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十条建议

2024-04-05 16:04曾刚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敏赵老师家校

曾刚

近年来,随着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家长投诉学校和教师的事件时常发生。这一方面警醒教师要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引起教师反思,如何做好家校沟通才能避免家长投诉,如何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班集体。本文以一个年级管理者的视角,综合一些本年级优秀青年教师在家校沟通方面有实效的做法,在此分享给大家。

一、每周一封信件

小赵老师刚接手新班时,家长们对他颇有微词。因为小赵老师的上一任是个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资深教师,而小赵老师由于年轻且没有小学教学经验,工作并不如上一任教师细致。即使小赵老师曾是大学教师,有着不错的学历,但是家长对此并不买账,一些性情激烈的家长甚至多次向班主任反映过自己的看法。其实小赵老师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与原则,但是刚接手一个新班,家长与老师之间互相不了解,再加上与上一任老师的对比,家长们有些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眼看家校矛盾渐趋尖锐,小赵老师发挥自己善于写文章的特长,开始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信里有一周的学生学习总结,有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归纳,也有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育主张,有时还会描写一些班级孩子的具体表现。信中满满都是一名年轻教师的教育情怀与落地的方法指引。这每周一封信,小赵老师坚持了一学年。通过这些信件,家长们渐渐感受到了小赵老师的热情与诚挚、用心与负责,一场家校风波就在这一封封信件中化解。而这些信件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它还加深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与情谊。

二、每周一张照片

小敏老师硕士研究生刚毕业就入职我们学校。和几乎所有年轻女生一样,小敏老师爱拍照,爱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并分享在朋友圈。她也把这项爱好用在了班级孩子身上。下课时、自习时、运动时、阅读时,小敏老师都喜欢把孩子们或开心或专注的神情记录下来,有时还会给这些照片加上一些好玩的贴图与文字,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然后,小敏老师会把这些美照发给家长,家长收到照片后自然也是开心不已。小敏老师甚至不需要说一句话,仅靠发一张照片就拉近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家长知道老师在关注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呵护下很开心,便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了。小敏老师虽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但是,她凭这些照片就“搞定”了整个班的家长,班上从未发生过家校矛盾问题。

三、每周一次反馈

小婷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妥妥的高才生,但是她同样遇到了小赵老师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初来乍到,家长们并不买高学历的账,他们只看新来的老师能不能教好孩子,能不能关注到孩子。小婷老师刚来时,忙于应付学校事务,与家长的交流不多,孩子们回家后也说新老师没有之前的老师上课有趣,这样就滋生了家校矛盾的潜在风险。后来,小婷老师选择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每周五都给家长发一段孩子在校生活的文字反馈。这些具体到细节的真实反馈让家长心服口服,纷纷表示感谢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就这样,尚在“酝酿”中的家校矛盾在小婷老师的文字中化解了。

四、信息及时回复

有些名师在给新老师培训时,会教给新老师一个与家长沟通的技巧,那就是家长的信息不要立即回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减轻老师负担的一种套路。名师给出的理由是:如果家长的信息老师秒回了,家长会认为老师很闲,会觉得老师在玩手机。所以,老师要过一段时间再回复,以此来表现老师很忙,忙到没有时间看手机。但是,这种情况的前提是把每一个家长都假设为会恶意找碴的人,老师与家长之间没有半点信任与理解。其实,绝大多数家长还是能体谅老师工作辛苦的,即使老师秒回了信息也不会觉得老师很闲,而是会觉得老师只是刚好看到了而已,而及时回复信息也会拉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我想,每个人都体验过给别人发信息很久收不到回复的心情,老师应该将心比心,真诚待人。倘若真遇到会无理找碴的家长,再延迟回复也不迟。

五、营造正向氛围

如今,几乎每个班级都有班级群。其实,小小的班级群也藏着大大的学问。班级群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生活的主要途径,但很多班级群只是用来发学校通知,老师很少与家长有通知之外的互动。这样的班级群冷冰冰的,缺少温暖与和谐,甚至有些家长可能还会在班级群里发一些质疑学校与老师的话。教师要尽量避免班级群内出现此类情况,否则,会严重影响班级的整体氛围。其实,班级群大有可为,班主任如果用好班级群,会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班级群里营造正向氛围。老师可以多在班级群中宣传自己班级的优秀成绩,比如班级获奖、班级上公开课等,都是值得宣传的事情。同一个年级中的不同班级间,各班的家长往往喜欢暗中比较。教师有意无意地在群内宣传自己班的优秀,家长也会因此而自豪,从而更加信赖老师,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六、批评要保护隐私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少不了对部分学生的批评,这也是教育的职责所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犯错误,比如与同学发生矛盾、忘记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老师要及时提醒,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改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让家长配合教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很多老师都明白,要让家长也知道孩子的错误。但有些老师处理的方式欠妥,如直接在班级群里点名批评学生。这时,被批评的孩子家长往往内心不好受,对老师的信赖与好感也会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发生直接冲突。老师批评学生错误的时候,一定要一对一地私下沟通,避免在班级群里让所有家长都知道某个孩子犯了错误。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隐私,也照顾到了家长的自尊,还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有利于家校之间的和谐。

七、表扬要面向全班

教育过程中有对学生的批评,必然就会有对学生的表扬。任何人都喜欢被表扬,小孩子和成年人都是如此。表扬在教育上确实有很多好处,表扬优秀的学生可以激励他们更优秀,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而时不时地在班上或者班级群里公开表扬一些学生与家长,同样可以助力班级正向氛围的形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普通学生可以向优秀学生学习,普通家长也可以向优秀家长学习。对于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很多家长可能也没有什么经验,需要老师给他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表扬要尽可能地面向全班,要发挥表扬的最大价值。学生和家长知道什么样的才是优秀的,才有助于班级的整体优秀。

八、减少竞争焦虑

现如今,各行各业确实都存在着一些竞争。由上而下的竞争氛围传到基础教育,“内卷”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许多人的一生。适度“内卷”可以促进学生奋发向上,但过度“内卷”会嚴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尽可能地减少竞争焦虑,优化评价意识,不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不过分渲染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把“内卷”氛围传递给家长,减少家长的焦虑,给孩子更多的从容与闲适,让他们能够身心自由,从而健康地成长。否则,“内卷”氛围会在教师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最终导致部分家长失控,一心一意抓分数,影响班级建设。

九、每学期一次家长会

教师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学校没有要求,年轻教师也应该创造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拉近距离。家长会是教师传达教育观念、反馈学生表现的最佳场合。很多家长对家长会抱有很高的期待,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是怎样的,也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是怎样的。一场家长会可以解决很多家长的疑惑和不解。手机与文字交流可能是冰冷的,而见面后亲切的问候与友善的笑意可以迅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展示学生在校生活的照片或视频,可以分享学生在校的趣事,说明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总之,家长会是解除家校误会的好方法,尤其是新学校、新教师,家长会越早开越好。倘若教师与家长已经形成默契,知道互相配合与理解,家长会便可适度减少。

十、每学期一次班级游

班级所有老师、学生、家长一起集体出游,是一个能让家长和老师迅速拉近距离的好方法,比如全班的春游、秋游、亲子游……这种出游跟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不同。学校社会实践只有学生和老师参加,家长无法全员参与,便少了很多师生、家长一起畅聊的机会;而师生、家长全员出游是班级自发组织的,是拉近家长和老师距离的放松时刻,老师与家长可以像约好周末一起出游的朋友一般,在大自然中畅游。此时此刻,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游玩中逐一解决,所有的疑惑都能在游玩中得到回馈。出游不失为一种既能放松又能解决家校问题的好方法。去年,我们年级好几个班都自发组织班级春游,效果非常不错。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 )

猜你喜欢
小敏赵老师家校
家校距离
为赵老师点赞
春天到了,植树去
我的 “蜡烛”老师
一颗珍珠的自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超级难写的字
药店认识
一起遛弯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