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推拿临床教学的实践 *

2024-04-07 13:50任树天张保卿王永康王艳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颈椎病手法思政

任树天 张保卿 王永康 王艳国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250)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育的必经阶段,是培养“德医双馨”医生的重要途径。医学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技术,从《大医精诚》到《希波克拉底誓言》,古今中外的大医家无一例外都把医德培养放在医学教育的首位,可见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一个优秀医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目前临床实习的大学生主要是95 后、00 后的青年人,他们出生在我国经济繁荣、对外交流增加、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以手机为载体的网络媒体广泛应用,使他们获得信息及沟通的渠道更为广泛。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近年,有学者[1]对医学类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系统、深入地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也有部分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出现意识形态的偏差;少数大学生不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判断做一件事情是否有价值,而是以金钱来衡量做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自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在青年医学生中蔓延。

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在高校教育中“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尤其在临床实习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和临床医学教学融合,做到自然融入,使二者协同前行、相得益彰。

1 课程思政在推拿临床教学的必要性

推拿是医生用双手在患者身体上施加不同的手法,恢复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3]。这就要求推拿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有精湛的手法,才能在临床取得“手到病除”的治疗效果。医学生要想获得这样的能力,就必须在临床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沉心静气,下苦功夫反复习练手法基本功。

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刚从校门迈入社会,内心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思想活跃并且可塑性大,是思政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临床教学当中既要抓专业技能的学习,又要抓思政教育,使二者同向同行,将思政教育元素贯穿于临床实习始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4],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职业道德高尚和专业基础扎实的针灸推拿学人才,对于我国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有重要意义[5]。以颈椎病为例,随着手机电脑的普遍应用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在青年人群中尤为凸显,我国颈椎病患病率为3.8%~17.6%[6]。颈椎病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影响,也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中医推拿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不仅效果好,受到人民群众喜爱,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中医力量[3]。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整体性的课程观和创新的教育理念,能够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充分提升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促进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功能实现,因此在推拿临床实习教学中开展思政课程是必要的[7]。

2 推拿临床教学的特点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优势

推拿科主要治疗的疾病为颈、肩、腰、膝等关节软组织损伤性或退行性疾病。这一类疾病多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特点是关节周围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劳动能力丧失。在长期的急慢性疼痛折磨之下,患者不仅在身体上非常痛苦,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推拿的临床治疗当中,医生不仅要解除患者的疾病痛苦,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有别于内科医生,推拿科医生近距离用手法为患者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 min,一般疗程为2 周。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就会不断向医生倾诉,与医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推拿施术的过程,不仅考验医生的体力,还考验医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如果推拿医生没有同情心、没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没有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决心,推拿的效果是无法保证的。《大医精诚》言:“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因此作为推拿医生,必须“内外兼修”,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德修养[8]。

以“内外兼修”为切入点,将思政课程融入临床实习教学,使医学生熟练掌握思政课程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建立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奉献精神,是推拿临床实习教学的优势所在。

3 基于颈椎病临床诊疗过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3.1 以临床疗效树立专业自信推拿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对于一些典型的疾病,推拿的疗效非常之突出,可以说是“手到病除”。比如说寰枢关节紊乱引发的眩晕,医生只需要做一个整复手法,纠正寰枢关节紊乱,眩晕症状立刻解除。这样的病例在临床当中比比皆是。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无论在门诊还是在病房,都要通过不同形式,如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或者口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这种患者的诊疗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医疗情境当中感受到推拿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对推拿专业的信心。

3.2 深入挖掘古代文献树立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医推拿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手法。目前临床诊断颈椎病主要是从现代医学的理论出发,常常淡化了中医概念的应用。因此在临床教学当中,无论从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还是从治疗疾病的部位,都要强化中医理论的应用。以颈椎病为例,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证的范畴,脊髓型颈椎病属于痿证的范畴,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属于眩晕、头痛、心悸的范畴。颈椎有内外两个动力稳定系统,内动力稳定系统主要是横突关节、钩椎关节、椎间盘以及肌腱韧带,外动力稳定系统主要是肌肉、筋膜、皮肤。内外动力稳定系统互相平衡,保护脊髓、血管、神经不受到损伤,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正常。《素问· 刺要论》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素问· 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这说明皮、肉、筋、骨、脉、髓结构的正常及互相平衡稳定是颈椎生理功能正常的重要前提。

临床诊疗时应该中西并重,既要通过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将疾病诊断清楚,进一步辨析清楚损伤的关节、肌肉、神经等解剖结构;也要从中医角度出发,辨析清楚病变的经络、经筋、穴位,以指导中医推拿手法的实施。因为在临床当中,无论采用什么手法,如㨰、按、揉、点、一指禅法、弹拨法,最终作用靶点都是经络穴位。以神经根型颈椎病颈6、7 椎间盘突出为例,一般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患侧的肩胛骨内上角、肩胛内缘疼痛,前臂尺侧疼痛,小指疼痛。通过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分析病情,确定是尺神经及其神经根损伤,主要损伤的肌肉是斜角肌、斜方肌、提肩胛肌、菱形肌、冈下肌以及上肢沿着尺神经分布区域的肌肉,主要损伤的关节是颈5~7 横突关节。在中医方面,根据《灵枢· 经筋》中关于足太阳经筋病候记载“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将有这样临床表现的颈椎病诊断为手太阳经筋型颈椎病。在治疗上主要取风池、天柱、天窗、曲垣、天宗、肩中俞、肩外俞,采用拿揉的方法放松;然后对第5~7 颈椎横突、第5~7 颈椎棘突、附分次、膏肓次、天宗次以及患侧上肢手太阳经筋走行区域结筋病灶点,进行理筋散结;再取缺盆,采用点穴法使患者出现经气传感到手的得气感;最后对颈椎进行整复[9]。

总而言之,在分析颈椎病病理机制时,我们通过挖掘整理古代文献,为临床推拿精准治疗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时,通过经络、经筋、穴位、手法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从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其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3.3 以全程参与诊疗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都要注意让学生全程参与诊疗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入科时就要将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知识以小讲课的形式讲授给学生,让其尽快掌握颈椎病的诊断要点、体格检查的方法、影像学读片技巧,能够迅速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到颈椎病患者的诊治中。要指导学生从问诊、查体、阅片,到记录病历、确定治疗处方,再到手法的实施,全程参与诊疗,尤其在整复正骨手法方面,既要苦练,也要体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中“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奥妙,促使学生有诊疗活动主人翁的精神,从而在医疗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和医学信仰。

3.4 以大医精诚培养奉献精神推拿是中医药学中独特的疗法,考其源流,历史当中有很多的伟大的医家,克服种种困难,将推拿手法传承下来。例如近代的上海的朱春霆先生,17 岁时前往上海拜师,勤学苦练一指禅,治愈了诸多疑难杂症,总结了一指禅推法训练的“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十字诀,对手法操作提出了“持久、有劲、均匀、柔和”四要素,创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推拿学校,从而使濒临失传的一指禅推拿获得了新生[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在1958 年发出了组织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指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各级党委的支持下,大学刚毕业的空军军医冯天有向民间医师罗有明学习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编写出《新医正骨讲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等专著,开创了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的新领域,在医疗、科研、教学及国内外交流方面做出了贡献[11]。

这些事迹里不仅蕴含着医理,也蕴含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即勤奋好学、追求真理、仁心仁术,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怀和重视。带教老师要把这些人物的学术思想和事迹融入临床教学当中,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青年时期就树立爱国奉献、大医精诚的精神。

3.5 以博采众长的精神拓展专业知识面推动推拿学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尤其近年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我们在临床当中也不断地融合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临床疗效。未来,科技仍将不断进步,推拿学必将获得更多的营养。这就要求在临床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博采众长的精神,关注各学科的新进展,拓展知识面,提升创新能力,为未来中医学的进步培养更多的人才[12]。

4 结语

推拿的临床特点,决定了其在临床教学当中必须抓思政教育。而推拿学科思政元素非常丰富,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能够与临床专业知识融合的思政元素,就会对临床专业知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必须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精神,立足推拿临床实习教学的特点,孜孜不倦,培养新一代政治素质过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推拿学人才。

猜你喜欢
颈椎病手法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七步洗手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