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编纂始末

2024-04-05 13:02江苏援疆志编辑室
江苏地方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伊犁州志书援疆

江苏援疆志编辑室

寒来暑往,历经六载,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省政府办公厅指导推动下,在省各有关部门、相关设区市政府,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克州前方指挥部和各前方工作组等大力支持下,在具体参与编纂工作的200余位同志共同努力下,由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终于付梓。

事非经过不知难。此书编纂,九易其稿,反复审读修改40余次,参阅资料2000余万字,抽丝剥茧,披沙沥金,倾注了修志人员大量心血。这是一部抢时间“拼出来”的书,更是一部抓质量“磨出来”的书。编纂过程主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7.8—2017.11)

为全面、真实记录江苏20余年来援藏援疆工作历程和支援成果,省地方志办公室向省委、省政府建议,编纂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含《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2017年8月,时任省委书记李强作出批示,同意编纂。时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亲自审定编纂工作方案。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方案》,成立编纂委员会,设编辑室于省地方志办公室,具体负责资料征集和编写工作(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志编纂处具体负责业务管理与指导)。11月8日,省政府在南京召开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会议,对开展编纂工作进行部署,省各有关部门、相关设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及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前方指挥部分管负责人120余人参加会议。会后,有关各方专题安排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编纂方案,组建编纂队伍,部署编纂工作。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

二、资料收集阶段(2017.11—2019.12)

为了统筹推进修志工作,省地方志办公室拟定篇目大纲,编印指导手册,为志书编纂提供规范和标准,并分别在新疆伊犁州、克州和南京举办对接交流和业务培训会。编纂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主动部署资料收集工作。全省有援建任务的设区市和有关县(市、区)政府召开编纂工作会议,成立编纂工作机构,构建工作网络。援伊、援克指挥部召开编纂工作动员会,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由于江苏援疆时间跨度长、涉及地域和部门多,资料征集难度大,2018年10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召开编纂工作推进会,督促各有关地区、部门加快工作进度。至2019年12月底,形成部分资料长编初稿。

三、初稿撰写阶段(2020.2—2020.6)

为加快编纂进度,尽快形成初稿,2020年2月,省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以左健伟(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为主任,陈华(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方亚光(援藏援疆志编纂工作启动时为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具体负责志书编纂工作。2019年12月退休)为副主任的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编辑室,以项目组方式开展编纂工作。成员有:严晓明(省志编纂处二级调研员)、黄静(省志编纂处二级调研员)、宫冠丽(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文(省志编纂处副处长)、朱莉萍(省志编纂处四级调研员)、王魁诗(研究室〈信息处〉副主任〈副处长〉)、焦寨军(市县指导处四级调研员)、刘猛(省志编纂处一级主任科员)、郭传良(省志编纂处一级主任科员)、凌柳凤(省志编纂处一级主任科员)、祝海亮(研究室〈信息处〉二级主任科员)、高红强(秘书处三级主任科员)、陈晓婧(江苏年鉴杂志社七级职员)、朱崇飞(省方志馆七级职员)、朱振鑫(省方志馆七级职员)、袁崇德(退休聘用人员,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聘用)、储兆君(退休聘用人员,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聘用)。

项目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左健伟全面负责志书编纂工作,陈华负责统筹协调和全书总纂统稿。严晓明、朱崇飞负责撰写综述,黃静负责撰写组织领导,朱莉萍、王魁诗负责撰写民生援建,朱崇飞、朱振鑫负责撰写产业援建,宫冠丽、朱崇飞、刘猛、袁崇德负责撰写智力援助,陈晓婧、焦寨军负责撰写市县对口支援,高红强、凌柳凤负责援疆人物资料收集整理核实,宫冠丽负责大事记收集整理,凌柳凤负责2020—2023年援疆纪事收集整理。2020年10月后,增加张一哲(2020年10月入职省方志馆)、付阿敏(2020年10月入职省方志馆)、陆叶青(2021年1月入职省方志馆)、金嫣然(2020年10月入职省方志馆,2022年8月调离),负责编务与志稿校核工作。

按照志书编纂工作流程,项目组每周召开分析调度会,检查编纂进度,点评稿件质量,分析存在问题,完善撰写思路。为缩短编纂周期,保证编纂质量,避免走弯路,抢出初稿,项目组采取边补充资料、边撰写初稿、边总纂统稿、边审核修改的“流水作业+同步推进”工作方法,取得较好效果。2020年4月底,完成20余万字援藏志初稿;6月底,60余万字(含少量链接和图片)的援疆志初稿也告完成。

四、修改完善阶段(2020.7—2023.8)

为进一步补充资料、完善内容,提高志书质量,项目组从2020年7月起至2023年8月定稿,按照专家审稿、总纂统稿、征求意见等步骤对志稿进行修改完善,每一稿修改重点,包括资料核实补充、文字润色、行文规范及内容表述准确等。

2020年7月3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在南京召开编纂工作会议,向相关设区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安排资料核实补充工作。8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召开省各有关部门和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克州前方指挥部编纂工作联系人会议,部署资料核实补充工作。9月22—29日,项目组派出8人,8天行程数千公里,先后至伊犁州、克州实地核实项目资料,并到伊犁州档案馆、伊犁日报社、克孜勒苏日报社查询档案和报纸资料,调研走访援建项目40余个,收集资料500余份60余万字。在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和补充资料的基础上,2021年1月、3月,项目组先后两次组织集中封闭修改,于4月初形成46万字第二稿(不含链接、图片)。此稿由省地方志办公室发至17个支援市、县(市区)征求意见、核实补充资料,省政府办公厅也向援伊、援克指挥部和省有关部门、单位发函征求意见。与此同时,对志稿进行内审(项目组自审)、外审(专家审稿)。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及内审、外审发现的问题,项目组加班加点修改完善志稿,于7月初形成130万字第三稿(含链接,不含图片),再次征求援伊、援克指挥部和各工作组意见,并送出版社一审。同时,组织项目组和专家对志稿进行审读修改。

2021年7月12—21日,项目组一行7人再次赴疆,在伊犁州、克州召开援疆志编纂工作会议,就志稿存在的史实不准确、项目不全面、内容不完整及数据不一致等方面问题,与指挥部和各工作组具体负责援疆志资料工作的同志进行沟通。此轮修改重点是,根据经审计后的历年援伊项目表,修改援疆项目表格数据,重新撰写部分民生援助内容。经2个多月统稿修改,9月初形成136万字第四稿(含图片590幅及链接)。此稿主要征求历批援疆总指挥(总召集人、总领队)工作组组长意见,丁大卫、何祖大、陈斌、俞明、于青山、潘道津等援疆干部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帮助增补了部分珍贵图片。同时,继续对志稿进行内审、外审,并送出版社二审。

2021年10月,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再次进行统稿,重点是消除硬伤、统一表述、解决疑问、补充图片(主要是各工作组历批援疆干部人才合影)。此外,项目组到11个江苏新疆班所在学校召开座谈会,核实补充资料,这对完善志书内容起到很大作用。2022年3月,项目组再次集中修改。至4月,形成150万字第五稿(含图片880幅及链接)。省政府办公厅组织援伊、援克指挥部和援疆工作组,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家保密局等有关部门、单位对志稿进行审核。同时,省地方志办公室邀请部分援疆干部对志稿进行评议,再次组织内审、外审,送出版社三审。

2022年6月16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在南京召开评议会。原首批援疆干部总召集人,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书记丁大卫,第四批援疆干部总领队、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俞明,第七批对口支援伊犁州干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移交安置处处长王天明,第九批对口支援伊犁州指挥部总指挥、盐城市政协副主席潘道津,第九批对口支援伊犁州干部、西康宾馆总经理朱海啸,第九批对口支援克州干部、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处长臧玉淼等参加评议会。大家高度肯定编纂援疆志的意义和志稿质量,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建议。第二批援疆干部总召集人何祖大,第三批援疆干部总领队陈斌,第七、八批对口支援伊犁州干部袁焕明,第八批对口支援克州干部汤和银,第七批对口支援克州干部曹阳提供了书面意见。同时,组织有关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对志稿内容进行核实,项目组继续对志稿进行内审、外审。8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在克州组织召开援疆志修改评审会,听取意见建议,援克指挥部、各援疆工作组相关人员现场参会,援伊指挥部、各援疆工作组以视频方式参会。会后,根据援疆工作实际和各方要求,增加第十批援疆工作内容(包括文字、圖片、链接、视频),篇幅约20万字。此外,增加400余幅图片,使全志图片数量增至1300余幅。2022年12月底形成175万字第六稿,项目组组织全体同志进一步审读修改,并由总纂进行统稿。2023年3月初形成统稿后的第七稿,篇幅、内容与第六稿相当。针对文字细节等,项目组再次组织全体同志对志稿进行审读修改,并于4月初再次组织部分同志集中修改,进行总纂统稿。4月下旬形成第八稿,篇幅、内容与第七稿相当。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项目组组织全体同志对志稿进一步审读修改。5月底,项目组安排专人赴乌鲁木齐,查补受自治区、兵团表彰的我省历批援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同时,项目组继续审读修改,进一步补充第十批援疆工作纪实视频短片,由总纂进行最后一次统稿,8月上旬形成175万字第九稿。8月下旬报出版社审核。10月中旬通过审核。12月底修改定稿后签字付印。

江苏援疆志积极创新编纂方式,突破传统志书呈现形式,采取全媒体志书全新编纂理念,随文附表70张,图照1316幅(含美图32张),链接媒体报道221个,设视频二维码50个,把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文字表达的可读性、全媒体展示的可视性有机结合。记述时限上,最大程度向下延伸,避免以往志书记述内容严重滞后现实的问题,既是援建过程的历史总结,也是援建工作的同步记录。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援疆志作为主题出版物,不仅讲究时效性,更要体现高质量,确保打造精品良志。在编纂过程中面临“四难”:一是资料搜集整理、核实补充难。援疆工作时间纵跨20余年,地域相隔万余里,又是分批援建,资料散失严重,搜集不易,同时已有资料来源众多、口径不一,核实困难。二是组织协调难。不仅协调省内众多后方单位,还要协调江苏援伊、援克2个前方指挥部及17个工作组和各受援地数十个相关单位。三是编纂撰写难。该志没有一线承编单位,由省地方志办公室直接承担,编写人员对援疆历史不了解,尤其志书还涉及很多边疆、民族、宗教等内容,需要讲政治、懂政策,各项要求都很高。四是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编纂工作造成极大不便,使出差、外联、搜集资料等受到严重影响。面对诸多困难,全体编纂人员锐意进取,迎难而上。项目组人员大多有其他工作职责,为完成修志任务,克服困难,放弃休息时间,“5加2”“白加黑”成为工作常态。三年半时间里,项目组完成了援藏志、援疆志两部志书,总字数230万字,仅仅用了常规编纂时间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援藏志、援疆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每一幅图照都凝聚着项目组人员,特别是总纂统稿者的心血和深情。

本志编纂得到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也得到江苏全体援疆干部人才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关于向江苏援藏援疆亲历者征集相关资料的公告》发布后,收到许多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本志中所配新疆风光美图,主要来源于作者提供。由于各种条件制约,特别是资料不足,书中有些内容难免还存在记述不全面,或有遗漏的现象,本书特设“资料增补”二维码,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遗漏和错误进行补充、纠正。

掩卷长思,为江苏对口支援新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倍感骄傲,对曾经和正在新疆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江苏援疆干部人才饱含敬意,对江苏以更大力度开展对口支援、推动援疆工作取得更大辉煌充满信心,也为亲身记录这项伟大事业、这段光辉历程深感荣幸。希望这本志书能够让社会各界人士对江苏援疆工作有更多更深的认识,积极支持对口援疆大业,为续写江苏援疆谱写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伊犁州志书援疆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冬之爱 暖“伊”行
——2018第四届伊犁公益节第28站“伊犁州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儿童爱心公益基地”授牌捐赠仪式暨“真情暖冬”爱心煤善款发放仪式剪影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双语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以新疆伊犁州直新源县为例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