言,高阶思维是多种认知成分协同作用的复杂思维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种方式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认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加深学习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现状和影响因素

(一)教学内容碎片化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存在着碎片化的倾向。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为学生分配不同比例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不同方向的思考,缺少培养学生将各种类型的知识相互融合、整体分析的意识,导致学生只能在固定的范围内进行思维的运用,所思考的问题缺乏综合性,不能实现高阶思维的锻炼。

(二)教学环境封闭化

高阶思维的培养需要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活动来支撑。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存在着过于封闭化的特点,学生经常只能在教室内或自己的座位上进行思维活动,很少接触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兴趣特长相融合,导致思考内容过于单一、思考方向过于狭窄,所思考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物质条件做出探索与实证。

(三)知识训练保守化

高阶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既体现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也表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中。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经常只能通过诵读、背诵和抄写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缺乏应对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机会,导致高阶思维缺少发展的土壤。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策略

(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独特性问题

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让学生重新审视所学知识,确立新的探索方向,拥有思维运用的新空间,从而避免将各方面的知识孤立看待,而是挖掘知识之间的关联,分析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究知识的本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角度大胆质疑,整合课内外知识,思考新颖的问题,从而将解读知识的视角从表象深入到内在,产生新的理解与感悟,得到高阶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学生能够了解到赵国多次面临困境,在蔺相如的帮助下化险为夷,可以据此提出问题:“赵王在面临困难时为什么总是无能为力、十分惊慌?赵王为什么不让其他的人出使秦国呢?”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秦国的国力十分强盛,而赵国较为弱小。由此,学生既能够理解赵国惧怕秦国的原因,又能够借助写作背景进一步认识蔺相如对赵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更深层地了解蔺相如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品质。又如,学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廉颇为什么会对蔺相如十分不满?蔺相如为什么始终忍让廉颇?”可以借助《史记》等课外资料探究廉颇的其他故事,认识到廉颇是赵国的著名将领,为赵国建立了巨大的功业。廉颇经常通过勇敢战斗来获得成功,认为蔺相如只是凭借口才得到了赵王的重用,因此会愤愤不平。根据这些思考,学生能够对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形成更具体的理解,对人物的形象产生更生动的感受。

(二)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拓展理解方式

根据知识的特性,灵活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展开想象、探索、体验等学习方式,对知识的主要特征进行深入理解,并积累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是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画面想象、游戏体验、实验探究、迁移整合这些方式灵活运用,锻炼深层次理解知识能力,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

1.借助画面形象理解知识。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意识,让学生在美的发现、感受与表达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知识理解。同时,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语言内容转化为画面,从画面的特点分析作者思维的运用过程,感受作者情绪的变化,从而深入了解文本的写作动机。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安静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根据个人思维和情感自主体会,实现自主性高阶思维的培养。

例如,《走月亮》这篇课文对月亮升起的过程进行了具体描写。根据“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一句,学生可以抓住“洱海”这一与地点有关的词语,在脑海中浮现出月亮升起的画面,从而想象举目远眺四周,感受到月亮升起的环境十分空旷。同时,根据“升起来了……升起来了”这一句式,学生能够想象月亮逐渐从山顶出现、向着天空中移动、在云层中穿行、光亮布满乡间的小路这样动态的过程,对这一句式的表达效果得以深入体会。在阅读具体描写乡村事物的文段时,学生能够发现作者对乡村中的池塘、花草树木、各种瓜果以及其他事物都进行了具体描写,从而想象到作者回顾乡村生活,对乡村充满怀念的情感。由此可见,在画面的作用下,学生能够解读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意蕴,培养多层次的分析能力,从而提升高阶思维品质。

2.借助游戏体验理解知识。

将复杂的信息投放到具体的事物中,让信息充分集中,进行直观的观察与感受是提高知识理解效率,培养高阶思维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倡导学生运用游戏生动地理解所学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立足于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语文知识相联系,创造新的事物,在游戏体验中实现对复杂知识的高效理解,以此落实高阶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陀螺》这一文本阅读中,学生需要认识陀螺的制作材料、制作方式、游戏方式以及游戏效果。这种分步骤的文本解读往往会带给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游戏体验活动,尽可能整体性地理解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抓住“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儿……”等文段,直接用生活中的木块、钉子、绳子、木棍制作陀螺和鞭子,共同开展陀螺游戏。教师要充分支持学生的这种做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游戏时间,对游戏进行不同角度的体会。在游戏中,学生能够认识到陀螺的表面非常光滑,需要不停地旋转才能持续进行下去,同时感受到陀螺游戏非常轻松愉快,以此体会作者参与陀螺游戏时的心理活动,更深层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

3.借助实验探究理解知识。

在实验活动中,学生以理解所学知识为目标,结合个人能力和生活环境设定相应的学习方案,制定相应的探究流程,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表现探究结果,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做出反思,对书本知识进行验证,以此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对验证思维的运用,倡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理解相关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锻炼理性思维,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落实高阶思维的培养,拓展语文学习思路。

例如,《花钟》这篇文本介绍了不同花朵开放的时间和状态。教师可以设定以下任务:快速记住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学生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在生活中观察不同花朵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状态,运用数学学科知识进行记录,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拍摄照片、绘制图画。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分析文本对各种花朵开放知识表述的正确性。接着,学生可以尝试采集不同的花朵,用硬纸板、画笔等材料制作成时钟,将相应的花朵粘贴在时钟的不同时间上,呈现探究成果。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科学精神,运用实验的方式对知识的来源进行探究,对知识的正確性进行验证,从而培养良好的创造力。

4.知识整合总体理解知识。

认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会举一反三,从旧的知识中得到新的认识,并掌握相应的方法是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按照特定的主题编排的,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多篇文本进行特定类型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整体性理解,以此落实高阶思维的培养。

例如,《飞向蓝天的恐龙》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两篇文本都属于科普类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篇文本展开群文阅读,自由选择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从科学知识的角度出发,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远古时期的恐龙,也包括现代生活中的纳米技术,从而培养广泛的科学学习观。从科普文写作的角度出发,学生从两篇文本中抽取出“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等句子,认识到科普文普遍会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式说明事物的特点。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对所接触的信息做出不同角度的评价,认识到知识的本质特征,在多种知识的整合中培养高阶思维。

(三)拓展学生训练内容,优化知识运用方式

1.设计开放性题目。

进入新的情境、自由选择方式方法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是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倡导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创新课堂训练模式,引导学生解答开放性的题目,打破书本知识的束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促进高阶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完《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学生首先从诸葛亮自身的角度出发,认识到诸葛亮善于迎接挑战、钻研有效的方法;其次,从团队的角度出发,认识到鲁肃善于团结集体,积极帮助诸葛亮做好各种准备;再次,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大雾天气是草船借箭成功的重要自然条件;最后,从曹操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曹操的骄傲和大意也是草船借箭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表达独特的观点,有利于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

2.设计实践性题目。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充实文化素养,提高相应的能力。而高阶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融合,进行多角度、综合性思考。例如,在《古人谈读书》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围绕“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如何建设书香社区”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分享读书的有效方法、分析影响读书习惯养成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进入更多元的情境,接触更丰富的信息,进一步落实高阶思维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阶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断拓展学生解读知识的思路以及运用知识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入新的空间、融入新的情境、思考新的问题,形成灵活而深刻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培养高阶思维。

(宋行军)

猜你喜欢
高阶文本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