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学术研读

2024-04-08 13:21袁志海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波谷波峰魏晋

袁志海

学术研读是广东省楼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的重要活动之一,该活动秉承“开放、争鸣、共进”的理念,专注学术阅读和教学转化,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在其过程中的渗透。学术研读活动通过共读一本学术书籍的形式,帮助教师拓宽学术视野、渗透批判性思维培养。本文以楼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第27期学术研读书目——《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以下简称《波峰与波谷》)为例,探究学术研读拓宽学术视野、渗透批判性思维的路径。

一、学术研读的缘起与依据

历史教学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但现实是历史教师长期与学术疏离,在教学中常感力不从心。这就是为何要选择学术著作进行研读的原因。然而,学术著作浩如烟海,如何遴选优质的学术著作呢?以《波峰与波谷》一书为例,主要基于以下标准:

(一)选择与课程标准及教科书高度契合的学术著作

学术研读最终要服务于教学转化,选择与课程标准及教科书内容高度契合的学术著作,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如《波峰与波谷》一书主要涉及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包括政治制度、政治势力和政治文化的演变等。这些与课程标准及选择性必修一教材中“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的内容是高度契合的。研读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教师厘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演变历程,还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丰富的素材选择。

(二)选择该研究领域内权威学者的成熟著作

要充分挖掘出学术著作的学术价值,应该选择在该研究领域内权威学者的成熟著作。如魏晋南北朝史领域,中国学界的四位领军人物分别为陈寅恪、唐长孺、田余庆、阎步克,阎先生是现阶段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的引领者。《波峰与波谷》一书积阎先生三十年治史功力,每一章节背后是先生沉甸甸的系列论著。同时,《波峰与波谷》语言通俗,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可谓“大家小书”,也可作为优质的学术普及读物。

总之,学术研读要有方向与边界。选择与课程标准、教科书高度契合的权威学者成熟著作,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这是学术研读活动的缘起与依据。

二、学术研读的路径与方法

选好学术著作之后,如何进行高效、优质的研读?可以引入批判性思维作为工具。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良好批判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1] 基于批判性思维进行学术研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晰作为分析工具的史学特色

批判性思维要求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这要求在进行历史学术研读时也要运用恰当的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在史学研究日趋专业化的当下,史家的治史路径和方法迥异,明晰史家特色有利于把握书籍脉络。在前言中,阎先生认为,“下意识地使用着某些方法,不等于理论上有清晰认识。理论并不是僵硬的模式,恰当运用的理论是锐利的分析工具,可以使思考和论述更清晰、更系统,而不是散漫含糊甚至自相矛盾。”[2] 阎先生受史学社会科学化的影响,主张自觉运用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这也为结构化梳理本书内容提供了便利。

(二)内容的结构化梳理

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要求建立在良好的判断基础上。对于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教师普遍存在视野狭隘、思维固化的问题。对本书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能拓宽学术视野,有助于形成自主思维和独立判断。

本书从政治制度、政治势力、政治文化三个视角来探究秦至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史,其内涵可以用表格来呈现,如下表:

以上述表格作为分析框架,梳理从周朝至南北朝的政治演变历程,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从周朝至南北朝的政治演变经历了两个重要变化:

第一,从周至秦汉,政治制度从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和皇帝制度,政治势力从贵族制向官僚政治过渡,军功阶层、文吏、士人三种新兴力量相继崛起。从此,秦汉时期构建起来的政治制度、势力和文化,构成古代政治史的主线,即“常态”,形成“波峰”。

第二,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从中央集权变为国家分裂,从皇帝专制变为皇权衰落。政治势力上士族和门阀崛起,官僚政治出现了贵族化趋向。政治史的主线和“常态”受到冲击,政治呈现“变态”趋势,进入“波谷”。然而,“变态”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并不会离主线太远。不管是北朝还是南朝,都出现明显向中央集权、皇权专制、官僚政治、儒家正统的历史主线发展的趋向,在“变态”的同时也蕴含着“回归”的倾向。

总之,把秦至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演变历程,以表格形式作结构化梳理,不仅有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脉络,还能拓宽学术视野,為批判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判断基础。

(三)学术争鸣的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强调思维的勇气、思维自主,要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这要求打破固定思维,从多元、多角度看待问题。《波峰与波谷》一书呈现了较多的学术争鸣,“对同一历史进程,从不同视点能看到不同景象。”[3] 这非常契合批判性思维的理念。笔者选取书中几个案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例1:对传统中国政治是否存在“专制”的不同看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中国存在相权、科举考试、士人,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帝制中国不是“专制”的。阎先生却认为:中国政治集权传统是最具典型的,部分人不愿采用“专制”一词,是出于对祖宗的“温情和敬意”。[4] 在阎先生看来,专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人类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经阶段。当然,对传统中国政治是否存在“专制”的不同看法,不存在对错之分,都是在各自历史情境下的产物。

例2:对魏晋南北朝是否“封建化”的不同看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化”的时代,与西欧的“中世纪”相似。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士族专权、门阀政治等现象,这种“贵族化”的士族看上去像是一种“倒退”。阎先生却认为:“秦汉帝国留下两份遗产,一是官僚阶层及专制官僚制度,二是士人阶层及其文化传统。二者共同维系着中国历史进程的连续性。士族也是两个遗产的产物,只不过是发生了‘畸变而已。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的‘变态,士族政治也只是官僚政治的‘变态。”[5] 因此,魏晋南北朝不属于“封建化”,即使出现某种“倒退”,但历史“主流”的两大特征——官僚制度与文化传统,并未出现断裂,而是一直存在延续性,也为历史的“回归”提供了契机。

例3:对历史“阶段性”与“连续性”的不同看法

本书在理论视角与方法论上也有重大创新,即看待历史发展存在不同视角。传统观点是一种“阶段性(分期论)”视角。该视角特别着眼于某一历史时期与它前朝后代的差异性,尽量突出它的特殊性。如魏晋南北朝被不少学者视为一个特别的开端或特殊的阶段,就是为了突出其与秦汉的不同与差异。这种视角往往着眼于历史的差异性,而忽视了其延续性。阎先生提出另一种视角:“延续性”视角,即“变态—回归”的尺度。“在观察特殊性的同时,去寻找那些抑制‘旁逸斜出,并最终使历史步伐回归于‘中轴的力量和条件,及造成‘变态与导致‘回归的机制与过程。”[6] 因此,引入“变态—回归”视角,最大价值就是在看待历史差异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对历史“连续性”的认识,拓宽看待历史的视野。

总之,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学术研读,不仅有利于拓宽学术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还有利于实现学术研读的教学转化,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

【注释】

[1] (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著,侯玉波等译:《批判性思维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6页。

[2]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前言第2—3页。

[3]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第8页。

[4]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第2页。

[5]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第148页。

[6]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第11页。

猜你喜欢
波谷波峰魏晋
板厚与波高对波纹钢管涵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梅缘稻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作用于直立堤墙与桩柱的波峰高度分析计算
儿童标准12导联T波峰末间期的分析
基于音节时间长度高斯拟合的汉语音节切分方法
Dynamic Loads and Wake Prediction for Large Wind Turbines Based on Free Wake Method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关于纵波的波峰和波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