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2024-04-08 01:53赵波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彝族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牛群氏杆菌病牛

文|赵波(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彝族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高福钧*(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铜厂彝族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呼吸道疾病是牛养殖业中的一种高发疫病,这些疾病常由支原体、细菌、病毒的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其临床表现包括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咳嗽、流涎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道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致死率和发病率。随着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贩卖和调运的日益频繁,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对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防治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病原因

1.感染因素。引发牛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因素主要包括3种,即支原体病原、细菌性病菌和病毒性病原。而细菌性病原又可以分为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毒性病原又可以分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等。

(1)支原体。支原体是奶牛、肉牛感染呼吸道疾病以及长期性肺炎的一个重要病原,奶牛、肉牛一旦感染支原体临床上可能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等症状。支原体是牛体内的一种常在菌,健康牛体内也能分离出支原体。支原体在牛健康状态下不具有致病性,而当牛处于体弱、患病状态下才会出现致病性。支原体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对牛群造成感染,所有年段的牛群都可能感染支原体,7日龄左右的犊牛易感性最强,并且感染后致死率最高,症状也会更为明显。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也是牛体内的一种常在菌,牛在健康状态下不具备致病性,但是当牛处于免疫力下降以及应激状态下会表现出致病性,能够引发乳腺炎、重症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多种奶牛、肉牛疾病。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强的感染性,除了可以对奶牛、肉牛造成感染外,还能对鸭、鸡、羊、马等多种家禽家畜造成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可以通过皮肤、尿道、呼吸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一旦发病主要呈地方性流行,没有严格的季节限制。

(3)溶血性曼氏杆菌。曼氏杆菌A1型菌株是引发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病原,牛溶血性曼氏杆菌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性。该病主要以腹式呼吸、高烧不退、纤维素性肺炎、脓性鼻液等临床表现,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所有品种、年段、性别的牛均会感染该病,尤其是犊牛发病率最高。在实际发病时,没有严格的季节特性,通常呈散发性流行或地方性流行。

(4)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发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巴氏杆菌病是牛较为高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主要以内脏广泛性出血、高烧不退、肺炎等为临床表现,最终会演变成出血性肺炎或败血症经过。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健康牛体内也存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但是通常情况下多杀性巴氏杆菌不具有致病性,只有当牛处于缺料、缺水、长途运输等应激状态下才会发病。牛巴氏杆菌病主要通过接触、灰尘、飞沫等呼吸道途径传播,除外也可通过蚊虫叮咬、皮肤等途径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牛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但是其他季节也可发病,在发病时通常呈地方性、散发性流行。

(5)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引发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也是牛较为高发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牛一旦感染病毒性-黏膜病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呼吸道症状,并且还会对免疫功能造成抑制,进而继发或并发感染其他疾病。妊娠母牛在感染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后,除了会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外,还会表现出滑胎、流产等繁殖障碍症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主要发生于冬季、早春等寒冷季节,特别是1~2岁龄犊牛易感性最强。牛在感染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后,会出现腹泻、流鼻涕、体温升高等症状,如果感染黏膜性疾病,致死率会明显上升。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主要通过生殖道、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几乎我国所有养牛场均有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发病纪录,由此可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发病率之高,传播范围之广。正因如此,我国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列为三类动物疫病,世卫组织也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列为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

(6)牛副流感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是引发牛副流感的病原,如果是单一感染,病牛只会表现出轻微的一过性呼吸道症状,部分病牛甚至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但是牛副流感病毒3型极易与其他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进而导致病牛临床症状加重。牛副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特性,可通过垂直及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传播,水平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染物传播。

(7)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引发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病原,牛呼吸道合胞体病主要发生于犊牛群体,是犊牛群体比较高发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牛呼吸道合胞体病临床症状主要集中于上呼吸道,如泪斑、鼻孔分泌物增多、咳嗽等,下呼吸道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牛呼吸道合胞体病主要发生于秋冬季节,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感染率高达60%以上。健康牛通过近距离接触被污染的垫料、饮水以及病牛呼出的气雾或直接与病牛接触,即有可能感染牛呼吸道合胞体病。

2.非感染因素。除了支原体、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素能够引发牛呼吸道疾病外,所有能够造成牛应激、牛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均能引发牛呼吸道疾病。常见的非感染因素主要包括急性代谢紊乱、长途运输、饲养管理改变、恶劣天气、环境潮湿、缺料缺水、养殖密度过大、毒素等,牛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也会对牛呼吸道疾病发病产生直接影响。据相关统计显示,体重大的牛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低于体重低的牛,成年牛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低于犊牛,母牛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低于公牛包括阉割后的育肥牛。

二、防治措施

1.治疗方法。原体、细菌、病菌以及应激因素等均能引发牛呼吸道疾病,因此在对牛呼吸道疾病治疗时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对病毒因素引发的牛呼吸道疾病治疗时,兽医人员要在病牛饮水或饮食中添加维生素、葡萄糖、小苏打、电解多维等营养物质,以此来增强病牛体质。与此同时,要为病牛紧急注射疫苗,以此来增强病牛特异性抵抗力,帮助病牛尽快恢复健康。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病牛出现继发性感染,还要为其投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广谱性抗生素;在对支原体因素、细菌因素引发的牛呼吸道疾病治疗时,兽药人员要开展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敏感药物对病牛进行治疗。常见的敏感药物主要包括林可霉素、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在对病牛治疗过程中,兽药人员还要做好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以及病牛隔离工作,以防牛呼吸道疾病进一步蔓延扩散。

2.防控举措。

(1)规范引种工作。引种不规范是造成牛呼吸道疾病流行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尽可能避免从外引种,如果必须从外引种,必须规范引种工作。在引种之前养殖人员要对引种牛场进行详细调查,确保引种牛场近期未发生过呼吸道疾病及其他传染病。引种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对引进的牛只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不处于患病状态。在引种之后养殖人员要设置隔离区,对新引进的牛只隔离饲养4 5 天以上,在确定新引进牛只不处于隐性带病状态后,才能与其他原有牛只混合饲养。

(2)强化消毒工作。消毒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起到杀菌灭源的效果,进而可以有效降低养牛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消毒程序,切实做好消毒工作。一是进场的车辆及人员需要全面消毒以及更换衣服,饲料以及工具入场后需要隔离消毒24小时;二是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每周需要对牛舍、运动场、走廊等消毒1~2次,在牛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要适当增加消毒频次;三是要定期更换消毒试剂,尽量选取2~3种消毒试剂轮流使用,以此来防止细菌、病毒等产生抗药性影响消毒效果。

(3)加强饲养管理。在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加强饲养管理,为牛群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减少牛群应激现象发生,以此来降低牛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一是加强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牛舍、运动场、走廊的粪便、污物,同时对牛舍加强通风,防止细菌、病毒滋生,减少有害气体生成;二是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根据牛舍大小,合理确定牛群数量,确保牛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三是做好防暑御寒工作,中暑或受凉均会致使牛群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大牛群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因此要做好防暑御寒工作,通过铺设垫草、安装风扇等方式对牛舍进行增温降温;四是科学投喂饲料,要注重饲料原料质量,确保饲料原料不存在变质、发霉等现象,同时要对饲料原料科学配置,确保配置后的饲料营养均衡全面,能够充分满足牛群营养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牛呼吸道疾病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发病率,而且会对牛群生长发育、产肉增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养殖人员在牛养殖过程中必须牛呼吸道疾病加强防范,一旦牛群感染呼吸道疾病,要立即根据其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牛呼吸道疾病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牛群氏杆菌病牛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慧眼识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