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2024-04-08 14:48何瓦特杜宇芳
图书馆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活动

杨 毅 何瓦特 杜宇芳

1 (1 云南大学图书馆 2 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

1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近年来,伴随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由过去的创新服务逐渐转化为常规服务,自发创意性活动转化为业务性工作,以往阅读推广活动所体现出的项目化、碎片化、经验化的特征已成为历史,代之而起的则是常规中塑精品[1]、工作中立规章[2]、探索中有思辨[3]的发展态势。目前,有较多学者运用信息技术、计量分析等方法来探索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提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应全面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建议[4];高校图书馆应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助推阅读推广活动[5]。另外,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基于读者荐购书店的客观现实,探索“书店式”阅读推广新型服务模式[6];以融合在线网络阅读与实体书籍阅读方式,联动提升用户阅读认知和阅读行为[7]。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深化阅读推广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回顾总结这些年学界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成果,发现更多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原理,片段性截取阅读推广活动内容来进行宏观统计、个案总结,缺少了与高校教学科研文化的关联;虽有学者提出以嵌入式信息素养服务[8]、翻转课堂教学[9]等形式推动图书馆与院系的教学合作,但研究者多为居教学外围的图书馆管理者,其获得的最终研究成果缺乏细部研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也不能很好地解答教书育人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故笔者调整研究思路,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以主导者和研究者、主位和客位的双重身份,尝试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模式做新的探讨。

笔者所在的云南大学图书馆与历史档案学院等教学单位联合,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及目的,制定合作规则,有序开展合作,成就了诸多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本文拟通过梳理总结这些年图书馆组织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活动案例,初步抽绎规范出一些工作范式,以期引起人们对高校图书馆以阅读推广活动为推手服务师生教学工作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2 阅读推广活动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阐析

笔者所在的云南大学于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22年学校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笔者的教学专业为2019年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之列的历史与档案学院档案学专业。笔者的工作岗位在已有百年历史积淀的图书馆。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图书馆文化的创新创意提供了广大的场域和丰富的事象,使笔者与图书馆同仁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得以持续性地开展和做出阶段性的总结。

2.1 嵌入式并育:阅读推广活动在本科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建构

以往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大多表现为图书馆大力主办、师生参与的各类具体活动,完全游离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课堂教学之外,留下些许遗憾;随着阅读推广活动的日益发展,这样的遗憾成了当下影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桎梏,亟待改变。其实,在图书馆人的视域中,只有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提高信息素养,才能确保阅读推广活动卓有成效;而课堂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程需要的参考书,尤其是阅读领悟经典文本,才能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阐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书的推荐与阅读可成为图书馆员、任课教师、学生三方视域融合、文化对话的基础。

笔者作为档案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科研规范训练》的任课教师,在2018—2022年的5年间,与图书馆各业务部门精诚合作,在圆满完成对2017—2022年级总计180名学生授课任务的同时,逐步构建出阅读推广活动融入《科研规范训练》课堂教学的工作程序。就图书馆人的工作视角来看,其工作步骤可分为4步:

第一步,协商统筹。即在开课之前,负责阅读推广服务的老师根据任课教师提供的《教学大纲》 《教学设计》等材料,拟出一份课程学习需要的含有纸版、电子版、数据库的参考文献目录;借助微信或腾讯网络技术,为学生初建资源导航平台,率先发布学科领域内最新动态以及相关工具软件介绍,在教学准备之初及时启动阅读推广活动。

第二步,穿插指导。在开课后的5周内,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指导同学大量阅读图书馆所提供的线上、线下参考文献,并结合近年学科方面的学术热点难点问题,让每位同学凝练出自己拟研究的学术方向;图书馆根据同学的学术研究意向归类分组,针对各组研究目标,有针对地向同学介绍专业工具书、基藏文献和中外文数据库,安排参考咨询部老师专门讲授专业文献资源的检索技能,指导同学制订适合自身学术研究的检索策略,以馆际互借形式及时解决同学急需查阅的相关书籍。

第三步,精细指导。伴随学生期中以后初步完成读书札记式小论文写作,课堂教学进入文献综述、谋篇布局、统合论点等方面的写作强化训练,图书馆及时给同学们推荐葛剑雄主编的《通识写作:怎样进行学术表达》等指导学术论文写作的书籍,增加SAGE 研究方法等外文数据库的指导,向同学们展示《费孝通教授指导学生论文评语及学生论文》等馆藏名人手迹,配合教学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博览群书、感悟经典。

第四步,叠加效应。待每位同学都撰写出一篇较为规范的学术论文的时候,图书馆特意为全班提供会议室,由同学分别扮演学术会议的主持人、专家学者、与会者、评论员,召开一场活泼规范的学术研讨会;鼓励同学以图书馆朗读亭为平台,宣读自己的学术报告,留下学术论文录音档案;提供文献编纂模板,让同学们一起动手编纂集有全班合影、学习掠影、论点精华的电子版论文集。

上述的实践探索因具有全程性融入、专业性指导、同向性交互等特征而命名为嵌入式并育模式。如果置之于第三方视域观察,嵌入式并育作为阅读推广活动在本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建构,实质上包含着两层文化的同向并育,暂且分别叫做高校课堂教学文化A和图书馆文化B。这A与B文化在以往分别遵循自身的学科发展轨迹,各不相干。现在在同向并育的过程中,拥有各自文化领域的双方都自觉地从各自的领域走出来,以主位和客位者的双重身份设定两个工作目标:第一,构建一个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不同于常规性教学的课程框架,在选题调研、查找材料、结构安排、技能提升等几个重要教学环节,能够容纳图书馆员的阅读推广行为,且能使之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第二,任课教师和图书馆员都要意在追求活跃、融洽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有限的36个学时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专业写作技能和信息素养。这两个目标的设定是实现A文化与B文化的学科边界消融、真正和学生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的中枢,是决定阅读推广活动嵌入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各班的《教学问卷》反馈看,嵌入式并育模式是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互嵌互赢、嘉慧学子成长的一大佳径。它不仅让学生系统掌握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阐释专业学术思想的理论素质和规范的科研能力,而且还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采取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了全面、简明、实用的信息素养,积蓄更多的学术探索能量。更重要的是也激励任课教师优化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探索形成了以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经典阅读与模仿撰稿、专业写作与学术辩论相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对于参与活动的图书馆员来讲,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全程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将信息素养、服务意识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自身敏锐的教学前端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向师生充分表明了阅读推广服务的对象始终是广大师生、图书馆完全有能力做好阅读推广、只有图书馆才具有这样的资源与能力的信念。可以说,同向并育的融合让图书馆员、任课教师、学生3方都获得直接而完整的阅读推广体验和学科背景下的文化知识。

2.2 主题式彰显:阅读推广活动融入硕士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建构

图书馆员目前组织阅读推广活动的方法,多根据一个特定主题、选择一个特定的时空、开展一个特别的活动。活动中,组织者常常重点推文献不推文献语境,参与者习惯读文献不读文献历史,一番热热闹闹的活动给师生以“见树(活动形式)不见林(文化生态)”的感觉,也让图书馆人深感越活动越没有激情,越热闹越没有意蕴。然而,一种毋庸置疑的现象是,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一方面图书馆员作为活动组织者,不同程度地表征出作为高校图书馆文化的观念、意图、情状;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基于自我已有知识和经验适时地流露出理解性回应。于是,这种彼此区别又彼此广联的话语场,无意中营造出丰沛的意义空间。这样的话语空间为图书馆员、任课教师、学生3方的教学互融与深化创造了可能性。

笔者作为档案专业硕士生必修课《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与实践》的任课教师,鉴于该课注重理论提升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在2019—2022年期间,将该课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调整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并主动与负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老师商定,以百年云南大学图书馆历史文化为基础,开展图书馆文化变迁与档案文献编纂相结合的教学探索。经过努力,在圆满完成对2019—2022年级32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同时,图书馆也借鉴档案文献编纂环节的表述法,抽绎规范出主题式阅读推广活动融入研究生专业学习的工作模式。其具体内容为:

第一步,历史探寻。首先,任课老师携手图书馆员引导同学在百年云大东陆园寻找百年图书馆的历史遗物,并以拍照、速写、素描、视频等方式在课堂讨论中呈现出来;接着,图书馆员带着同学到馆外实地勘察馆址变迁、到馆内各部收集历史遗物,帮助同学们深化对老物件前世今生的认识;最后,大家共同在图书馆现场讨论,各自选择某一尘封的老物件作为图书馆文化符号,通过编纂其内含的知识和信息来叙述图书馆的百年历史。

第二步,老物件档案化。经图书馆员、任课教师、学生3方的反复论证,同学们分别选择了图书馆历史建筑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架、卡片目录柜、书写工具、藏书印章、赠书证、规章制度、图书登记簿、读者意见簿、导引标识、文创产品等作为编纂对象;每位同学在此基础上,根据老物件的来源、时间、含义、形态等特征综合判定其文化价值,办理拍照、分类、登记等建档手续,赋予老物件以档案文献的身份。

第三步,文本化编纂。同学们参考馆藏各类档案文献编纂成果样态,拟定以实物图片展示、内容简介、文化延展研究3种方式叙事性呈现每一个老物件档案;最后仿照书籍形式补充前言、凡例、目录、花絮、后记等辅文材料,整理出一部较为厚实的书型编纂成果。

第四步,装帧出版。在图书馆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完成对编纂成果的三审三校,议定成果主题名称为《百年风华录——云南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老师帮助完善封面设计、终审内容、出资内部付印。最后的书型编纂成果留图书馆、送校档案馆,赠同学人手一本。

上述教学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一个专业化主题带动教学、赋予阅读推广活动更多融入机会的教学实践,着力将阅读推广活动从图书馆文化的语境中引向高校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故名主题彰显。历时3年的实践探索证明,主题式彰显模式在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个理想的主题凝练向度:一是从图书馆文化体系出发表述抽象主题在其中的形态样式和表现方式,二是从主题出发阐释其在图书馆文化架构中的原初状态及其文化具象。不过,无论哪一种向度,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文化持有者,成了抽象或具象主题的最原初文化场景、文化意义的提供者,只是这些历史意义并不完全局限于图书馆员的意义赋予,更多的意义挖掘和生成关键已转向具象主题本身,由此可激发出作为图书馆文化接受者的学生对之进行深入探索的积极性。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便是图书馆文化语境。

图书馆文化语境是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义且完整自足的文化系统,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无论形式上如何推陈出新,说到底仍是图书馆文化潜规则下的呈现,骨子里浸透出每一个时代图书馆文化发展的气息。沿着这一理论回溯到案例的最终编纂成果《百年风华录——云南大学图书馆》,可以发现,硕士生学习过程中开展的带有主题式彰显特征的阅读推广活动,既包括了图书馆历史遗迹的文化复原过程,又包括了其在图书馆文化中的现代建构思想。而图书馆文化的建构过程常常比其最初的遗迹本身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更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自然会呈现出一系列内嵌在图书馆历史发展结构中的文化研究论题,而这些论题的研究成果已超越纯粹经验事实的总结,在图书馆文化整体观视域下,彰显出阅读推广活动在高等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实践逻辑和旺盛的生命力。

2.3 多元联动:阅读推广活动在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建构

较长时间以来,高校图书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反复开展着阅读推广活动,其内在缘由之一就在于图书馆员基于图书馆资源所进行的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创意追求。正因为如此,每一次阅读推广活动都包含一个优秀的创意,都是对上一次活动的继承与超越。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多年的阅读推广活动不仅是图书馆人意图表达的行为结果,它同时也衍生出涵盖了图书馆员、活动场域、广大师生、高校文化等诸多因素一起的、一种复杂的观念交织与知识传递的创意文化。它如影随形般潜藏在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对之经过必要的专业性选择,赋予其某种意向,可以创造出新的带有更多文化和符号意义的图书馆表达话语,恒久绵长。

在2020—2022年间,笔者作为图书馆管理者,参与了持续多年的“图书馆馆徽文化建设活动”。其实践内容为:

第一年,图书馆邀请了历史学和档案学专业的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对百年图书馆馆藏印章、馆徽进行了查找、筛选、分类、整合,让“无序”的实物成为有序化的图书馆文化符号,从而构建出能揭示图书馆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的知识资源。

第二年,图书馆在原有研究小组成员的基础上,邀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团队,对现有馆徽做提升完善的同时,策划馆徽与目前业务工作实物的静态关联、与馆内空间的动态组合,更新文化标识,开展“诗书画印”为题的系列文创活动,有意识地让馆徽文化立体式呈现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三年,邀请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加入团队,再次以馆徽标识为牵引,对前两年取得的图片、文字研究成果编纂成《百年之业 昭如日月》文集,并采用Adobe Premiere Pro 技术剪辑制作图书馆退休老馆员访谈微视频,进而采用VR虚拟三维空间模型等现代技术,多维度、直观生动地展示图书馆文化全景,由此提升图书馆文化氛围。

2023年为第四年,图书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以“守藏—传承—创新”为主题、动员不同学科背景师生参加寻找百年图书馆历史痕迹的活动,旨在凭借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凝练打造阅读推广活动文化更宽阔、更丰富的现实整体性特征,形成一个多学科联动、多样态烘托的文化累积效应。

多元联动模式适用于图书馆人以馆文化发展为主线开展的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富有师生共建、学科互补、文化叠加、互励互勉的内涵,具有渐进性、互励性、可持续性的特点。仍就这一案例来讲,起初的联动仅是基于馆徽呈现出的图标意义,多维度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尝试建构一个具有序列感的馆徽发展谱系。后来的联动则是运用可视化还原或关联的现代技术手段,在门面招牌、网站版面、宣传手册等的各类图书馆文化场景中嵌入馆徽,并整合进馆徽序列,从而构建出同一个馆徽在不同文化场景下的新样态,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徽的文化彰显功能。最后,趁势又将馆徽视为一个与图书馆文化活动同向共生的产物,把烦琐复杂的馆徽实体呈现步骤进一步程序化,让以后图书馆的文化活动遗留物都自然地拥有馆徽的元素,循环传递,为当下实用,为后人承继,成为图书馆文化氛围的多样性营造和多路径表达的一种约定俗成。

诚然,本研究所选取的馆徽设计视角的建设路径仅是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实践范畴中的微小部分,但它因具有直接给人以视觉上的体验和心灵上的冲击而易于消解图书馆文化抽象的形象、易于增强图书馆文化的亲和力。2023年年初,恰逢云大东陆图书馆修缮完毕,馆徽设计者便以馆徽文化为主线,配以家具、绿植、灯光,自然营造出一种共在校园、同在图书馆的书香氛围,由此增强了图书馆文化的氛围效果和受众体验,激发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兴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很多同学对此纷纷在图书馆微信平台给予点赞留言。

3 阅读推广活动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探索的再讨论

3.1 作为现实的实践探索

模式作为一种对事物外在形式、功能、流程等方面的描述,自有其外在的现实要求和内在的逻辑思路。上述3类模式案例的阐析源于笔者长期从事课堂教学、学科建设和部门管理的丰富经历与感知,是从无穷多样案例中发展出的某种形式的概括,旨在凸显其个案特征的代表性。案例所凝练的“嵌入式并育”“主题式彰显”“多元联动”的融合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嵌入教学、融入一线的实践经验总结。只是因针对的学生水平层次、学习生涯周期不一样而有不同侧重。“嵌入式并育”模式重在提高本科学生的信息素养,据学生的信息需求渐进式融入课堂教学;“主题式彰显”模式意在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分析与总结能力,采用文献资源与图书馆历史文化并存的知识谱系化服务;“多元联动”模式意在帮助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提高探究性、建构性能力,全方位、持续性提供智慧型服务。3种模式互为补充,可立体呈现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整体态势。

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如何融入高校课堂专业教学的问题,不能与日常图书馆工作遇到的问题相等同,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不能凭经验施行。形式上,我们看到的是图书馆人及时满足师生的文献信息服务需求、帮助师生提高阅读效率、让师生不断感受图书馆文化氛围熏陶的敬业行为,但实质上,阅读推广活动是几代图书馆人遵循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与学校需求及时交互作用、共生发展的时代产物。它随时代发展,自带了图书馆文化自然发展的意义,同时又体现着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因此,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如何融入高校课堂教学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图书馆人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从量变到质变发展需要的时代回应。

特里·库克曾说:“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及相应的工作模式的建立不是旧事物的简单修补,甚至也不是新策略的谋划,而必须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定义的根本转变为前提。”[10]审视这些模式的探索历程,深觉也是一个考量笔者作为主导者和研究者身份、否定之否定的超越过程。如果作为一名纯粹的图书馆员或任课教师的身份对之作一番审视,也许会在自己的学科疆界中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并随感知案例越多自然会生发理论的认知。只是这样的研究难免过于老套,其活力不足。如果排除先见,尝试从图书馆文化语境的角度,以“参与—体验—反思”的方式,梳理那些曾经发生的具体而充满灵动的阅读推广活动,以自己直觉中的意识显现、活动进程中的元素组合为依据,在归纳中深化认知,那么一定会在感觉—感知—认知—融入的心路历程中收获研究成果。

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会促进图书馆对师生的阅读推广服务不断走向专业化、个性化发展,而且也将成为高校图书馆自我转型变革过程中确保图书馆文化历久弥新的动力源泉。当然,正如学者所说:“当科学家进行观察时,他们是有选择地进行的,并且,他们的选择受其理论的(有时是实践的)兴趣支配。”[11]笔者对融入模式的解读尽管力求深入细致的叙述、较为理性的分析,但仍不敢断言自己的视野足以客观反映出模式的全部内涵;对实践探索的评价反馈虽设有留言、问卷等评价指标,却难以进行有效全面的评价。幸得高校图书馆涵盖了阅读推广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可能情形,孕育着丰富的图书馆文化,笔者置身其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于既往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路径的感知和认知,定能成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起点。

3.2 作为实践探索的诉求

图书馆文化的丰富性和高校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决定了阅读推广活动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探索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客观现实,每一种模式个案的取向及每一阶段的探索,都会带出一些需要积极面对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研究中,努力寻求其理论信念、价值取向、行动准则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进而形成一种具有一定指导性的可操作的行为标准和程序,始终是笔者实践探索的理想目标。诚然,通往理想目标的可靠路径,自然是先参与体验、后定性阐释、再思想碰撞、最后自觉引领。为此,正在进行的新一轮阅读推广活动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活动探索,笔者重组了相关的知识资源:

其一,突破各自赋能的职业惯习,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教学中,实现殊途同归的教学共同体构建。高校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在于随时可以走出既有的阅读推广活动去另辟蹊径,以当下的视角持续开展探索性研究。以往高校图书馆员和高校任课教师,即使同在一所高校,都是各自在两个互有关联又互相独立的群体,持续地自我赋能与自我激励。看似两个群体具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实际在教书育人的更深层面上是同一的。图书馆员的服务对象是以广大师生为主,教师和学生成为接受服务的主体;但与此同时,师生接受图书馆服务不会是终点而只是阶段性目标,它的逻辑结果必然是影响乃至引领图书馆的服务境界。具体到前已所述的3个融入模式的深化研究来讲,其策略就是先示范再引领、面动员点帮扶、抓两头带中间。图书馆员只有敬畏课堂、理解教学、服务师生,才能真正将探索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融入图书馆员、任课教师、学生组成的教学共同体之中。事实上,图书馆员以任课教师的合作者身份,在任课教师的统筹下,运用书面描述、节点摄影、录音录像等方式跟踪研究课堂教学的主题、结构、功能等外显性内容的同时,还可通过深入体验、问卷调查、持续跟踪等方式,研究教师与学生的感觉、观念、想象等内隐性的内容,以此丰富融入模式的内涵外延,使之具有序列感,成为类似融入活动的约定俗成,为后人可查、可依、可信。

其二,突破定性分析的固有思维,构筑定性与定量相互渗透的立体式研究阐释方法,使研究从以个案事件为中心转向以普遍整体为主体的探索。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大力倡导不同学科的文化、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教师的课堂都是阅读推广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次课堂教学实践都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富有积极意义的阅读推广文化的孕育。另一方面,需要每一个学科馆员主动联系拥有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专业的院系,持续性组织多学科背景的课堂教学实践,变单一学科的课堂实践探索为各式各样的学科课堂群体研究;并在阅读推广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融合程度、时空设计、氛围营造、效果反馈等方面,新增相应的定量分析,在有较多文字叙述的定性研究地方,注意插入文献整理、数据录入、图表统计、百分比分析等表达方式。有意识培育、生成更多新的融入模式,使原有的3个融入课堂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特征、价值不断趋向清晰、严谨且精确,最终让定性分析所得的片段性、局部性、偶然性结果,定量转化为整体性、全部性、必然性的结论,使研究形成直观的感性描述和深度的理性分析的有机统一。

其三,突破固有的知识体系局限,将各类阅读推广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案例尽收眼底,并确立多学科文化持有者检视与批评的视角。本来作为一项业务工作的拓展,图书馆人从事阅读推广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只是众多路径的一种选择,目的是推动常规工作守正创新。但是,实践结果发现,那些彼此区别而又彼此关联的课堂实践,自然延展出图书馆员自己所表述的文化和师生感悟的文化的复合场域,由此生发出多样化的叙事话语场和丰富的意义阐释空间,甚至生发出大学校园文化论坛上的“走进图书馆的田野”话题,使阅读推广活动跃升为当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由此看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不仅在融入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自身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且在与现实的多学科教学文化的交集碰撞中,生发出新的知识生产劳动,更重要的是让图书馆员在知彼的同时能够反观于己,不断为自己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形成图书馆文化整体性的更宽阔、更深入、更丰富的阐释体系。以此常态发展,最终在当下高校文化建设和学术探索视野下,定会再造一个促进图书馆文化创新性再生产的工作范式。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飞跃图书馆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