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如买米

2024-04-05 16:04华应龙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汇款单海安邮局

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23年5月26至28日,《中国教育报》在我老家江苏海安召开了“阅读中化错”的公益主题交流会,吸引了20多万人线上线下参与。会上,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马斌先生的报告赢得满堂喝彩。

马斌会长的准备十分充分,他认真阅读了我的8本专著,从他在书上做的批注可见一斑。5月22日一早,他发微信告诉我:“我想了很长时间,今早6点的火车回海安,花了近两小时,我终于找到了报告的切入点。”

我感受着马斌会长的兴奋,这种幸福已经不是第一次享受了。2012年,在北京召开我的教学思想研讨会时,点评专家叶澜教授说,她想得很辛苦,想啊想啊想啊……会议当天的早晨,蓦然,她悟出我的教学特色是五个“化”。

……

能有这么多大家“点化”我,我感到十分幸福!

5月24日一早,马斌会长又在微信上给我发消息:“华校早!你一年约看多少本书,买多少本书?”我回复:“马会长,早上好!我没统计过,买书如买米。”

哈哈哈,我惊讶于自己说出了一句有意思的话——买书如买米。是的,大概没人统计过,自己一年吃了多少千克的大米、多少千克的面粉。

米嘛,民以食为天,怎么可能不买?书嘛,除了给上学的孩子买书,工作之后,我们为自己买过书吗?

买米,是为了物质地活着;买书,是为了精神地活着。

米,需要就买;书,也是如此。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杨绛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学习不是狭隘的,不是为了学历、升官、发财,不是酸文假醋,不是清高寡淡,是塑造我们的精神长相,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以更好的视角,来诠释这个世界。”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为了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应该多多买书。

“书非借不能读也”,为什么要自己买,借书来读岂不是更好?是的,借来的书,会逼自己抓紧读。但我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是自己的书,没法做批注,读起来心里别扭。还有,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喜欢的书,总喜欢回味流连,不买,就难以满足。坐拥书城,邀高人为伴,我喜欢的书似乎在说:“好啊,我们坐下来再聊聊吧!”

我家挺富裕?不,不是。我读初中时,父亲病逝,家中一贫如洗,难得吃上米饭。初中毕业后读师范,母亲或姐姐给我的几元零花钱,都是一角、两角凑成的。但,没钱我也要买书。当年的“五角丛书”,我最喜欢,书好又便宜。

有人可能要说:“现在的书挺贵,舍不得买啊!”我想请朋友思考:是不是因为舍不得买书,所以才没钱买书了?2011年3月24日《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我,我对记者说:“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会读书才能教好书》,那是我的肺腑之言。我要说,书不贵,读书的时间才贵,存书的地方才贵。所以,当老家海安建了“华应龙图书馆”,并由市长来揭牌时,我十分感激!

有人可能要说:“书买了,也没时间读啊!”我想请朋友思考:是忙得没有时间才不读书,还是因为没有读书,所以才忙忙碌碌?一件事有没有时间做,取决于我们判断这件事重要不重要。朋友,没有时间参加的饭局,你是不是觉得这饭局不重要?重要的事情,一定有时间做。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清晨5:30,我带着工作室的徒弟们晨读打卡,一天不落,包括正月初一。于是,有徒弟分享:“早睡早起的感觉真好!”“我们全家一起晨读,真幸福!”“感谢师父,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改变了,为了早读要早睡。”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出版人高希均教授的一句话,这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买书的需要?为什么对书籍没有好胃口?

越是优秀的人,越爱阅读,越有买书的需要。一般的人,觉得读书无用,不用花勤奋读书的笨功夫,不用买书,实则是“大愚若智”。其实,做老师的人,更应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前景无限的充满活力的未来之星。

那我怎么会不断地有买书的需要呢?因为,我本是“笨人”,但在阅读中汲取了书籍的智慧,体悟到了酷爱读书可以治愚,可以带来自足又圆满的幸福。

我常常买的是书中的书。书中引用的书、书中提到的书、书中脚注的书,是我买书的首选。我好奇,未曾谋面的那本书是不是能“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那本书中是不是有“更好的视角”等着我去发掘?“读他人的文字,想自己的问题”,是我经常和年轻教师分享的一句话。

还记得我在乡村小学执教时,宿舍的窗户旁,挂着一沓汇款单。那沓汇款单,在习习凉风中款款招手的样子,历历在目。读书、读报、读杂志,只要发现了好书,我就填写汇款单,到邮局去汇款购买。起初,我是在邮局填写汇款单。后来,邮局去得多了,邮局服务员就给我一沓汇款单,让我在家先写好。那时候,买一本书大概要等一两个月。现在,网购可快了,买的书一两天就到手。

米,买了就吃;书,就不一定买了就读,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曾国藩说“不终卷,不读书”,意思是如果没有打算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便不要开始读。我的体会是,第一遍读书,一定是从头到尾,哪怕囫囵吞枣。碰到实在读不懂的部分,那就跳过去。读一遍之后,判断如果是好书,那就找时间有心地反复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一遍就能得真谛,那不可能,除非您是神仙。

米,吃完就没了;书,读后还在。真是“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怎么办?朱子说“作焚舟计”“作相别计”,也就是说,要吃透整本书,好像乘舟登岸之后,立即将小舟焚毁不再回头,又好像永远不会再见到它。“将此心葬在此书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字里识途、行间生慧。

行文至此,我很想和大家分享胡适先生的一句话:“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我既买有用的书,也买无用的书。与数学教学有关的书,我称之为“有用的书”;那些哲学社会科学类的书,我称之为“无用的书”。我常说:“有心读无用的书,无心读有用的书。”“无用的书”,我用心读,读进去了,因此,我在数学课堂上常常能用上。对那些“有用的书”,我不带目的,并不是要研究什么问题才去读,而是徜徉欣赏,手不释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生命中的贵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李烈先生,在我的第一本专著《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的序言中说:“当今社会,人们工作负荷大,节奏匆忙,最匮乏定神阅读。而小华自我认识他起,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他真正是坐拥书城、手不释卷的酷爱读书之人。读书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他惜时如金,博览群书,常能引经据典,一语中的。读书不仅能触发他对生活的感悟,更使他能够自由而兴高采烈地徜徉在数学教学的研究之中。由此看来,他经常性地笔耕不辍,实在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捧读后在工作、生活中的尽兴而已。”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

特别感恩,我的办公室是李烈校长专门给我安排的,现在全校就我一人是单独一间办公室,四周都是书柜。书多得没法再摞了,于是,在办公室的中间打了一排书柜。所以,我的办公室是“日”字形书房。进我办公室的人经常会惊叹:“这是个书库啊!”

我的家里,每个房间都有书柜。2002年春节之后,我从海安实验小学调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搬家时,一卡车没什么家具,就是一箱一箱的书。真应了那句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到北京了,我安顿好家当,鄰居的小孩站在门口,伸长了脖子,问我:“叔叔,您家是卖书的吗?”

“买书如买米”,这句话好像早就有了,一直在我心中。感谢马斌会长唤醒了它。

人,一生离不开米;人,一生也离不开书。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汇款单海安邮局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汇款单旅行记
邮局有位凶巴巴
汇款单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父亲的汇款单
2019年征订通道全年开启 请到当地邮局(所)订阅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飞去飞来的汇款单
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