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宣言》关于美好生活建设的当代阐释

2024-04-06 11:45陆树程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生产力政党

严 柠,陆树程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已经170 多年,但是其包含的科学原理仍然闪烁着超越时空的真理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表明,虽然当今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共产党宣言》蕴涵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原理以及世界历史等基本原理,仍可融入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其科学性和时代性。

一、《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为党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时代背景,对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和最终奋斗目标进行了深刻阐释,强调“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必然性、无产阶级政党具有的革命性和人民性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美好生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为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宣言》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的必要性,这既是无产阶级的政治任务,也是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条件。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坚定的历史使命担当和清晰的革命自觉,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2]。这充分说明,由共产党人所组成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责任,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运动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建设各项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强国目标奋勇前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之路,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美好生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前提[3]。在实现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仍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指导,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开展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以保障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方向性。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2]。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其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的革命。无产阶级政党致力于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旨在“建设一个具有强大自我革命精神的政党,坚守初心与践履使命”[4],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革命性,能够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中,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为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注入源源动力。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与履行使命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了党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中国共产党在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过程中,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仅实现了党的自我发展,也以党的发展带领人民走上创造美好生活的发展之路。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是美好生活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时代发展中,我们要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净化,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美好生活建设中不断获得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带领人民逐步过上美好生活。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性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价值标尺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先进品质,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的共产主义美好生活必然体现绝大多数人利益。虽然《宣言》蕴含的科学思想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创新自己的理论内容,但无论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人民性性质不会改变,检验社会主义事业成效的标准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并将其作为永恒价值追求;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是否达到造福于民作为检验各项事业成效的价值准绳。在这一价值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新发展,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方面,致力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对民生保障事业不断做出新的战略规划,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医疗等涉及民生福祉的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实现了国家不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程度提升的阶段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定党的人民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5]。因而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是否坚定不移贯彻人民性、是否造福人民作为各项事业的评判标准。

二、《宣言》中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原理,体现了新时代实现美好生活的发展基础和价值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及两者的辩证关系,也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原理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标角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开展社会革命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这对于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体现了新时代实现美好生活的发展基础和价值追求。

(一)从生产力角度:生产力高度发展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了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应该逐步将资本和生产工具集中在自己手中,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程度,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2]。只有生产力获得发展,才能为实现美好生活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是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进入新时代,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快供给侧改革,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并持续保持稳中有进、不断趋好的总态势;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生产力水平发展达到新高度。新时代美好生活同时指向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在满足人民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在精神方面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发展精神生产力不仅可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还能增强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6]。在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中,我们既要继续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美好生活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新突破,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精神上的支撑。

(二)从生产关系角度:建立更加健全的制度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有力保障

消灭私有制[2]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资本主义曾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导致社会财富由少数人占有、贫富分化严重,资本主义私有制已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它必然走向灭亡。一种社会制度能否促进该社会的发展,根本在于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关系适应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制度才能够长久存在,否则终究会被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取代。

生产力发展只有在与其水平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下才能顺利进行[7]。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国情,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有力地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市场活力;构建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发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依法治国,提出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改善民生;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制度层面使美好生活建设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面临新的时代背景,我们建设的是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的是新的难题和如何追求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过程中,健全制度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完善的制度为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保障。

(三)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具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该包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2]。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满足又能反过来促进物质生活的发展。从这一点出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地包含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性。为了人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首先应该满足人基本的物质性需求,在此基础上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需要,进一步通过精神层次的提高反过来促进物质生活的提升。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都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物质富裕层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民群众精神空虚等问题也逐步显现,人民对精神文化等高层次的需求逐渐提高且亟待满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精神文明的发展能为物质文明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在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此,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进一步满足人民精神层面的归属和认同需求,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实现向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和升级。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要坚持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仅要持续夯实物质生活的基础,更需进一步回应人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期待,使人们可以过上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美好生活,这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宣言》中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原理,指明了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道路选择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资产阶级开辟了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间的局限,民族历史逐渐向世界历史转变,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恩格斯肯定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的积极作用,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走向。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潮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下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课题,而马恩经典文献中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原理,为党写好时代答卷指明了方向。

(一)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一现实正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发的随着世界市场的建立,世界历史发展所呈现的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2]的客观趋势。在全球发展中,虽然资本主义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尖锐化,而社会主义发展却在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中长期保持着良好态势,这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市场,积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以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中赢得主动、实现发展;也要规避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诸多弊端,这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时代要求。我国积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了“一带一路”互利合作之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开放发展之路,不仅推动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安康幸福,也在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带动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必然选择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批判了资本主义带来的剥削压迫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这意味着资本主义这条道路无法将人类最终引向美好生活,它必然由真正可以通往美好生活的光明之路所代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主动选择的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光明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不仅带领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在抗击疫情这场全球性难题面前,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发展总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地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世界历史背景下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引领世界共创美好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前进方向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所以在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下,“独美”必然走向“美美与共”,而如何实现这一美好目标,是世界各国都不可回避的课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引领世界共创美好,这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价值理念,也是开展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前进方向。

我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观念,推进国际关系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提出并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帮助,鼓舞世界各国人民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为增进人类福祉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导下,坚持“‘让世界更美好’与互利共赢”[8],不仅为我国发展带来和平安定的环境,而且有力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在维护本国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维护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带领全世界人民共创美好,这是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实践道路上必须坚持的前进方向。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随着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要积极运用《宣言》中的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让《宣言》所散发出来的多种特质愈加绽放出夺目的新时代光彩。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生产力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