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开放性试题,优化教学策略

2024-04-08 13:21陈疆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概念

陈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指出试题命制的主要原则是“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1]以开放、灵活为特征的开放性试题是最能有效考查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题型。本文试探究近三年广东卷开放性试题命制的特点,以促进教学策略的优化。

一、近三年广东卷开放性试题特征分析

(一)注重概念的迁移应用,构建知识体系

2022年广东卷第19题以图文形式创设情境,从历史概念的理解定位历史现象,要求考生对地中海历史进行特定主题的历史叙事。该题知识体系的涵盖内容非常广:世界上古至近现代史、文明类型及阶段特征,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各领域。考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地理常识,还需结合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文明史,构建符合概念逻辑的历史联系和历史知识体系。

(二)注重走入历史现场,培养核心素养

2023年广东卷第20题运用学术研究成果构建情境。解答时,考生要明确近代中英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经济面临的问题。此题知识涉及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实业救国、工业革命等。试题在激活考生探究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进而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及爱国主义情怀。

(三)注重分析历史过程,淡化历史结论

2023年广东卷第19题运用学术成果创设“中华文明演进”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即中华古代文明史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试题提供了预设结论,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反过来说明文明史分期的理由。此题知识涉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民族交融史、中外文明交流史和改革史等。而教材是按照“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视角编写,侧面说明熟练掌握教材很有必要。把史料与教材知识结合、结论与史事结合,有利于培养高阶思维和探究能力,更有利于考生在大视野中了解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

(四)注重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2021年广东卷第19题设问是“评析历史课程目标”,实际上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材料一方面强调中华民族及文化的演进,实质体现了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必要;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世界各国历史和中外各时代文化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趋势。试题为知识构建和思维发散提供了较大空间,展现了学业水平考试题开放性和综合性,包括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看待历史、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提出和说明历史问题、以及借助民国教育研究培养考生的自强精神、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等。

二、開放性试题教学策略探究

为有效应对开放性试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教学策略。

(一)关联概念教学,加强知识与主题衔接

开放性试题命制注重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趋势的认识。对此学界不约而同提出“大概念教学”“大单元设计”等研究方向。那什么是大概念呢?笔者认为可理解为对具体史实的本质性概括。如何进行大概念教学?下面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探讨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

从课程标准看核心概念是“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从学情看,学生多以侵略史、抗争史和探索史来叙事,但对清政府应对无能,国家在列强入侵战争中衰败的印象过于偏颇;从教材编排看,此单元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点,教材在古代史部分阐述了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史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何去何从,是教学中应继续追问的问题。从世界史发展空间看,西方侵华时,与民族国家相关的主权、民族和政体等理论在中国传播,对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起到启蒙和导向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可凝练出新的单元大概念:“封建王朝国家的危机与近代民族国家的探索”[2],据此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将大概念分解为细节性小概念,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逐一分解:

1.必备知识的结构化

2.关键能力的层次划分

概念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归类,更应该引导学生透过概念和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增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价值观。在黄牧航教授与张庆海教授的研究成果“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模型”[3]的启发下,笔者设计了本单元有关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的学习任务,作为学生进阶思维的抓手(表1)。

(二)立足情境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注意通过历史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4]具体做法是补充各类情境素材衔接课程内容,将教学的核心问题分解形成问题链,促进学生获得新识。探讨“封建王朝国家的危机与近代民族国家的探索”大概念下的情境教学实践如下:

片段一:创设学术情境,让学生了解封建王朝国家和近代民族国家两种不同的国家形态,为构建单元大概念做知识铺垫。[5]

材料: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认同。16至17世纪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恩格斯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设问:结合材料,概括“王朝国家 ”和“民族国家 ”的特点。

解读:引导学生从概念上区分和认识两种国家形态。国家标志上,王朝国家是王权为中心,民族国家是主权在民;国家观念上,王朝国家是“家国同构”(忠君等同于爱国)、“家天下”,民族国家是“国家认同”“公天下”;国家主权上,王朝国家以统治范围来界定疆域,民族国家有明确的领土主权。

片段二:创设历史情境,从群体行为上分析国人运动对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推动作用。

设问:评析晚清不同社会阶层应对民族危机的举措。

解读:西方列强的入侵冲击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国家认知,王朝国家认同遭到动摇。各阶层的有识之士相继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开展近代化事业,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迈向新生,引领社会转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开明地主发起了洋务运动,推动清末新政,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中国“祖宗之法”, 朝着现代国家建制推进。尽管其原意是对清政府统治进行“自救”,民族意识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也是维护国家利益方面作出的努力,他们的实践带动了新的社会群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三)专项题型训练,夯实能力素养

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即是学科思维的生成过程。加强开放题的专项训练,有助于将知识点和方法论内化成学生的理解。教师可深入研究近三年广东卷和近五年全国卷的开放性试题,把脉高考趋势和方向,继而系统指导学生解题。首先整理出评析\评述观点、自拟论题、历史解释等不同设问类型的,让学生明确不同题型的解答逻辑、方法及规范。其次是变式练习不同史料载体的开放性试题,如文字型、数据型、地图型等,引导学生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提高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注意结合训练的大数据反馈,了解学生答题盲点和思维误区,督促学生总结反思和重做。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写小论文的畏难心理,奖励优秀解题示例,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合作讨论,互评答案,提升自我认知,形成向知识要分、向规范要分、向细节要分的正向思维。

【注释】

[1][4]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第 59、17 页。

[2] [5] 陈海华:《基于大概念进阶学习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 年第 8 期,第13—15 页。

[3]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第 286—287 页。

猜你喜欢
开放性试题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幾樣概念店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