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的探讨

2024-04-04 01:51马燕铭刘英铸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1期
关键词:电子化特种设备纸质

马燕铭 刘英铸 刘 鑫 张 勇

(1.泰安市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研究院 泰安 271000)

(2.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泰安 271000)

(3.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泰安 271000)

2021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110起,死亡99人,特种设备事故共结案56起,根据结案材料分析,因使用、管理不当发生事故,约占82.14%。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操作不当甚至无证作业,维护缺失,管理不善等[1]。为了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监管,便企利民,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在很多省份开始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些技术需要改进。

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纸质证书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特种设备总量达1 816.23万台,其中:锅炉34.71万台、压力容器469.49万台、电梯879.98万台、起重机械273.02万台、客运索道1 114条、大型游乐设施2.52万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56.40万台。另有气瓶2.02亿只、压力管道75.75万km(在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1 126.69万张[1]。

经实地走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发证机构、监管机构、考试机构、使用单位以及作业人员,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申领、使用、监管过程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存在使用频次高而保管不方便、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而核验手段少、证书复审核验主要靠主观判断、证书数量大消耗精力多、证书的申领繁杂且慢等诸多影响行政审批机构、监管机构、考试机构、使用单位、作业人员等多方的痛点和难点,亟须采取有效手段予以解决。

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的优势

1)电子证书有利于节约资源成本。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后,不再需要打印纸质证书,不再需要邮寄证书,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印刷成本,减少生产纸质证书、打印证书带来的污染和能耗。

2)电子证书有利于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减负。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更有利于实现全程网办,基本实现了手机终端办理,更方便更快捷,大幅降低了申请人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对比传统的纸质证书,证书电子化后,发证、取证时间更短,变更办理立即生效,电子证书可登录系统随时打印,解决了保管难、补办烦的问题,遏制了个别用人企业私自扣证的行业乱象,同时,将多个项目集中打印在一张电子证书上,解决了传统纸质证书的分开印发问题,切实为持证人员带来便利。

3)电子证书有利于基层监管机构监管。电子证书上印制了二维码,手机“扫一扫”,便可轻易辨认真假。监察机构、持证人员和用人单位还可以随时通过后台数据进行人员信息查询,有效遏制了制售假证、持假证作业的违法行为,杜绝不法机构制作假证以及不法人员使用假证从事特种设备作业。山东省开发的“掌上考”,可以随时了解作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更有利监管,一系列电子证书的应用让监管更有力。

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的试点探索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启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电子证书的公告》[2],2019年北京市启用电子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电子化证书及其打印件与原纸质许可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根据2022年1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实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电子证书的通知》(市监特设发〔2022〕8号)[3]部署,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按照规定样式颁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电子证书,电子证书应能在发证机关规定的网址下载或打印。从互联网上查询到的信息,各试点单位相继开展了试点工作,重庆市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证书[4]。上海市自2022年3月1日启用作业人员电子证书,2022年作业人员电子证书和纸质证书并行,2023年后,如非申请人主动要求,上海市不再制发纸质证书[5]。广州市自2023年3月31日起全面启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电子证书[6]。深圳市2021年7月开始对作业人员证书进行电子化管理,自2022年7月1日起,将颁发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电子证书[7]。山东省2022年也在多个地市开启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化的试点工作。

从目前情况看,各个省份都在积极推进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工作,基本上都实现了线上办理和线上查验功能,大多依托当地的政务App办理,比如重庆依托“渝快办”,上海可通过登录“上海一网通办/我的证照”下载,亦可通过“随申办”添加作业人员电子证书,杭州依托“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广州依托“粤省事”,山东依托“爱山东”等,各个地方还在电子证书制发后,于电子证书的应用上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比如“智慧+信用”监管新模式、“聘用单位+监管部门”协同监管新路径,在电子证书上加载社保缴纳信息和使用单位聘用信息等。

山东省还开发了有利于证后监管的“掌上考”,通过随机抽取试题现场考试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开展考试考评,可以在检查现场获得考试结果,可以掌握考试人员的学习情况,可以实现作业人员证后监管,促进作业人员继续学习,可以通过大数据整体全面分析持证人员的总体情况为审批提供参考,可以实现对考试机构的反向监管。

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证书面临的问题

1)各地进展不平衡。各地电子证书的发放和应用工作进展不一,有的比较快,已经开始取缔纸质证书,有的比较慢,还没有大批应用。证书进展不一,给监管和使用部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无法对作业人员进行统一的要求,不利于管理。

2)电子证书样式和申领平台未统一,导致监管困难。试点期间,各地电子证书的式样各有特色,虽然各有利弊,但是式样标准不一致,导致跨省鉴别和应用出现困难。目前申领平台也各自为政,依托各省的政务App,这给全国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也给监管和使用单位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某省的监管人员需要了解其他省市的申领平台、证书式样才能确定证书的真伪,如果用二维码鉴别真伪,也需要平台授权才可以,众多平台也使当地监管人员对省外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证书无法通过二维码鉴别真伪,让监管出现盲区或者不便。

3)电子证书认知度不高。据了解,目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证书的认知程度不高,很多使用单位和作业人员还不了解电子证书的申领过程和应用情况,需要各地监管部门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引导。

4)电子证书上聘用信息的收集还需完善。原来的纸质证书上有聘用信息,包含聘用代号、聘用起止日期和聘用单位(章),作业人员被企业聘用需要在作业证书上注明聘用代号、聘用日期,聘用单位还要加盖单位公章,成为作业人员和聘用单位确定聘用关系的一种凭证。纸质证书电子化以后需要在电子证书上加载电子印章,就要求聘用单位必须申领电子印章,目前看使用电子印章的企业并不多。聘用信息的获取是由作业人员填写还是聘用单位填写,无论作业人员还是聘用单位填写是否都需要对方的确认?他们的聘用信息发生变更,如何履行手续,仅仅一方申请解聘,电子证书的信息就随之变更吗?电子证书上的聘用信息是否属于证书的一部分,如果是,电子证书的变动签发部门是否需要重新签发等一系列技术和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的应用建议

1)加快相关法规标准的研究制定。随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证书的进一步推广,各个省市电子证书出现不同的版本,不利于全国范围内应用,建议在试点基础之上,尽快健全相关法规,制定全国统一标准,有利于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加深探索电子证书的应用。广泛的应用才是电子证书的生命线,随着电子证书数量的增加,电子证书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电子证书的广泛应用能推动特种设备监管工作的信息化,从而提升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比如山东省积极探索利用电子证书实现智慧叉车自动匹配作业人员,进行实时人脸抓拍以及作业人员状态识别等。

3)加强电子证书的应用宣传。通过多渠道加强特种设备作业电子证书的宣传,让更多的作业人员及时了解,主动申请,真正得到便利,发动基层监管部门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加强宣传和应用,让执法有力度、有温度。

4)加速构建全国统一证书办理平台。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的平台上申请、使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证书,不利于全国范围内的认可认证和执法监管,目前,监管人员只能通过各省的平台进行证书的识别和办理,对于一些跨省跨地区的作业人员监管存在盲区。

6 结束语

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作业人员证书便利化的需求,各省都在探索特种设备证书电子化和监管高效化的试点,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各方努力下电子证书完全代替传统纸质证书必将成为现实,这不仅能够节能降耗,还给使用单位、作业人员、审批机构、监管机构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管效能。

猜你喜欢
电子化特种设备纸质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1 我省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首次上线运行
西部特种设备网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