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与应对措施

2024-04-08 01:53陈恒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中国畜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产仔数受胎率胎龄

文|陈恒(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母猪繁殖障碍多由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猪只本身因素引起,笔者从以上3个方面阐述了母猪繁殖障碍,同时对发情配种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预防进行分析,提出母猪繁殖障碍的应对措施。

一、母猪繁殖障碍因素

1.人为因素。

(1)营养搭配。营养搭配不合理可导致母猪体重过轻,下丘脑分泌的促黄体素、促卵泡素水平不足,延缓发情。在母猪日粮中,维生素E不足会降低母猪的受精能力,发情异常,降低受胎率,减少窝产仔数,缺乏叶酸会影响种母猪泌乳,缺乏维生素A会使母猪受胎率下降,出现难产、流产、死胎、弱胎、畸形胎等症状。而营养过剩则会导致母猪体重过重,母猪排卵量降低或不排卵。在微量元素中,铜元素提供生殖营养,铬元素可以缩短繁殖周期,硒元素过低会降低仔猪肌肉弹性,仔猪死亡率高。

(2)卫生指标。因卫生环境较差,玉米在运输、贮存、制造成饲料过程中易产生霉菌毒素,采食后会降低母猪免疫力和繁殖性能,其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会造成母猪出现卵泡变性、卵巢萎缩、不孕等症状,也会导致公猪精子畸形,降低母猪受胎率。

2.环境因素。

(1)温度。热应激会抑制母猪雌激素分泌,致使母猪发情延迟。当气温持续高于28℃时,母猪会产生热应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卵子生成和胚胎发育缓慢,排卵数降低,经产母猪的配种时间会推迟3~7天,特别是7~9月的初配母猪,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会延长20天左右。而低于临界温度(10.6℃)的妊娠期母猪容易自发性流产。

(2)湿度。猪舍湿度会影响母猪的热调节,容易出现卵巢机能、性机能减退、外露乳膜干裂,推迟发情或不发情,降低繁殖率、受胎率和产仔数。长期生活在阴暗、高湿条件下的公猪会出现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等情况。

(3)光照。良好的光照条件能促进母猪雌二醇、孕酮的分泌,增强卵巢和子宫机能,有利于受胎和胚胎的发育,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3.猪只本身因素。

(1)种猪品种、品系。不同品种的种猪,其繁殖性能和产仔量存在较大差异,泰安本地新泰草猪初产仔猪10~12头,经产达到15~17头,而外来品种长白、红山草猪、大约克猪和皮特兰猪繁殖性能好,差距明显;不同品系的种猪繁殖性能也存在一定差异。丹系(长白猪)与法系繁殖性能、生长速度优于美系、英系,窝产高1~2头。

(2)母猪胎龄结构。合理的胎龄是提高基础母猪群繁殖力和猪场满负荷均衡生产的关键,一般情况下,1~2胎母猪抗病力差,产仔较少,1~4胎产仔数呈上升趋势,3~6胎胎龄猪繁殖性良好稳定,产仔数较多,母猪胎龄一般留到5胎,纯繁扩繁群保持6个胎次。因从7胎开始母猪产仔数略有下降趋势,8胎下降显著。1胎和6胎以上的母猪产健仔数和分娩率逐渐降低,影响猪群繁殖力。

(3)母猪膘情、体况。后备母猪对繁殖猪群的维护有重要意义,在首次妊娠开始,目标体重(体现所有体组织的储存情况)、体蛋白总量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母猪膘情至关重要。

首次配种时,体重应基本维持在130~175千克(体重135千克优于125千克),标准体型的母猪受胎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等繁殖性能表现最好,显著优于肥胖型母猪与瘦母猪。初配时背膘厚为18~20毫米时(背膘厚与母猪第1胎时的断奶至再妊娠间的间隔缩短,以及在完成第2胎前因繁殖障碍而淘汰的母猪数量减少有关)繁殖性能最佳,连续5个胎次的产仔数差异可达8~9头,在三胎中拥有最大数量的产仔数,而体重在124~145千克以下首次配种时,第2胎的繁殖性能较差;当体重超过150千克时(150~170千克),繁殖性能没有优势,妊娠率、排卵率、总胚胎数、活胚胎数和胚胎存活率均会下降,并增加其运动障碍的发生率。

后备母猪要达到最佳的繁殖性能,体蛋白质量非常重要,体蛋白质量越高,体重越大,快速恢复断奶后发情就会越快。此外,后备母猪首次配种时第1胎的体蛋白质量和生产寿命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第1胎哺乳期体重损失的临界值为>10%体重、>10%体蛋白、>20%体脂。一般情况下,后备母猪在哺乳期会消耗9%~12%的体蛋白储存量,哺乳期过后,窝产仔猪的生长性能会逐渐降低,到第2胎时,窝产仔数会有所降低。

(4)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生殖道疾病。人工授精过程中消毒不当、围产期护理不当、胎衣不下,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子宫内膜炎等会造成母猪发情异常,出现不易受孕、流产、难产、早产等情况。

传染性疾病:细小病毒病、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瘟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寄生虫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等等均可引起母猪屡配不孕,导致流产和死胎。

二、母猪繁殖障碍的应对措施

1.发情配种管理。

(1)发情刺激。

试情。母猪饲喂半小时后,选择性欲强的成年公猪进行试情,上下午各一次,保证公、母猪有足够的接触(15~20分钟),促使母猪脑下垂体产生促卵泡成熟素,达到发情和排卵的目的。

药剂辅助。肌内注射前列腺素类似物,3~4毫克/次,一般在注射后1~3天发情;注射雌激素制剂——己烯雌酚,每次皮下注射3~10毫克;苯甲雌二醇,每次肌内注射1~2毫升,间隔24~48小时可重复注射1次。

(2)确定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和体重标准。初配日龄:230~240日龄刺激后备母猪快速生长,提前进入青春期(150~170日龄),然后在185~210日龄配种,避免配种时体重过大;初配体重控制在130~140千克,背膘16~20毫米。以中华田园猪为例,体重在80~120千克,7~8月龄,最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母猪的第二次发情期左右。

(3)同质选配,适时配种。也称“双优选配”,指选择个体品质相同或相似的猪只与产仔EBV高的公母进行交配,使双亲的优良性状在群体中得到巩固和延续,提高群体品质。母猪一般18~22天发情一次,持续3~5天;配种一般在5~11月进行,3~9月产仔。

2.饲养管理。

(1)规范饲喂。后备母猪在65千克体重时将其从育肥群中转出,饲喂后备母猪育成日粮,并添加含锌、铜、锰等添加剂,避免体重过高带来跛行和蹄部损伤的情况,进而影响繁殖。空怀母猪应在配种前10天增加饲喂量,提高母猪排卵数和卵子质量。妊娠前期每头母猪每日饲喂2千克以下的妊娠母猪料,妊娠中期采食量稍有增加,每头每天饲喂2~2.5千克妊娠母猪料。年龄小和膘情差的母猪适当多喂,偏肥的母猪酌情少喂,保持母猪正常体况,哺乳阶段母猪体重减少(产后体重至断奶时体重)幅度控制在10千克左右。

(2)主动淘汰制。一头母猪一年需要饲喂1吨饲料,大量不妊娠、不哺乳母猪会增加无效生产天数,应做好生产计划、经营、引种工作,建立合理的胎龄结构,建立周、月、季度胎龄动态监报表,以及周、月、季度淘汰计划与引种计划,主动淘汰胎龄7~9胎以上的高胎龄母猪,包括外阴户小的后备母猪、先天性骨盆狭窄、经常难产、习惯性流产、患子宫炎、断奶超期不发情、发情异常、疫苗应激习惯性流产的母猪。

3.疾病预防。

(1)产房清洗与消毒。空栏后遵循“优进全出”的原则,首先,用高压水枪冲洗产床和地面2~3次。然后再用戊二醛或聚维酮碘喷洒消毒。上产床前,在消过毒的限位栏(避免母猪打架引起流产、死胎情况发生)进行体表寄生虫消毒,临产时调换清洁垫草,保持产床的清洁干燥,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小压强、温水清洗母猪外阴、乳房、后躯、尾根,避免应激和感冒的发生。

(2)猪繁殖合征。定期血清监测,提前注射猪繁殖综合征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

(3)产后肌内注射抗生素。为预防产后炎症、革兰氏阳性菌、猪密螺旋体感染。可选用长效头孢、阿莫西林、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若发现母猪产道感染,用青霉素8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400万国际单位+氨基比林20毫升,肌内注射2次/天,连续注射2~3天,连用3~5天。

猜你喜欢
产仔数受胎率胎龄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和解决措施
提高肉牛冻精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提高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方法措施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通过第1胎母猪的活产仔数预测母猪的生产性能
早产儿胎龄和体重对儿童糖尿病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