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PCI联合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

2024-04-03 06:46黄世亮刘文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龄冠脉血流

黄世亮,刘文探

(兴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兴山 443700)

心肌梗死(MI)是指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心脏血流供应不足,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临床分为ST段抬高型MI(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MI,其中以STEMI最为严重,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2]。相关研究表明[3],高龄是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早日对高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指出[4],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PCI)是该类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疗效较为显著,但术后仍存在10%~30%的患者出现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预后并不理想[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常用的辅助支持疗法,能显著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脏血流灌注[6]。已有研究证明[7],IABP辅助PPCI能显著降低STEMI术后MACCE的发生率。但目前关于PPCI联合IABP治疗的高龄STEMI患者的预后情况研究较少,对其治疗结局仍存在诸多疑惑。本文探讨高龄对行PPCI联合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新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8 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75 岁)和非高龄组(60~74 岁),高龄组38 例,非高龄组70 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8]中的标准,并经影像学、心电图检查确诊为STEMI;符合手术指证并首次行PPCI联合IABP治疗;年龄≥60 岁,生命体征平稳;临床资料完整;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

排除标准:存在非STEMI、陈旧性MI或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关闭不全等其他心脏疾病;存在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全身感染疾病;存在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对本研究选用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过敏;存在严重脑血管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3 个月内曾发生过脑卒中;近2 周使用过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近1 个月有外伤或外科大手术史;预期寿命<1 年者;中途失访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PPCI联合IABP治疗,术前2~6 h均给予口服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术前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后行PPCI,当冠脉支架成功置入和释放,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参考血管直径的20%,血液可完全迅速充盈血管远端时即为完成PPCI。PPCI后行IABP。据患者身高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以Seldinger技术于股动脉处穿刺送入导丝,预扩后置入血管鞘,再沿导丝置入球囊导管,将其置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而后连接Datascope100型IABP机,给予心电图R波触发模式,以1∶1的频率反搏(若心率过快调整为1∶2)。手术结束后两组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日1 次,持续服用6 个月。出院后嘱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功能分级、梗死部位、入院时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发病至入院时间、吸烟史、饮酒史、病史(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住院时药物使用情况。BMI>28 kg/m2为肥胖。

PPCI联合IABP治疗情况:手术时间的选择、梗死血管比例(前降支、回旋支、左总干、右冠脉、多支血管)、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实验(TIMI)心肌血流灌注分级、平均支架置入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PPCI成功率、IABP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治疗结局:随访6 个月,统计两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等MACCE发生率。

出血事件:根据血小板抑制和患者结果试验(PLATO)分级可分为大出血、轻微出血(口腔、皮肤、泌尿系统)、最小量出血(消化道出血)。随访6 个月后统计出血事件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心功能分级、梗死部位、入院时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发病至入院时间、吸烟史、饮酒史、住院时药物使用情况(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年龄、高BMI、高血脂比例、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PPCI联合IABP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选择、梗死血管占比(前降支、回旋支、左总干、右冠脉)、平均支架直径、平均支架长度、PPCI成功率、IABP治疗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住院时间、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平均支架置入数均高于非高龄组,术后TIMI心肌血流灌注3级占比低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PCI联合IABP治疗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结局比较

随访6 个月高龄组各项MAC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结局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深入人们的生活,MI发生的危险因素普遍暴露,MI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占比较高且病情较为危急的STEMI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9]。目前临床上首选PPCI治疗,主要通过置入支架,增加病变冠脉内径以达到重建血运、控制心肌梗死的目的,但术后MACCE发生率高。有研究指出[10],PPCI辅助IABP治疗可显著增加心脏血流灌注,降低MACCE发生率,但其治疗结局仍受高龄、肥胖、性别等因素影响。目前关于高龄对其治疗结局的影响文献较少。

本研究结果发现,高龄组年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提示高龄组STEMI患者各类基础疾病占比更高,在上述指标的影响下更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和代谢异常,释放更多炎性因子,使血管壁薄弱处更易破裂出血,损伤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集聚形成斑块,加重心脏的负荷,从而增加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11]。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高龄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平均支架置入数均高于非高龄组,术后TIMI血流灌注3 级占比低于非高龄组。表明高龄患者多支冠脉病变占比更高,病变血管闭塞程度更高,血流再灌注条件更差,术中支架置入数更多。有研究指出[12],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更易加剧左心室的重构,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可见病变血管特性与高龄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与曹兴阳等[13]研究结果相一致。

随访6 个月发现高龄组死亡、各项MAC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表明即使均行PPCI联合IABP治疗,合并基础疾病、多支血管病变占比更高的高龄STEMI患者的治疗结局更差,恰好印证了上述结论,与任怡辉等[14]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充分认识高龄STEMI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做好完善的治疗、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指出[16-18],高龄并非导致STEMI行PPCI联合IABP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唯一因素,性别、手术时机、术后维持药物治疗、指导手术的影像学手段等均会对手术治疗的预后产生影响[15-17]。本文的研究结果即使在尽可能控制变量的基础上进行,也可能受上述因素影响而产生差别,因此有待更科学的研究方案、更多的样本量和更确切的指标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高龄冠脉血流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超高龄瘙痒症1例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