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技术对电子竞技传播的影响

2024-04-08 08:30陈昊闫红桥山东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受众体育

陈昊 闫红桥(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1、电子竞技当前发展现状

1.1、备受争议的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起源于电子游戏,在资本与产业的助推之下,电竞赛事日趋完善,相关的体系和机制也逐步健全,使得电子竞技从普通的电子游戏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数字竞技项目。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风靡世界的电子竞技仍然面对着强烈的质疑。一方面,批判电子竞技的背后是电子游戏、电子竞技和体育运动三者之间的概念混淆不清,虽然竞争性原理突出了电子竞技的体育性,但是资本控制下的“瘾性机制”和对于传统身体塑造、锻炼能力的缺乏,使得电子竞技社会地位较为尴尬;另一方面,电子竞技虽然具备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但是仍旧保有着部分与生俱来的亚文化特征,并且能够在认同、消费等方面呈现形成独特的优越感与符号感召力,同追求自我、展示自我为目标的青年一代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对于电子竞技的亚文化批评也始终存在,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与传统认知的双重作用之下,这种声音被不断放大。

以2021 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为例,将电竞等同于网络游戏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其中的初衷是好的,但这不应该成为有些为蹭热度居心叵测的人冲击电竞发展的支撑点。历史潮流浩浩汤汤,电竞作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因需而生,因时而生的,其作用自不待言,其本身就是中国当代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更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关注体育事业的见证。电竞作为国民关注的热点不应只是在电竞与网络游戏的模糊误解上,更应看到电竞带来的积极影响。体育类电竞赛事加速爆发、国家电竞队伍相应成立、电竞入选亚运会等等事件都说明电竞属于体育范畴,并且是一项良性的体育运动。

概而言之,电竞的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于其本身概念被人混淆的思考,更有对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展望。由此可见,如何从不同学科的多元化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回应,仍然是现阶段电子竞技学术研究的关键所在。

1.2、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已成为电子竞技传播的途径

21 世纪是电子竞技高速发展的20 年,同样也是媒介形态与技术快速革新的20 年,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先后崛起,数字移动技术的更新换代,不仅推动视频技术的发展,也为电竞赛事的传播直接提供最核心的传播载体。电子竞技在赛事直播平台、自媒体网络节目、新媒体利用程度、网络社区开发程度等诸多方面处于领先状态,并且充分激发了其庞大用户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传播模式。广大用户不必亲身参与到类似于传统体育的观赛场馆之中,而是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载体生存于广阔的媒介空间中。这就形成了基于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电子竞技在新时代的传播模式。

图1 基于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电子竞技在新时代的传播模式

上述传播模式:新媒体技术将电子竞技作为生产资料推送到受众面前,包括电竞产品。例如,电竞赛事、电竞周边等,以及获取相关产品的平台,例如王者营地、虎牙等。受众体验后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信息反馈甚至直接参与到电竞产品的创意研发之中。这使得整个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处于自发式的相连状态。而这一模式恰好符合了福克斯“剥削用户无报酬劳动是当代互联网企业进行资本积累的主导模式”。

在当下的游戏环境中,电子竞技的存在形式不仅仅是虚拟竞技,同样也是一种“数字表演”,电竞选手同时兼顾玩家、消费者和表演者的多重身份。以VR 网球为例,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使得游戏变成一种由符号化的程序语言编码而成的虚拟运动系统,使复杂、具体、动态的网球变成网球游戏。玩家进行游戏则使得游戏本身的空白空间得到填充。这样既定的程序化机制使得网球本身得到虚拟化的重组,实现了网球运动的再现。就游戏而言,玩家成为了虚拟运动系统的运动员,同时是网球游戏的消费者和体验者;就电竞比赛而言,是通过键盘指示构建虚拟运动系统的创造者和表演者。电子竞技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了与传统体育的结合,借助新媒体传播“询唤出‘观众’这一产业链上最新的消费群体”,观众的出现给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线索,其中的深刻内涵则需要我们在下一个十年中去寻找答案。

综上,竞技体育在不断演化,由古代的纯力量对抗演变为具有技巧性和娱乐性的运动。而电子竞技的出现和流行源于数字技术的革新,同样也离不开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伴随着国内电子竞技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还是需要以电竞体育为基础来深入思考数字体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探析新媒体技术对电子竞技的传播效果仅仅只是中国数字体育的一个小窗口,运用新媒体技术发展中国的数字体育仍然任重道远。

2、以受众体验为核心的电竞传播模式

由前文的阐释可以得知,目前电子竞技的传播效果受到媒介技术(新媒体技术)、传播内容(电子竞技)、受众体验三个维度的影响。尽管新媒体对电子竞技传播的影响力巨大,但随着互联网传播生态的变更加剧,互联网背后的资本操盘手正逐步按照自身意愿借助新媒体技术推广五花八门的产品以此不断诱导受众消费。但事实上,受众在参与到新媒体技术传播之时就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电子竞技的虚拟延展性特征也使得受众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入到这一虚拟的空间之中。利用新媒体技术进入到电竞空间之中的“精神自我”推动着新媒体技术不断按照“我为主导、我为中心“的原则进一步革新,使得“精神自我”进一步得到满足。这就注定了“受众体验”成为核心,即新媒体技术对电子竞技的传播效果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只有在不断满足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满足电子竞技及其衍生品的“畅销”。

科技创新最终是为了服务大众,新技术的层出不穷究其本源是大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一需求反映到电子竞技层面上,即简单的视觉体验已无法满足受众体验。新媒体技术在电子竞技传播之中先手打造了弹幕评论机制、AR/VR增强技术、元宇宙概念场馆等高科技内容产品,依托数字化技术,深挖电子竞技的内涵与外延,打造交互式与沉浸式文化体验,满足受众情感需求,实现从传统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转变为交互式传播与沉浸式传播,更好地刺激观者感官、激发受众共鸣。实现了传播中受众的情感代入,超越了过去单方向的“自卖自夸”,受众借助这一新媒体技术既体验到了电子竞技的独特魅力,又能按照亲身体验为电子竞技进一步发展谏言献策。

新媒体技术下电子竞技群体的用户体验包含了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也充分允许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对于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各利益相关者群体而言,这样近乎无限度的包容给予了受众更多的精神满足,相较现实世界的约束与限制,用户更愿意借助新媒体技术在电子竞技游戏中沉浸式的构建虚拟身份。例如,仙侠游戏中的人物属性、养成游戏中构建的城市类型甚至是直播平台中的等级权限,这一虚拟身份的构建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受众于现实世界的个人情感诉求,借助新媒体技术使电子竞技成为了他们的精神皈依,但这一群体的沉浸程度是变动的、不稳定的。因此,我们常见的“用户体验反馈”、“用户体验调查问卷”等形式的平台改进渠道应运而生,这是基于受众体验基础之上的电子竞技借助新媒体技术不断完善自身以求更好的传播效果的手段。

3、基于受众体验下电竞传播模式的路径优化

3.1、新媒体技术推动新变革

新媒体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它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信息获取和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5G、VR、AR、MR 等新技术的快速普及,智能合成技术、全息成像技术等新型技术的创新迭代为电子竞技的传播持续赋能。以AR 技术为例,2017 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AR 表演,一条远古巨龙从天而降,盘旋一周后降落在舞台中央。2018 年王者荣耀职业联赛春季赛总决赛AR 表演,由AR 技术呈现的巨鲲在赛场的上空游动飞舞,大气优雅。

图2 2017 年英联联盟全球总决赛AR 巨龙

图3 2018 年王者荣耀春季赛总决赛AR 巨鲲

不过,任何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监管的困境,尤其在赛事直播、电竞互动、VR 视频等新型领域,急需相关部门推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需要新媒体平台、内容创作者、用户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协同治理。

3.2、电子竞技本身应“提质增效”

广大用户群体面临的社会压力不言而喻,大部分用户在长期的社会倦怠感之中选择了电子竞技来获取短暂的精神愉悦,这看似原始的精神满足实际上更多的是现实的逃避,电子竞技素来有着“第九艺术”之称,而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升级,代入与沉浸的不断强化进一步加重了受众主观意识的满足,这就使得受众过于追求电子竞技所带来的“低级快乐”,换句话说,电子竞技的娱乐属性被过分放大,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为什么电子竞技从2003 年就被国家承认为正式体育项目之后到现在关于电子竞技定义的问题仍然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为电竞工作者,我们更期待的是看到电子竞技将“第九艺术”的美感以新媒体技术展现给大众,我们更愿意看到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更多地展现出百折不挠的竞技体育精神。所以,电子竞技的传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其本身所带来的“低级快感”,更应该考虑如何真正发挥电子竞技的育人功能、如何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筑牢文化自信。

4、结语

本文以传播效果为切入点,对当前电子竞技传播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围绕新媒体技术、电子竞技(产品)、受众体验三个维度对电子竞技的传播效果进行不同层面的阐释。受作者能力所限,对于电子竞技传播的多层面解读仍存在局限,与现实情况相比较论证仍有不足。新媒体技术对于电子竞技的传播效果涉及多学科内容,无论是电子竞技的传播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新消费模式又或是电子竞技传播下的受众体验都需要经济学、传播学,乃至心理学的多角度支撑与论证。但无论如何,电子竞技、新媒体技术以及数字体育三者的破壁交叉融合已成为未来电子竞技发展的大趋势,更好地传播电子竞技即更好地传播数字体育。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未来要加大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壮大包括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电子竞技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数字化的典型代表,我们相信在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勉下,涓涓细流终能汇成江河,电子竞技的规模与影响力在未来也定能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受众体育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