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本草丹参的临床应用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2024-04-07 17:18石思汪倩杨梅赵琦李开楊
贵州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丹参活血血小板

石思 汪倩 杨梅 赵琦 李开楊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5;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20003)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又名紫丹参,赤参,红根等,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产于四川、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的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1-2]。主要含有黄酮类、水溶性酚酸类、脂溶性类、丹参酮类等化学成分[3]。丹参性寒,味苦,入肝经,无毒。《景岳全书》记载有:“味微苦、微甘、微涩,性微凉,无毒。反藜芦。能养血活血,生新血,行宿血,故能安生胎,落死胎;血崩带下可止,经脉不匀可调。此心脾肝肾血分之药,所以亦能养阴定志,益气解烦,疗眼疼脚痹,通利关节,及恶疮疥癣,赤眼丹毒,排脓止痛,长肉生肌。”其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糖尿病肾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4-5]。

1 临床应用

1.1 胸肋胁痛胸肋胁痛在临床上表现为心胸疼痛、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等[6]。丹参具有通经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能治多种类之痛,丹参制剂(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和丹红注射液)用于心绞痛的治疗,临床试验有效率约90%[7-11]。复方丹参滴丸是以丹参,三七,冰片相伍为主治气血瘀阻所致的胸肋胁痛的药物。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地改善心绞痛的症状,并被写进冠心病中成药的用药指南[12]。《千金要方》丹参丸、记载:“丹参治腰痛并冷痹:丹参、杜仲、牛膝、续断各三两、桂心、干姜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二夜一。”丹参加砂仁,檀香制成丹参饮,亦为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引起心绞痛之常用药。

1.2 心烦不眠适用于心烦不眠,以热邪扰心失眠、血虚失眠为首选,丹参入心经,既可除烦安神,又可以清心凉血,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13]。《滇南本草》记载:“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清营汤中丹参与犀角等药相配伍主治温病热入营分,心烦不安,躁扰少寐,是治疗热邪扰心之失眠的临床常用方。治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因丹参性偏寒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为相宜。

1.3 月经不调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14]。本方除活血祛瘀外,还能养血通经;对气滞血瘀之月经后期症见:闭经或经期延长,小腹疼痛等症也有一定疗效。丹参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广泛,尤以治疗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丹参治痛经:丹参15 g、郁金6 g配伍使用。

1.4 产后瘀痛本病多由产后血虚,胞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或寒凝血瘀所致。丹参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妇人明理论》:“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丹参散中丹参粉用陈酒送服,主治瘀血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或是生产后瘀血阻滞而致腹痛难忍[15-16]。丹参对瘀久而致的症瘕积聚有效,常与三棱、莪术、鳖甲、生牡蛎等配伍,以活血软坚消积。

2 现代药理学研究靶点

2.1 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主要有凝血,止血等作用。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尤其是动脉和微血管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当血管受损或斑块破损时,血小板迅速发生变形,并凝聚成团,与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17]。血栓是血流在血管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属中医“瘀血”范畴。丹参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中的丹参酮能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其抗血栓的形成与抗凝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关[18]。因此,临床上常用丹参制剂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与此同时,丹参可与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效果[19-20]。

2.2 降脂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作君药、三七、冰片为辅药组成制成的一种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节脂质代谢及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张明昊等[21]采用腹腔注射蛋黄乳液后饲喂高脂饲料诱导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复方丹参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C、TG的含量,说明它有良好的降血脂效果。丹曲降脂颗粒主要由传统中药丹参、红曲等组成,丹参属于传统活血化瘀类中药。施敏等[22]通过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并同时给药,观察药物对血脂指标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丹曲降脂颗粒对血脂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使全血黏度下降,进而改善高脂血症的高黏状态,降低脂质沉积。

2.3 抗血栓丹参是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经药理研究证实有活化纤溶酶原,产生纤溶及抗血栓等作用。所含丹参素在体外对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抵抗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提高血小板流动性[23]。丹参活性成分衍生物乙酰丹酚酸A可以通过能够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阻止诱聚性TXA2的产生。同时促使血管壁分泌前列环素,发挥抗血小板作用[24]。

2.4 抗肿瘤丹参酮ⅡA是从植物丹参中提取出来的菲醌类衍生物,它具有抗癌及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抑制ras癌基因及PCNA表达,影响DNA多聚酶的δ活性和抑制DNA的合成以达到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分化的目的[25]。丹参酮ⅡA对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显示了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化凋亡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转移[26-27]。

2.5 抗炎研究证实丹参有明确的抗菌消炎作用,丹参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主要是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丹参多糖,且大多为脂溶性[28-29]。

2.6 抗肝纤维化丹参总酚酸类成分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较强,体外细胞实验时肝细胞内注射适量四氯化碳(CCl4)引起肝纤维化,丹参中活性成分能拮抗星状细胞活性,从而抑制肝纤维化[30]。丹参素能减轻CCl4所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避免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增生而发挥抗肝纤维化功能[31-32]。

2.7 其他丹参还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3 毒理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杨解人等[33]为观察丹参的急性毒性以及局部用药毒性,用Bliss法测定小鼠及大鼠LD50;家兔耳缘静脉滴注法观察局部用药毒性。得到大、小鼠静脉注射丹参的LD50分别为27.02 g/kg和26.89 g/kg按动物系数计算分别为成人量的11及14倍,提示本品毒性很小临床使用较安全可靠。家兔每日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2.4 g/kg,连续14日,未见中毒性反应,动物血象、肝肾功能和体重等均无异常改变,实质性脏器除明显充血外,亦未见特殊变化[34]。说明丹参为较安全的中药,应用于药典临床剂量范围内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4 用药禁忌

本草名言十八反,丹参反藜芦。《本草经疏》记载:妊娠无故勿服丹参。

5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服,10~15 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临床若丹参用量过大,或应用不当,及过敏体质病人使用,易致中毒。

6 小 结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等特点,深入研究中药药理作用,对中药临床应用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丹参的经典古籍记载,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的总结,归纳出丹参的主治病症为胸肋胁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产后瘀痛。现代药理学研究靶点为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血栓、抗肿瘤、抗炎、抗肝纤维化。丹参作为活血化瘀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汤剂用量为10~15 g,在临床的使用中还应综合考虑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情况,进行合理辨证、配伍使用,并积极探索丹参量效关系构建,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不涉及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

猜你喜欢
丹参活血血小板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