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04-02 07:49扎吾列·卡德拉洪候丽萍
公关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干预辅导员实践

扎吾列·卡德拉洪?候丽萍

摘要: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心理危机问题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会遇到或者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这些问题会切实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高校辅导员作为在高校当中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亲密的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着绝对的职责和先天优势。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优势以及高校辅导员在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不足,总结了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路径和方法,旨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

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可能会有很多种,比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自我认知与成长问题等等,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和有效处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甚至威胁校园与社会和谐。由于工作压力、职业认知、专业经验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不足,但不可否认高校辅导员在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所以,加强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路径研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优势分析

(一)更便于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情况

高校辅导员通常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比如,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日常化交流的过程中,能更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后续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相应信息参考。另外,高校辅导员也是大学生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高校辅导员具备协调各方面资源的权限和能力,能及时收集和整合来自学生本身、学生家长以及学科教师等各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情况。

(二)更能为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针对性指导

高校辅导员通常都比较熟悉大学生所在院系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氛围,可以在考虑到学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加独特、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式和内容给予大学生心理上的指导和服务,这也将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基于对大学生的了解,高校辅导员通过定期心理方面的测评,比如,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对大学生的情绪、性格、动机等方面进行测评,以便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预警大学生相应的心理危机问题,及时为后续大学生心理指导与疏导提供可参考性帮助[1]。

(三)更便于大学生心理危机持续跟踪

高校辅导员通常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为亲密的教师之一,甚至会陪伴大学生度过整整四年的大学时光。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个性、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等等方面会有更多的了解,也能与学生建立起一定地信任与互动关系。日常,高校辅导员会通过面对面交流,微信、电话沟通等与大学生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情况,也会通过与班级干部、室友、家长等人员的沟通,更多方面的去了解大学生,更好地追踪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情况。

(四)更能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心理危机干预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和疏导心理问题,更是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高校辅导员会通过心理辅导、团体督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和自我压力调节,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也会给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大学生的潜能和兴趣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大学生自我发展。

二、高校輔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现实问题与不足

(一)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不足

部分高校学生是缺乏心理健康方面专业知识的,他们并不了解心理问题的具体呈现和应对方法,也不能清晰定位自己的心理状况,精准识别自己的情绪与感受,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当一些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由于自尊心等方面原因不愿意去求助辅导员或者其他专业机构,自己也没有实现自我调节或者处理与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与方法,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自身心理危机时无法正确面对和合理应对,甚至可能滋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2]。

(二)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方法、心理评估方法等等。一方面,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多是兼任或是高年级大学生兼职,他们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业性明显不足。另一方面,虽然部分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与技能等等,但这不能等同于他们具备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和技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还是会因为缺乏相关方面的深度认识和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无法准确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对大学生的心理未来发展形成一定预测,很难有意识或者使用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去应对和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3]。

(三)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精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除了要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之外,还要应对和处理关于大学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由于工作过于琐碎,部分工作要求一定的专业性,高校辅导员的压力也会比较大,甚至精力不足,这可能会导致辅导员根本不能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更无法及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

(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在许多高校当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他们往往会被视为学生的“保姆”“生活老师”,他们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与心理状况等等。角色定位的不清晰,也会让辅导员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过程中有无力感,甚至无法顺利实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这也会在另一层面使得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积极性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大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也无法积极协调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不佳。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一)强调舆论引导,培养健康的心理意识

为让更多大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高校内部的校园媒体、社交平台等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专业内容,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让更多大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到的问题。高校辅导员还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比如,校园内部的各类社团、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让大学生在实际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自己作为主导积极组建关于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社团组织,让社团成员之间相互分享心理成长经历,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等等,从而形成积极的互动与支持。

(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实战经验

心理危机干预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高校辅导员提升专业素养与实战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支持。其一,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方面的理论学习,掌握更多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这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专业培训、阅读相关方面书籍文献、参与心理健康类的学术交流会议等等来实现,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其二,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参加实践培训、模拟演练等掌握一些心理测评工具使用技巧、心理干预方法、沟通技巧,也可以通过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方式,分享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经验,学习他人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成功方法和技巧等等,不断提升自身在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其三,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师、心理危机干预师等方面的专业认证,获得相关方面资格证书,以提升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以便更顺利推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其四,高校辅导员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情况,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调整干预策略,以提升干预效果。

(三)有意识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其一,高校辅导员可以为每个自身负责的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重点记录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个人背景信息、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等,通过定期更新心理档案内容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其二,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自组织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测评的方式,比如,调查问卷调研、个案深度访谈、使用心理健康测评软件等等,更多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结合测评结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评估,针对性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其三,辅导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日常表现、测评结果等等,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当大学生的相关指标达到一定阙值时,及时作出预警提示,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其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方面,高校辅导员要有自己的重点关注群体,比如,那些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面临失恋的学生或者有身体性疾病的学生都需要引起重点关注。一定程度上这类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概率更高,需要多关注,及时发现,针对性干预。其五,一旦发现大学生存在心理危机,辅导员要快速做出反應,启动相应的响应机制,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当然,整个干预过程也离不开学生家长、高校相关部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4]。

(四)构建和谐、有效的多元主体支持系统

高校为了突出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可以搭建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共享平台,比如,校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或者心理健康小程序等等,让大学生借助该软件可以随时随地测评和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能通过该软件向辅导员提供自己的心理状态,在线寻求相关方面的帮助等等。为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业程度,高校可以专门针对辅导员策划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培训课程,重点针对辅导员群体传授关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针对性提升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高校领导层、高校辅导员、高校心理咨询师、校医院医生等等可以跨学科实现合作,共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应对小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专业、高效、快速的危机干预和支持应对[5]。

针对部分人群对高校辅导员身份存在偏见,影响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加强在辅导员角色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宣传与普及,让更多人了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存在必要性,消除部分人群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误解与偏见。同时,高校可积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与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等等方面工作当中去,让学生与教师都能意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通过角色的强化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工作积极性。

(五)关注并做好家校沟通与协作

高校辅导员应该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比如,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者社交媒体等等保持一定程度的沟通或者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取得联系,确保双方能够及时、准确地沟通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当大学生面临心理危机,高校辅导员应该在第一时间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能够共同参与到学生心理危机处理工作中来,辅导员需向学生家长说明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心理危机处理的结果等等,让学生家长切实了解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与结果。高校辅导员也可以向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成长特点,给予他们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方面的建议,不断提升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当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涉及大学生的隐私问题时,辅导员自身既要不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健康情况,也要向学生家长明确学校在学生隐私保护相关方面的政策,确保学生的隐私能够得到切实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辅导员履行这一职责的具体体现,并且高校辅导员在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先天优势。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既要有意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意识,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构建一定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依托多元主体支持系统,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效,助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宰婷.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3(24):37-40.

[2]岳松,张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及角色实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23(04):59-62+109.

[3]闫鹏.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02):79-82.

[4]李思达. 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途径解析[C]//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2022年第五届智慧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22年第五届智慧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22:48-50.

[5]刘延超,王威威,刘微.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干预中的应对策略探讨[J].山西青年,2022(12):187-189.

(作者单位:新疆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干预辅导员实践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