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脐疝治疗技术

2024-04-08 01:53南嫱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疝的疝囊肠管

文|南嫱(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

猪脐疝是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出现该病后表现为猪腹腔内脏通过疝孔脱至皮下,若该疾病未及时得到治疗,极易造成疝囊与疝孔变大,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疝囊底部磨破的情况,导致肠道或网膜同疝壁粘连并露出体外。通常每窝仔猪不会出现多头发病的情况,部分病例在出现症状后,通过及时治疗即可康复。基于此,笔者分析了猪脐疝的治疗技术,旨在通过探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发病原因

导致养殖过程中猪脐疝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先天性因素,猪自身的脐孔发育不全,且腹壁发育存在缺陷。随着当前养殖工作的开展,集约化程度提升,更多养殖户对选种工作更为关注,选种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猪先天性脐疝的发病率。后天因素多是由于接产员断脐时用力过大造成的,对脐带造成了牵扯,造成脐孔破裂。抑或是在接产时,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流程合理消毒,导致脐孔破损。仔猪自己咬断脐带,使其出现感染情况,诱发猪脐疝是常见的致病因素。

二、临床症状

患有猪脐疝的病例,其脐孔四周会存在半圆形或球形隆起,但不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在病猪出现体位改变时,脐疝中的物质会被收纳,后期猪在吃饱或起立时,隆起又会出现。若是脐疝中的内容物是肠管,那么听诊时可听到肠道蠕动音,后期提起病猪后肢时又会重新出现该症状。部分病例还容易出现与疝囊粘结的情况,导致猪的局部皮肤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时出现比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如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的情况。粘连性脐疝具体表现为患猪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粘连性疝质地坚硬、潮红、光亮,肿胀部的疝内容物难以还纳,尚且不能感知疝环大小,按压猪的肿胀位置存在明显的疼痛反应,严重时还存在呕吐症状,体温明显升高。

三、诊断

猪脐疝的出现部位集中在脐孔位置,结合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可以比较精准地进行诊断。且在早期触摸时能感受到疝容物存在,必要时要做好进一步诊断,还应做好穿刺诊断,即能精准判断疾病。

四、治疗技术

1.内容物可还纳的脐疝手术。应用该项治疗技术前要隔夜禁食,提前保定患病猪只,应选择仰卧保定的方法,进行消毒后可以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处理,沿疝囊底部血管比较少的位置纵向切开皮肤2~3厘米,注意只切皮肤,并注意保护皮下组织不受破坏,在扩大皮肤切口时,同步剥离皮肤和皮下肌肉组织。将其剥离至疝孔处即可。相关手术过程要细致进行,避免其可能对血管与腹膜造成的损伤。

在还纳疝内容物和囊壁时,还应先用手轻轻按压剥离后的疝囊,然后再将疝内容物缓缓经过疝孔还纳到腹腔中。手术人员需将褶皱的囊壁一步一步经由疝孔按压到猪的腹腔中,直至产生一个以疝孔为口的“反向疝囊”。无论是还纳疝内容物还是出现“反向疝囊”的情况,手术操作人员均需注意随时按压住疝孔,避免猪只由于咳嗽或疼痛引起尖叫而产生腹压突然增大的情况,该情况的出现容易造成疝内容物连带囊壁经疝孔压出的情况。

之后需进行疝孔缝合。在出现“反向疝囊”问题后,手术操作人员能比较直观的看到疝孔及其大小,该时期即能采取结节缝合,使用手术针按顺序贯穿一侧的腹壁肌肉,并遵循腹膜-腹膜-“反向疝囊”的囊壁肌肉顺序,做好后续缝合工作,并根据缝合要求贯穿另一侧“反向疝囊”的囊壁肌肉—腹膜—腹膜—腹壁肌肉,并在不打结的情况下继续缝合疝孔,持续3~5针。最后,还需还纳腹腔的“反向疝囊”,使用16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进行消炎抑菌。沿着贯穿的缝合线从中间间隔朝两边打结,再展开缝合,注意在进行完全闭合疝孔打结工作时一定要打紧。另外,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进针时要预防缝合针贯穿肠管,否则极易将肠管和腹膜缝合在一起,出现黏连的情况,并导致肠管破裂和其中内容物流出。

在缝合皮肤时,应及时切除多余皮肤,疝囊皮肤和肌肉组织需用16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处理,用兽用三棱针穿透皮下肌肉组织,针距控制在0.5~1厘米,采用结节缝合方式进行后续缝合。缝合打结需要控制力度,不宜过紧或过松,以免伤口位置出现缝隙。并且可涂抹2%碘酊,以起到消毒作用,肌内注射长效头孢噻呋,剂量为5毫克/千克,能起到较好的杀菌作用。

2.内容物不可还纳的脐疝手术。首先,可先采取钝性剥离的操作方式,可还纳的脐疝通常囊壁不增厚,不存在多余增生组织的情况下,则无需进行切除多余组织的操作,不可还纳性脐疝钝性剥离时,还应及时剥离增厚的囊壁和多余组织。如果囊中存在机化灶,需及时摘除;疝囊中存在血肿的话,还应使用消毒后的剪刀及时剪开,清除其中残存的血液,并且切除血肿周边存在的增生组织;囊内存在脓肿,若体积比较小可以进行钝性剥离,还需及时将脓肿周围组织整体摘除,另外,如果体积较大,整体摘除的难度大,还应将脓肿包顶部切开,并在清除其中残存液体后再将多余组织进行切除。整个操作过程需尽可能地避免出血。

在疝内容物及囊壁还纳过程中极易遇到以下情况,首先是肠管及系膜与腹膜未出现黏连,虽然该问题的出现概率不大,但遇到该问题需要规范处理,还应及时去除额外切除增厚的囊壁。肠管系膜和腹膜出现黏连的情况比较常见,出现该问题后,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打开腹腔并剥离腹膜,操作难度较高。使用相关操作时,可先剥离肠管和系膜与腹膜的粘连,同样使用青霉素进行抑菌消炎处理,并在体外距离疝孔合适位置荷包缝合腹膜与肌肉,形成新疝囊,最后将切除多余组织的新疝囊经由疝孔按压入腹腔。

五、治疗体会

1.猪场认可手术治疗。猪脐疝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在养殖过程中比较高发,无论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养殖场均存在较高的发生概率。传统的保守疗法不仅耗时长,同时效果比较有限,难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疾病时,更多养殖户会对手术治疗技术展开运用,其技术优势相对比较明显。不仅能迅速且直接地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学习,很多防疫人员能进行规范操作,后期效果比较好。

2.猪脐疝的发病及预后。在养殖过程中,虽然保育阶段的猪只会出现可还纳性脐疝,后期不经治疗能自行恢复,或是通过手术,后期恢复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不可还纳性脐疝多见于保育后期猪和架子猪,若能及时展开治疗,后期对猪只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小。但若是中、大育肥猪,其体型较大,患病后的治疗效果比较有限。

3.手术切口部位的选择。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对疾病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雌性猪只进行手术时,多是在疝囊底部血管少处进行纵向切口,雄性猪由于尿道及尿道口通常分布在疝囊上,尿道走向与尿道口位置逐渐产生偏离,需要手术时选择疝囊底部平行尿道2~3厘米的位置进行纵向切口,保证在操作时不对尿道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4.疝孔闭合效果。进行传统疝气手术时,会通过切除疝环的方式进行治疗,出现新的肌肉创面,整齐对接后进行腹膜、肌肉缝合工作。应用相关技术时,容易对腹膜造成损伤,可能暴露肠管,严重时极易导致腹腔感染,且缝合后的腹膜、肌肉容易受腹腔脏器的影响,对其产生一定的压力,可能出现断裂情况。所以在手术时,直接将疝囊经疝孔压入腹腔,同时贯穿腹膜,并缝合疝孔,该技术不会对腹膜、疝环造成破坏,但会形成新鲜创面,因此,在缝合后不仅能承受较强的腹腔脏器压力,且不会出现断裂。

5.缝合线的选择。闭合疝孔是整个手术的关键内容,进行相关操作时,应合理选择缝合线。结合猪的体重选择强度高、韧性好、吸收难度大、粗细适宜的兽用缝合线,保障缝合效果,保证其能自然脱落,省略拆线步骤。

6.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手术是否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手术后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首先要加强饲喂,饲喂时应少量多次,避免进食过多导致腹压过大而影响正常恢复。同时,术后不久的猪易受外界应激影响,采食量下降,或仅在饥饿时才会采食少量饲料。另外,手术后的猪要隔离饲养,以免猪只互相打斗而影响其伤口的恢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治疗猪脐疝时,猪的体重在20千克左右最为适宜。在治疗疾病时,还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以免延误的时间过长,影响治疗效果。兽医人员要掌握猪脐疝治疗技术,加强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维护生猪的身体健康,促进养殖业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疝的疝囊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闭孔疝的临床诊治探讨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