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生命,教师何为

2024-04-05 16:04曹加明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崇尚教育者因材施教

曹加明

教育本质上是对生命的唤醒与成全,是生命对生命的呵护和激发。那么,成全生命,教师自身何为呢?

一、崇尚自由,成全生命的起点——阔大格局

余秋雨先生有言:“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生活琐碎中沉沦。”教师作为立人者,无疑需要首先阔大自己的生命格局,真正崇尚自由,此亦是教师成全生命的起点。因为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生命的成全,亦是对教师自身生命的成全。试想,一个自我生命蜷曲甚至是扭曲的生命,何以促发他者的生命舒展开来呢?因此,教师首先要崇尚自由,而不是束缚生命。这不仅是教师自我生命舒展的需要,而且是教师促发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教师要率先从局促狭隘的生命困境中突围而出,真正崇尚自由,方有可能使学生从“坐井观天”式的生命“不自由”的困境中跳脱出来;教师真正解放自己的思想与灵魂,学生才不至于沦为没有思想和灵魂的“传声筒”。教师要勇于像启蒙者鲁迅先生那样追问自己:“从来如此,便对么?”不要故步自封,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沉溺于经验,而要与时俱进,真正践行蔡元培先生的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做他者思想的“跑马场”,让自己的生命与追问、思辨、质疑同行。如此,生命才不至于局促在“一隅之地”,灵魂才不会被有形无形的“地心说”所扭曲、压抑,生命格局才更有可能闊大起来……

教师自己首先活成崇尚自由、格局阔大的生命自觉者、自我生命的成全者,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学生陷于局促狭隘的生命困局中,而会“中道而立”,引导学生“能者从之”。因为教师所肩负的立人之使命决定了教师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师“不跪着教书”,自身率先活成憧憬自由、生命舒展的生命个体,活成灵魂独立的风景,在无形中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和激励。因为欣赏过翱翔九天的自由灵魂的生命是不会对有形无形的“樊笼”感兴趣的。

梅贻琦先生早就提醒教育者:“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教师自觉地追求生命自由与舒展,为学生树立“从游”的榜样,才能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学生成全自我生命做出示范。

二、人格独立,成全生命的姿态——自尊尊人

教师成全自我生命,进而成全学生生命,不仅需要崇尚自由、阔大格局,还需要人格独立、自尊尊人。教师要活成陈寅恪先生所期望的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当代公民,不做人格上的依附者,学生才不会甘心做“攀缘而上”的凌霄花,而是做独立伟岸的橡树。

教师自身如果生命委顿,人格不能独立,那么就很容易沦为人云亦云的“传声筒”,又何以指望他能够培育出人格独立、精神挺拔的真公民、真君子呢?因此,教师追求人格独立,不只是成全自我生命的需要,也是成全学生生命的需要。

教师要在人格上有追求、不依附,不让生命委顿;能思考、不盲从,不让生命随波逐流;能担当、不苟且,不让生命飘忽失重;既人格独立、成全自我生命,又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站立成一道“卓然挺立”的风景。如此,学生才更容易明白“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进而成为卓然挺立的生命自觉者与人格独立的当代公民。

教师追求生命自觉、人格独立,当然不是要成为世俗的傲慢的盛气凌人者与飞扬跋扈者,亦不是要成为权势面前的低三下四者与唯唯诺诺者,而是要成为不卑不亢、自尊尊人的生命从容者与坦荡者。内心没有等级观念,而是自觉地秉持人格平等的基本理念,教师才不会看轻自己,不会迷失自我,才会自尊——即便在金钱、权力面前也能够坦然地捍卫自身的人格尊严,而不是沦为物质与权力的“奴仆”,或沦为眼里只有利益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此自我成全的教师,才更易成为学生敬重与追随的生命示范者!

生命自觉的教师,在人格独立的同时,还应该自觉地换位思考,能够在自尊的同时不忘设身处地地尊重他者人格与生命。教师的眼里与心中,不仅要有自我,而且要有学生,亦要有他者生命——真正教会学生懂得“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教师在人格独立的同时真正做到自尊尊人,学生才更容易在耳濡目染中见贤思齐,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在人格独立、自尊尊人的生命完善和立德树人的大道上,教师不可“妄自菲薄”,因为人格独立、成全自我与学生生命“不亦重乎”,自尊尊人、实现生命自觉“不亦远乎”!这是志在成全生命的教师应然的生命姿态。

三、推己及人,成全生命的路径——因材施教

以成全自我生命进而成全学生生命为己任的教师,还要懂得推己及人,学会因材施教。因为成全生命的立人之道固然重要,但立人之术——成全生命的路径亦不可忽略。

教师如果眼中只有自己,唯我独尊,目中无人,没有推己及人之心,那么,就很容易凌空蹈虚,甚至陷入想当然的教育误区。因此,期望成全学生生命的教师,需要温习两千多年前的育人原则——因材施教,进而做到推己及人。

教师真正走进和读懂学生的生命,是因材施教的起点,亦是成全生命的起点。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工作不是生产整齐划一的工业化的产品,而是引导、激发充满生命力的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读懂学生的生命,懂得学生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读懂了学生,按照学生的个性需求来引导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这既是教育的应然做法,亦是对待生命的应然的姿态!如果教育者只是高高在上,只是想当然地“灌输”“倾注”,只顾以模式化的工业生产的方式来批量复制所谓的“人才”,那么,充其量只是在“制器”,与真正的教育相距甚远,和生命的成全更是隔着巨大鸿沟……

真正的教育者不会自以为是,不会固执颟顸,不会冷漠傲慢,而会俯下身来,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会带着同理心推己及人,既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普遍心理,更拿出耐心把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特点。因为真正的教育者知道,只有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真正了解生命,成全生命才有了针对性和可能性。否则,只能是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罢了。而目空一切的陶醉者无疑仍然徘徊在成全生命的教育之外。

推己及人、因材施教,成全学生的生命,还需要把握学生不同时期的生命追求。教师要改变那种认为学生从來如此的刻板、僵化的眼光和心态,避免刻舟求剑式的固化和颟顸;也要谨记叶圣陶先生的提醒——“受教育的人决非没有生命的泥团,谁要是像那个师傅一样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他的失败是肯定无疑的”,避免认知的惰性。简而言之,推己及人、因材施教是成全生命的路径追求。

四、自立立人,成全生命的旨归——知行合一

成全生命,就是要真正地做到自立立人。而要达成自立立人之教育的真正目标,教师自身要做到知行合一。鲁迅先生早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人立而后凡事举”。而立人,不是立夸夸其谈的嘴上功夫超群的炫技之人,亦不是立只会面子功夫的形式主义的“大家”,更不是立“嘴上一套,行动上又一套”的言行分裂者和扭曲者,而是要立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真君子,立勇于维护自身权益,亦能自觉捍卫公民权益的觉醒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明代杰出的思想家王阳明亦曾提醒后世之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真正的志在成全生命的教育者不会满足于引导学生成为“知善知恶”的“知者”,而会“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为善去恶”,进而“笃行之”,成为抑恶扬善的生命自觉的“行者”。如是,方可成为真正的“知行合一”者!因为正如王阳明所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没有行动与实践的知者,充其量只是“知道主义者”,而行动才能让“知道”的种子落地、发芽、成长。亦如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所由何来呢?不只是从几千年的口耳相传而来,亦不只是从古代典籍中来,更是从自己的行动与实践中来……否则,人类的创新、创造何以可能?

教师要首先追求成为“知行合一”的自立者,进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促发学生成为既“知善知恶”更“为善去恶”的躬耕力行者,这是立人者的生命成全之举。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志在成全生命的教师首先追求“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追求成为“知行合一”的生命自觉者,成全学生生命才会有更大的可能。否则,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自身生命尚且不能成全,又何以成全他者生命呢?自立立人、知行合一,是成全生命的旨归。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崇尚教育者因材施教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崇尚奋斗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