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现状及意见建议

2024-04-08 01:52郑洪武安徽省阜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阜阳市畜牧业检疫

文|郑洪武(安徽省阜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着眼打基础、强支撑、利长远,有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保障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跨越的一项必要型、基础型和专业型工作。为促进安徽省阜阳市畜牧业强市建设,笔者对全市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供有关地市参考。

一、现状

1.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现状。

(1)机构名称。自2019年阜阳市启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原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全部移交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后,截至目前,市级和8个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下简称“动监机构”),只有1个县撤销了动物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动监所”)牌子,市级和其他7个县市区动监所均得以保留。

(2)机构性质。市动监所和8个县市区动监机构均隶属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二级机构。除了阜阳市颍上县动监所为参公单位,市级和其他7个县市区动监机构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3)机构职级。阜阳市动监所为副处级,颍东区、界首市动监所为股级,其余县市区动监机构为副科级。

(4)机构职责。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承担畜禽跨省调运检疫监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瘦肉精”监测等十余项与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保障相关的工作。其中,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是动监机构的主责主业,其他工作多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委派的工作。

2.动物卫生监督队伍现状。同全省一样,阜阳市动监队伍主要由官方兽医和协检员构成,但队伍规模、人员素质与阜阳畜牧业大市地位及建设畜牧业强市定位不太相符。

(1)官方兽医队伍。官方兽医是经培训合格、按程序确认任命,负责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并对检疫结果负责的在编在岗人员。全省注册官方兽医2939名,阜阳市238名,只占全省8%。在这238名官方兽医中,具体在基层从事动物检疫工作的只有128名,并且这128名当中,还有58名为非在编的官方兽医(实际为协检员)。同外省相关市相比,阜阳市官方兽医规模远小于养殖量同阜阳市相当,但生猪屠宰量仅是阜阳市一半的江苏省盐城市(435名)。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及省农业农村厅、省动监所要求,拟注销全省非在编身份官方兽医,届时全市官方兽医仅180名,更是少于畜牧业养殖规模较小的黄山市(195名)。

(2)协检员队伍。全省协检员1945名,阜阳市304名,占全省的15%;若加上58名非在编身份的官方兽医,阜阳市协检员人数占全省的18.6%。多是在2003—2005年兽医体制改革期间,经统一招考、原省农委批准后进入队伍,原为自收自支人员,现系财政拨款编外聘用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在产地检疫环节、屠宰检疫环节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整体学历不高,中专以下学历189人,占全部人数的52.21%;持续学习能力不强,难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有效协助开展检疫工作。另外,有部分人员已临近退休,但各地财政吃紧,协检员招聘较为困难。

(3)派出队伍。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农业农村部规定,每个乡镇应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设立2个以上检疫申报点。但统筹工作实际和队伍规模,阜阳市动监派出机构实际上是2~3个乡镇设立1个动监分所(检疫申报点),城关镇单设1个分所,辖区内有大型生猪定点屠宰场或较多中小型屠宰场的另单设1个分所。目前,全市165乡镇,派出动监机构65个,每个乡镇不足3名检疫人员。其中,颍东区、界首市、颍上县三地为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官方兽医制度,已无官方兽医可派驻乡镇,乡镇均为检疫员在实施动物检疫。

二、存在问题

1.队伍力量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一条、《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四条和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规程等方面规定,按照农业农村部对派驻屠宰场官方兽医制度要求和动物检疫申报点工作人员数量需求,结合不同区域养殖分布、规模、密度计算,全市至少有178名官方兽医、83名协检员缺口。如注销58名非在编官方兽医,官方兽医缺口增至236人以上。

2.工资待遇较低。目前,阜阳市协检员普遍仅享受三项工资待遇: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工资、社保五险(无一金,个别地方仅有四险)和每月1000元的绩效。每名协检员除去个人应交社保外,按时足额到位情况下,实际每月可支配收入仅2000元,与皖北片区其他地市协检员每月4500元以上相比,阜阳市协检员工资待遇差距明显。关于每月1000元的绩效,实际操作中,多数县区年底才一次性发放,协检员每月实际可支配收入仅1000元用于维持生活。

3.卫生防护不够。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是一项高危工作,可能会直接接触人畜共患病。2015年,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出台政策,要求落实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县级层面目前仍有界首、颍泉等地未落实官方兽医的津贴。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对从事动物检疫工作的人员,应当落实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等相关待遇,但全市协检员均未落实兽医卫生津贴,卫生防护资金不足、人员防护措施不够。

4.工作时间过长。动物检疫国家实行提前3天申报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恐因白天炎热天气致使动物应激死亡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波动等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绝大多数养殖户随报随检,特别是牧原等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实行全进全出、户外装猪,一旦出栏,常是数十车夜间调运,检疫人员需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不分气候实施现场检疫。驻屠宰场检疫人员大多在夜间实施同步检疫。超长时间户外工作,给人员身体健康造成较大伤害,却无高温补贴、夜间工作补贴等津贴。

三、风险隐患分析

1.动物源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中央用“四个最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面对阜阳市畜牧业养殖体量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畜产品质量安全既靠标准化生产也靠检疫质量的把控。如果检疫岗位没有检疫人员,应该检出的动物疫病没有被检出,将会造成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而且还影响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频发的“瘦肉精”“病害肉”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仅会引发社会舆情,也无一例外伴随着对部门工作人员的“最严的问责”。

2.公共卫生安全难以维护。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200种,“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已形成共识。动物检疫控制着传染病传播三要素中的二要素,在防控人畜共患病中发挥着“断、堵、防”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在防控非洲猪瘟期间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开展的全国调研工作中,发现发生疫情的地区大都是没有设立动监机构或动监力量较为薄弱。近年来,省内外个别地方罕见发生人畜炭疽病疫情和频发的人畜布鲁氏菌病疫情,无不警示弱化动物检疫监督将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3.产业高质量发展难以持续。农业强市必须是畜牧业强市。阜阳要建成农业强市,就必须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到重要位置,下大力气建成畜牧业强市。畜牧业强市的建设需要更多更加专业的检疫人员来防控、检疫疫病,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全省各地都在备战“秸秆变肉”,到2027年阜阳市也要完成肉牛饲养量翻番的任务,届时,加上目前的畜禽养殖体量,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检疫人员来“挑大梁”“当尖兵”,为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意见建议

建议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压实属地政府责任,落实有关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队伍力量配备,落实相关工资待遇。

1.稳定机构。各地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农业农村部、中央编办《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体系建设,优化工作机制,压实属地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检疫监管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争取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必须配备与检疫工作相适应的官方兽医,保障检疫工作条件,且动物检疫工作具有强制性、专业性、兜底性和公益性特点。因此,各地应积极向党委编办争取增加编制,协调使用县级农业农村系统内部编制,或者统筹使用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配足配齐动物检疫力量,加大岗前培训,规范开展动物检疫监督工作。

3.落实待遇。各地要运用灵活工作机制,既要为企业做好检疫服务工作,也要落实检疫人员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权、休息权等相关规定;要想方设法落实检疫人员福利待遇政策,落实一线检疫人员高温天气、夜间工作补贴等待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六条、《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对从事动物检疫工作的人员,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措施,全面落实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等相关待遇;参照同工同酬要求,积极争取检疫人员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专业毕业生投身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阜阳市畜牧业检疫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安徽阜阳市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
Beagle犬定购、接收和检疫流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