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2024-04-08 01:53顾铁业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粪污猪群猪肉

文|顾铁业(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生猪养殖是目前多重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带动了生猪养殖向着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对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业经济效益有明显效果。但是在规模化扩张的同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长此以往,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违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养殖技术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有显著作用,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还能提高养殖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但是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发展相对缓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生猪生态养殖必将是未来生猪养殖技术的重要战略路线。

一、生猪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势

1.提升猪肉品质。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猪仔的生长发育速度,会在生猪日常的饲养过程中添加含有部分金属元素的药物、添加剂以及抗生素,这类物质不仅能够促进生猪生长发育、缩短出栏周期,而且对于防护猪疾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生猪体内药物及抗生素残留,除了影响肉的品质和口感外,一旦流入市场还会产生食品安全隐患,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健康。而在生态养殖技术下出栏的猪仔,不仅生长发育不会延迟,而且能极大地提升猪肉的品质,因为生态养殖技术中更加注重饲养的科学性,饲料的合理搭配足够为生猪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在生态饲养的过程中还会控制各种添加剂的用量和使用频率,保证生猪有一个健康的机体,减少兽药的使用,进而避免猪仔体内出现药物及抗生素残留。

2.减少环境污染。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养殖场需要定期或者非定期处理大量的排泄物、污水、发霉饲料以及废弃杂物,甚至还有死亡的病猪,这些乱排滥放的行为会对养殖场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选址不佳的养殖场,甚至会影响居民区的正常生活。生态养殖技术下的养殖场需要配备沼气池,充分利用沼气发酵技术集中处理养殖场的排泄物,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用于养殖场的日常照明等需求,沼气渣和沼气液也能够还田利用、改善土壤,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提高资源的转化利用率。

3.满足市场需求。绿色健康无添加已经成为人们的餐桌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市民对于市场消费的需求已经跨越了从无到有的时期,更加注重物质的品质,生猪的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有效推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为消费市场提供绿色健康无污染的猪肉产品,除此之外还能打造高品质生态猪肉的商业价值,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二、生猪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饲料。饲料是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关键点,饲料不仅为生猪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也是猪只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在生猪生态养殖过程中,应当使用绿色健康、无公害的饲料作为饲养的主体,从根源上降低生猪养殖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这对于提高生猪养殖的生态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1)合理配制饲料。在生猪的日常饲养过程中,以高纤维低蛋白的饲料为主,不仅能够缩短生猪育肥的天数,而且能显著降低猪群总的排泄量以及粪污pH值,对于降低环境污染有良好的积极作用;其次在缩短生猪育肥期的同时可以降低生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饲料消耗,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因此,在生猪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要逐步提高饲料搭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注重营养物质的吸收,合理配制日粮,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

(2)做好微量元素与微生物摄入的控制。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是不可避免的,部分养殖户为了降低猪群的发病率,通常会对猪群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者含有金属元素的添加剂,这对于降低发病率有一定效果,但是部分抗生素药物或者金属元素不易被生猪机体吸收就会残留在生猪体内,残留的药物一部分会随着粪污排到生态环境中,也会有一部分残留在猪肉中流入市场,进而对生态环境以及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微量元素以及微生物的摄入量,通过降低饲料中的无机微量元素的含量能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养殖人员需要用部分绿色饲料替代抗生素药物,或者多使用中药调理的方式降低兽药的使用频率,维持生猪正常生长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3)保障饲料品质。饲料品质是生猪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如果选择了高品质饲料但没有对其做好储存管理工作依然会产生许多问题,饲料霉变会引发生猪疾病,病情蔓延发展会造成病猪死亡,部分养殖户对于病猪的无害化处理了解甚少,很容易出现乱葬滥埋的问题,饲料霉变不仅会引发猪疾,还会形成后续的病猪污染隐患,因此,养殖人员需要确保饲料有干燥卫生的储藏环境,饲料仓储位置要配备通风设备,保证料草在使用和贮藏期间不会发生霉变和腐烂。除此之外,建立科学的饲料管理制度有助于降低饲料浪费增加经济效益。

2.优化饲养管理环境。

(1)控制饲养环境。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生猪生态养殖的重要基础建设,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圈舍的卫生环境,饲养人员需要定期定时地对圈舍进行杀菌消毒以及日常清扫,减少外界环境造成生猪养殖质量事故和病害问题,同时保持整洁的饲养环境也会降低饲养场的排污程度,进一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有条件的饲养基地可以利用远程监控设备,对饲养基地以及圈舍进行实时监控,方便及时发现并管理猪群内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疾病风险,有益于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

(2)猪舍改建。伴随着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饲养场内的猪群密度会越来越大,部分猪仔的日常生理需求将不容易得到满足,如光照及通风条件、餐饮后的运动区域等,在推进生态养殖的工作中需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对猪舍进行改进和扩建,除了要满足生猪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以外,还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加强防污减排设备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忘记环境保护的职责。在猪舍改建的工作中,尽管会耗费部分资金,但是对于养猪业的生态化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生猪生态化养殖技术

1.林下养殖技术。林下养殖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养殖技术,通过此类养殖模式养殖出栏的猪肉品质优越于传统的圈养猪群,由于饲养基地选择远离生产生活区域的自然林业中,猪群的生存环境相对原始,日常活动也不像传统饲养般受限,充足的运动使得猪肉的皮下脂肪含量十分低,肉的味道鲜美不腻,很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生猪的日常活动可能会对原有的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林下生态饲养之前需要划分明确的饲养区,在实现生态养殖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先避免破坏生态。

2.生态放养技术。生态放养的饲养模式主要以河滩、荒地以及荒山为主要饲养基地,与林下饲养模式的不同,生态放养的活动区域更加广阔,猪群的运动区域也更加广阔,出栏的猪群肉质也会更加紧致可口。此外,猪粪污中的一些有机成分能改善当地土壤,不仅能实现资源的转化利用,还能够帮助自然环境快速回复自然调节能力,为各种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在生态饲养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扰,在放养过程中,猪群会广泛接触外界环境,感染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因此,采用生态养殖的饲养方式需要严格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一旦出现疫病,尽量使用中药医治,减少抗生素药物残留对猪肉及自然环境的危害。

四、生猪养殖生态化处理技术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粪污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在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污,部分养殖户对排污的认识相对短浅,依然有乱排现象,倘若能够通过对此类资源进行集中处理,会大大降低粪污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沼气池工程是集中处理养殖场粪污的有效措施,通过建设沼气池进行沼气发酵,能将粪污资源转变为生产能源,不仅能够降低养殖场对自然环境的排污污染,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粪污的资源再利用,创造更好地经济价值。此外,如果遇到粪污量不足的情况,还可以结合农作物副产品进行青贮发酵,也是推进生猪养殖生态化处理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猪生态化养殖技术,是未来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主流。新时代猪肉市场的需求也将逐步从量大到质优转变。选择合适的粮草配方、优化饲养管理以及养殖环境、应用生态养殖技术等措施,都是为了降低生猪养殖对自然环境破坏,也是保障当前农业工作进一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在生猪养殖业迅速规模化发展的时期,相关人员要积极顺应市场的时代需求,不断优化自身养殖技术,才能在市场中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动未来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粪污猪群猪肉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猪肉卷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