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乡土史融入历史课堂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

2024-04-08 13:21帅诚江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西关家国乡土

帅诚江

一、缘起

由于广州初中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需要更多的时间讲解和备考,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已出现对乡土史不够重视,或者直接把乡土史边缘化的现象,这种历史课堂教学的缺失,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学生了解、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能获得对乡土史的一种更亲近的体验,增加对家乡历史的认同,并意识到作为家乡的未来主人要继承祖辈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到广州西关的永庆坊考察,他认为,每个地方都要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可以尝试充分发挥乡土史的优势,特别是我校师生大多生活在荔湾,就是古西关的所在地,通过历史的记忆联系现实而用活历史,透过历史现象进一步深层次理解历史,最终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通过乡土史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乡土史融入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基本上确定了“资源开发、融入课堂、创设情境、学科素养、评价方式”等五项基本策略。

(一)开发西关乡土历史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我区乡土历史资源相当丰富,许多已经尘封的乡土史资源渐渐浮出水面,并且有些素材资源还可以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开发西关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点在于历史遗迹、历史文化遗产、戏剧、特色建筑、经济、居民构成、历史人物、宗教、饮食和民俗风情等方面。如历史遗迹类有西村窑、西来初地、沙基惨案纪念碑等;文化遗产类有粤剧和八和会馆;民俗风情有广式家具、婚嫁习俗、节令习俗等;建筑类有骑楼文化、沙面的西方建筑等;经济类有泮塘五秀、十三行、锦纶会馆等;居民构成方面有土著居民、商人、疍家人等;历史人物有詹天佑、馬万祺、谭天度、陈铁军、向秀丽等;宗教方面有华林寺、基督教十甫教堂等;饮食方面有陶陶居、莲香楼、西关美食等。可见,有许多鲜活的西关乡土历史素材供我们使用。可以以传统文化修养、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二)在初中历史课程中适当补充乡土课程资源,为新时代历史课堂的教学融入新元素

把乡土史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可以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如八年级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到的“孙中山先生早年的革命运动”,可以与他在广州西关“上下九”的冼基地区创办“东西药局”联系起来,孙中山先生通过行医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各界人士,为日后创建革命团体和开展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从“医民”向“医国”思想转变的历程,孙中山先生的足迹就是从这里一步步地走上革命之路。找准切入点,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创设情境,用“活”西关乡土素材,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每一个人生长的地方都有许多的历史和典故,需要我们去发掘,我们不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身边的历史,用“鲜活素材”创设历史情境,把乡土史跟历史课本的内容联系起来,点燃学生思维,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深度学习的习惯。

将熟悉的乡土史融入历史教学,如现在别具20世纪初欧陆风格建筑的沙面,它其实饱含着一段中国的屈辱历史,可以联系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沙面就是这个时候被划为英法等国的租界,才有了今天这些欧陆风情的建筑。还有为纪念1925年近代反帝爱国斗争的沙基惨案而命名的“六二三路”和“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也与爱国群众冲击沙面租界有关。牢记那段苦难的历史,印记了许多英雄事迹的地方,汇聚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关乡土历史”。可见,“西关乡土历史”在广东历史乃至全国历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国热情,以及自主探究的欲望。

(四) 通过乡土史的融入,培养学科素养,升华家国情怀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的培养,是靠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体验深才能记得牢,从而形成自己内在的素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的工程师詹天佑童年时曾在西关恩宁路居住过,现仍保留有詹天佑故居。他从那里走出去求学,成为清政府第一批的留美幼童,学成归来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铁路事业,是一位令人十分尊敬的实干家。有国才有家,有了对国和家的认同,才能激发为家乡建设的决心,进而为家为国学习奉献的情感。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行,相信他们能做到,我们同样能做到。而且,现在的历史考试有关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内容也会不断地增多,要让学生学会历史与现实联系,懂得迁移知识,学会思考,升华情感。

(五)探索更有效的评价方式,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

研究表明,局限于卷面测试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应增加实践能力测试和开放性考试等评价方式,来衡量一个学生掌握乡土历史的效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如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历史小论文、手抄报、历史剧的评比。笔者曾教过一位学生,非常喜欢在西关走街串巷,他说喜欢看西关的古迹,通过直观的感受,去体会西关古人的过往,后来还自己动手绘制了一张西关地区的红色革命地点图,如广东香山人杨匏安就曾在西关地区的时敏中学传播革命思想;百岁共产党人谭天度年轻时曾在西关的坤维女子中学(今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教书,传播革命思想;“刑场上的婚礼”的女主人翁陈铁军在西关的坤维女子中学读书,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等等……每个地点都有红色的印记,都有文字的解释和升华,表达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浓浓的爱。

关注中考的乡土历史元素,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广州的中学历史学科中考题势必会融入一些广州的乡土历史,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在命题上多关注乡土史的材料,课堂教学中多穿插一些乡土历史,对学生应对中考有非常大的帮助。中考或区统考后,对一些涉及乡土历史的题目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补充教学的成效如何,进行反思、总结,有利于学生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三、思考中前行

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乡土历史,拉近历史时空的距离,借助更鲜活、更丰富的乡土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亲历与体验中提升文化素养。有学生在写心得体会时感叹道:“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清明上河图》的历史画卷上,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原来历史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我好像爱上了西关这片热土了。”这正是我们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培养家国情怀的目的。

猜你喜欢
西关家国乡土
昨天和今天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家国两相依
乡土中国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素描西关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