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文化景观叙事的空间营造

2024-04-07 08:20李晨婷
河北画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码头营造

李晨婷

(泰国格乐大学)

码头文化景观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叙事的空间营造是一种通过景观设计来讲述故事和传递信息的方式。码头文化景观与叙事的空间营造相互关联,通过景观设计来推动码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空间营造将码头的历史与现代融合,通过设计和布置,使人们在码头文化景观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社会变革的痕迹,进而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想象。

一、码头文化景观与叙事的空间营造的关系

(一)叙事的空间营造推动码头文化景观设计效果

在当今数字时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景观设计的要求也逐渐升级。单纯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空间的期待和对于文化内涵的追求。因此,景观叙事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应运而生,能够将无形的文化因素融入物质环境,通过有序的故事线展现场所中隐藏的时间、历史和事件。因此,码头文化景观通过叙事性景观的设计,有利于受众者深刻感受到的码头文化内涵与发展历程。另外,叙事性景观更融合了文化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体验。通过独特的方式传递着独特的故事,让人们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氛围。

(二)码头文化景观使叙事性景观的内涵更加丰富

将景观叙事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码头文化景观设计,可以为具体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景观叙事是一种通过景观元素和空间布局来传达故事和情感的设计方法。在码头文化景观设计中,运用景观叙事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现码头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通过结合实践与理论,可以进一步完善叙事性景观的设计方法,并拓展其功能类型和应用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可以丰富叙事性景观的设计手法,使其更加贴近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需求。有利于提高码头文化改造中叙事性景观设计水平,实现地方文化的传承,弥补相关理论的不足,并朝着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码头景观设计往往注重展示建筑和物质文化,而缺乏对历史和故事的呈现。通过引入景观叙事的设计方法,可以使码头文化景观更加丰富和有趣,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码头所承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这样的设计方法能够让码头文化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了解,为城市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动力[1]。

二、叙事的空间营造中码头文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叙事主题的诠释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码头文化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者过于追求形式和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叙事主题的诠释。采用简单直白的展示方式,将历史事件或人物简单地陈列在空间中,缺乏对故事情节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和表达。具体体现如下,一方面,简单直白的展示方式往往只是将历史事件或人物呈现出来,缺乏对其背后故事的深入挖掘。例如,在码头文化景观设计中,可能只是简单地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陈列出来,而没有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详细的叙述。这样的设计无法让观众真正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无法引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简单直白的展示方式也容易忽略对情感的深入表达。叙事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事件的发生,更是要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然而,在码头文化景观设计中,常常只是简单地陈列历史事件或人物,缺乏对观众情感的引导和表达。这样的设计无法激发观众的情感参与,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历史事件产生深刻的思考和体验。

(二)叙事空间结构表达不清晰

叙事空间中时间表达和空间表达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往往在组织空间秩序时通过时间发展顺序实现,所以,任何一个空间应该拥有明确的主题,并且全部主题间具体关联性。然而,片段化、无序化等问题在许多码头景观设计中突显,影响码头文化景观叙事性的体现。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叙事线索的挖掘不够深入,历史信息的缺失,或者前期调研成果无法与景观叙事语言形式相结合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这意味着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导致了叙事的不连贯性。缺乏对历史信息的深入研究,使得我们无法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无法将叙事线索串起来,使受众无法深入解读场地。空间角度分析,针对历史文物修缮方式是大多数码头文化景观改造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忽略与本土文化故事的结合与创新设计,这就导致码头文化设计不够深入,空间布局不合理。这意味着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和流畅性,导致了故事情节的缺失和混乱。受众在观赏时无法融入故事情节中,无法理解和欣赏空间的意义[2]。

(三)码头文化内涵表达缺失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许多曾经鲜活的故事在城市中逐渐被淡忘。这些故事,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底蕴,是人们生活的痕迹。然而,遗憾的是故事传承方式以“口口相传”为主,导致故事传播存在很大的限制。而随着时代发展,景观发挥传承故事的作用逐渐显现。然而,现实中的码头文化景观设计对这一功能发挥不足,景观设计中用非常生硬的方式将故事内容呈现,如在景观墙上雕刻一些码头故事文字,让受众者阅读,或者模仿一些简单的仿古样式,这样的设计方式往往忽视了景观本身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得游客无法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故事中呈现的情感。(见图1)此外,传统工业文脉受遭受严重的冲击,许多光辉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事迹也必将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

图1 文化景墙

三、码头文化景观叙事的空间营造策略

(一)整合地域文脉,确定叙事主题

作为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码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深入挖掘码头的文化脉络以确定叙事的主题。这一过程需要遵循文化逻辑和根源,探索码头文化的核心内涵,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设计中。通过创造出戏剧化的场景和营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氛围,设计者可以生动地描绘出码头的过去繁荣与衰败,实现叙事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设计者应充分利用植物、建筑、假山和奇石等元素,以呈现码头历史的多样性和变迁,从而引发观者对码头文化的思考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传达码头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景观的故事性和吸引力。比方说,在香港的中环码头,设计者以“贸易与繁荣”为主题进行了景观设计,在码头的周围布置了一系列传统渔船和商船的模型,通过这些船只的摆放和造型,展示码头曾经是一个繁忙的贸易中心的历史。此外,设计者还利用了植物和建筑元素,创造出充满活力和商业氛围的场景,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码头的过去繁荣的景象[3]。

(二)深入挖掘景观元素,传承历史风貌和文化精神

目前,许多码头被保留下来,其中有机械装置、系船柱等码头文化元素,逐渐形成独特的景观,然而,许多码头遗址传承方式以物质形态为主,缺乏活力和生命力。为了赋予这些码头建筑物新的生命,重新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对景观的文化、材料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改造,以实现叙事性空间营造的效果。以白沙朝码头景观为例,设计者采用新型材料对老码头的中的石梯坎进行改造,利用旧有元素与新技术的方法,既能够向过去致敬,又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美感和功能性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为这些码头建筑物带来全新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不仅如此,长期工业生产中场地孕育出劳动号子文化、饮食文化、市井文化等独有的地域文化,并成为码头景观中的部 分元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更新,许多码头场地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在景观改造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静态的文化元素,设计者应当采取修复或具象化的处理方式。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完整保留人文要素的原始品质,更可以为场地增添丰富的故事性,使其叙事表达更为鲜明。以上海徐汇滨江公园为例,该公 园之前是中西交流的码头,是海派文化的起源地,所以,在设计码头文化景观时,融入了“西岸文化走廊”理念,在公园内建 设了西岸美术馆、油画艺术中心,并与中西方多个艺术家合作,展现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保留场地的历 史和文化,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体验空间[4]。

(三)开放空间叙事的结局,增强人们的想象与思考

在景观设计中,如果采用开放式的叙事结局,可以弥补人们对于场地的想象,使人们对于景观的理解和感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开放式的景观叙事结局不仅可以让游园者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景观,还可以更好地升华叙事主题,留给游园者更多思考与回味的空间。以码头景观设计为例,先深入挖掘当地码头的发展历程和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背景和灵感来源,了解码头的历史、文化和功能,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从而在设计中保留和体现这些元素。接着,在设计中保留码头中破损的工业遗址元素。这些元素是码头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通过保留它们,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码头的过去和现在。同时,这些元素也可以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通过设计手段让它们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后,在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外界对其干扰,采用静处理的方式,让人们更好地去体验和感受码头的历史和文化,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所干扰。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使人们人们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码头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见图2)。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码头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对于码头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保留码头中破损的工业遗址元素并将其静处理,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场景,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码头的历史沉淀和工业遗产的魅力。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引起游园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让他们对于当地的码头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当游园者通过体验和感受码头景观设计后,他们会对于码头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增加对于这个地方的情感和认同。这种情感和认同可以促进游园者对于码头的保护和传承,增强园区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

图2 美国17号码头景观

(四)借助虚拟技术营造叙事空间,强化体验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VR)等先进技术为码头文化景观的叙事空间营造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虚拟技术,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知码头文化的历史、故事和氛围,增强景观的叙事性和体验感。首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消失或难以实地体验的历史场景进行再现。例如,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码头,可以利用VR技术重现当年的繁忙景象、商船往来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游客通过VR设备,仿佛穿越时空,亲身遇见码头的历史变迁。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理解码头的历史文化价值。比方说,在广州太古仓码头景观设计中,为了重现过去太古仓码头繁忙的工作场景,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光影叙事的手法。在仓库建筑的立面上,安装暖色洗墙灯,与烟雾装置相配合,营造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不仅有效模拟出码头过去的工作场景,还能通过光影的变幻,让人们深入体验到了码头的历史和曾经的繁荣。其次,在借助虚拟技术营造叙事空间的同时,融入创意元素是打造特色叙事空间的关键。例如,可以将当地的文化元素、历史人物或故事融入到VR或AR的场景中,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虚拟叙事空间。这种创意性的设计方式,既吸引游客的眼球,还能强化他们对景观的文化认同感和记忆[5]。

四、结语

码头文化景观叙事的空间营造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合理的叙事策略和创新的空间设计手法,可以提升叙事效果,丰富景观内涵,使码头文化景观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设计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码头文化景观叙事的空间营造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码头营造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