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

2024-04-08 02:45王寅森陈灵巧林良才
新中医 2024年6期
关键词:血海曲池腧穴

王寅森,陈灵巧,林良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银屑病是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症状表现主要为鳞屑性的红斑块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广泛分布,本病临床常见类型有成人寻常型、红皮型、脓疱型及关节炎型[1]。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主要与免疫、遗传、精神、环境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以T 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引起角质细胞形成,或导致细胞增殖,关节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发生炎症[2]。银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淡红色的皮损上覆盖银白色的鳞屑,细胞凋亡时出现皮损,角质细胞增殖形成的鳞屑便覆盖在皮损部位,两者呈动态平衡状态,致皮损经久难愈[3]。目前对于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人白细胞介素-8 单克隆抗体和焦油制剂等药物。这类药物均具有一定疗效,但研究表明其对肝脏、肾脏及骨髓有损害,严重者甚至可致畸[4]。银屑病归属于中医学白疕范畴。中医学认为,白疕病在血分,为本虚标实之证,血虚为本虚,血分热燥为标实。有研究显示,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可观[5-9]。为进一步系统掌握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取穴规律及核心穴组,笔者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穴位处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将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检索中国知网(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万方)、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2 年1 月—2022 年1 月有关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主题词为“银屑病”,以“针刺”“火针”“艾灸”“刺络拔罐”“耳穴”“穴位理线”及“穴位注射”组合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知网69 篇,万方109 篇,维普78 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4 篇,共计280 篇。将上述280 篇文献导入Note express 软件进行查重,剔除重复的文献135 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人为筛选,最终纳入71 篇(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1.2 纳入标准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针刺、火针、刺络拔罐、艾灸、耳穴及穴位注射等方法,有明确的针灸处方;诊断明确为成人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 完整版)》[2]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0]制定;样本量≥30 例;纳入的研究应至少包含以下结局指标之一:临床总有效率、皮损体表面积(BSA)评分、银屑病静态临床医生整体评估(PGA)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

1.3 排除标准文献纳入病例年龄<18 岁;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献;若有重复发表的文献,取其中1 篇;未明确列出详细穴位的针灸处方;文献为系统评价、综述、理论探讨、动物实验、个人经验、个案报道及数据不全的会议论文;结局指标不符合纳入标准。

1.4 穴位名称规范化参照《经络腧穴学》[11]对穴位名称及定位进行规范化处理,如“皮损局部”记为“阿是穴”等。

1.5 数据提取与处理纳入的71 篇文献中,19 篇涉及辨证分型及不同部位选穴,共提取出52 张处方;其余52 篇文献仅对一种特定证型进行研究,共提取出60 张处方。71 篇文献中共提取得到112 张处方。用Microsoft Excel 365 电子表格建立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处方数据库,用SPSS Modeler14.0数据挖掘软件对处方中包含的73 个腧穴进行关联分析,用SPSS Statistic2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库中频次≥5 的前24 个穴位进行聚类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一般情况见表1。本研究共纳入71 篇文献,其中11 篇单独采用1 种针灸方法治疗,包括针刺、火针、艾灸、刺络拔罐、耳穴及穴位埋线等,另外60 篇采用2 种或3 种针灸方法联合治疗。针灸治疗方法的频次统计显示,针刺38 篇,火针12 篇,刺络拔罐12 篇,耳穴4 篇,艾灸2 篇,穴位埋线2 篇,穴位注射1 篇。

表1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一般情况

2.2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使用腧穴频次分析见表2。71 篇文献中,累计使用73 个穴位,总使用频次629 次,使用频次及占比排名前5 位的穴位分别是肺俞、膈俞、曲池、血海和肝俞,共有24 个穴位被使用5 次及以上,处方占比排名前5 位的穴位为肺俞、膈俞、曲池、血海和肝俞。

表2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使用腧穴频次分析

2.3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特定穴应用分析见表3。73 个穴位中,有31 个特定穴,占总穴位数的42.47%(31/73),涉及12 类特定穴,其中背俞穴使用频次最高,累计使用250 次,占穴位使用总频次的39.75%(250/629)。

表3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特定穴应用分析

2.4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选取腧穴归经分析见表4。73 个穴位中使用阿是穴22 个,耳穴9 个,其余穴位涉及除手太阳小肠经外的其他11 条正经、任脉、督脉和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频次最高,达276 次,其次是足太阴脾经,达93 次,再次为手阳明大肠经,使用频次为75 次。使用穴位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有14 个穴位。

表4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腧穴归经分析

2.5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使用腧穴关联规则分析见图2、表5。用SPSS Modeler14.0 数据挖掘软件对处方中包含的73 个穴位进行分析,筛选出置信度≥85%、支持度≥10% 的关联群列表。支持度最高的两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脾俞,三连线关联群是曲池-三阴交-血海,四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肾俞-脾俞-肝俞。网络图中2 个相连的穴位之间线条越粗,代表两者之间的配对应用强度越高,其中肺俞-膈俞的关联性最强。

表5 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图2 腧穴关联网络图

2.6 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高频腧穴聚类分析见图3。整理后,使用SPSS Statistic26.0 软件对数据库中频次≥5 的前24 个穴位进行聚类,得到聚类分析树状图。树状图表明,当组间距离为25 时,穴位可大致分为3 类。第一类为阿是穴。第二类可分为2 组,百会、外关、委中为一组,心俞、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一组。第三类可分为2 组,阴陵泉为一组,其余穴位(曲池、三阴交、血海、合谷、风池、风市、肝阳、内分泌、大椎、陶道、神门、足三里、关元)为一组。

图3 高频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成人寻常型银屑病归属于中医学白疕、疥癣范畴。中医学将本病的病因病机总概括为血热、血燥、血瘀。本病病在血分为多,从血分论治为基本治疗思路。血热证则治以清热凉血解毒,血燥证则治以养血润燥解毒,血瘀证则治以活血化瘀解毒[12]。本病初发多以风为主要邪气,肺经风热,热极引动肝风,发病期以脾虚湿蕴、心经火热为主,湿性黏腻、重着,而银屑病病程缠绵反复,与湿邪的致病特点相符。脾主四肢、统一身之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治疗应以健脾化湿为主[13]。休息期则多见肾阴亏虚,《外经微言·心火》记载:“心肾之交,虽胞胎导之,实肝木介之也。肝木气通,肾无阻隔,肝木气郁,心肾即闭塞也。”发病期火毒炽盛,伤阴耗血,血虚燥热,肾水亏虚,治疗应滋阴养血,同时注意肝木气郁的问题,解郁化毒[14]。

针刺多取背俞穴、合穴等,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从而改善身体的内环境。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针刺可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皮损部位修复。火针取穴多为局部皮损的阿是穴,火针有温热的特性,具有温通经络、活血行气的功效,可以疏通局部皮损部位气血,鼓动阳气,祛瘀生新[15]。研究发现,银屑病最早的病理改变是微血管的形态变化,具体表现为真皮乳头层可见扩张、迂曲的新生微血管[16]。血管的新生主要是血管新生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共同参与,目前关于血管新生促进因子的相关研究文献比较多,认为血清血管内皮抑制素(ES)为特异性较高、作用较强的内源性因子[17]。有研究发现,火针配合针刺疗法可以提高血清中ES 水平,火针的高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分解粘连,进而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18]。刺络拔罐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通过浅刺将瘀血排出,帮助新血生成,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刺络拔罐疗法还可以刺激微血管壁神经,间接改善微循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19]。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以进一步激发经气,而将羊肠线埋入体内,在体内被液化、吸收的方式与组织疗法相似[20]。应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银屑病,是借助PRP 技术提取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至穴位中,起到消除局部炎症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适用于非急性期银屑病的治疗[21-22]。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使用频次前5 位的腧穴分别为肺俞、膈俞、曲池、血海、肝俞。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穴使用频次最高。肺主皮毛,取肺俞可补肺气,促进卫气生发,卫气存外,邪不可干。在使用肺俞的处方中,应用最多的针灸疗法为针刺,有47 条,其次为刺络拔罐,有8 条。膈俞使用频次排名第2 位,膈俞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血之会,是治疗血分证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上半身之血证。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邪的功效,阳明经为多气多血的经络,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血海主治下半身之血证,其为足太阴脾经腧穴,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可疏通脾经气血,养血、生血、活血以祛风。肝俞可补肝之气,肝主藏血,取肝俞可疏通肝脏之气,行气、藏血、活血。在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时,可以使用特定的穴位,如背俞穴、合穴和交会穴。合穴是五脏六腑和经络的气血汇聚之处,“合主逆气而泄”(《难经·六十八难》),针刺合穴可清泄经络之热,针对成人寻常型银屑病可起到清热凉血之效;五脏六腑的气血注入背俞穴,在背俞穴上治疗可有效调动脏腑气血,补则正气存内,风邪不得侵入机体,泻则可驱湿、燥、热等邪气外出;交会穴可同时治疗多经病症,以上特定穴均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通过腧穴归经分析可知,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常用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运用穴位频次最多,其中以背俞穴为主,膈俞为血之会,白疕病多以血分论治,取膈俞可活血化瘀。皮肤病多由风邪所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取膈俞以为此意。肺主皮毛,白疕病位在皮,取肺俞可补卫气、抵御风邪。足太阴脾经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为血海、三阴交和阴陵泉等,取血海配伍膈俞,加强活血化瘀功效;三阴交、阴陵泉为祛湿要穴,取之可健脾利湿,湿常与热互结,两者配合血海可起到祛风活血之功用。手阳明大肠经中应用最多的穴位是曲池、合谷等穴,具有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穴联动支持率最高的是肺俞-脾俞,三穴联动支持率最高的是曲池-三阴交-血海,四穴联动支持率最高的是肺俞-肾俞-脾俞-肝俞。提示以上穴位是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核心穴组,取穴以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为原则,除皮损处的阿是穴外,这3 组穴位配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从聚类分析来看,第三类包括曲池、三阴交、血海,第二类包括肺俞、脾俞、肾俞、肝俞,这与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两穴、三穴和四穴关联一致,这7 个穴位是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最常用的,可以作为主穴。第一类为皮损处阿是穴,可作为主穴应用。第二类可分为2 组,第1 组为百会、外关、委中,体现了本经配穴法和上下配穴法的应用,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为膀胱经经气汇集之处,百会为督脉穴位,诸阳之会,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功善解表清热、理气活血,这3 个穴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在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2 组为心俞、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心俞、肺俞等背俞穴可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第三类也可分为2 组,其中,阴陵泉为一组,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健脾利湿、通利三焦的作用。其余穴位分为一组,包含穴位众多,如曲池可起到疏风散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三阴交可起到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血海可起到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作用;合谷可以起到疏风散邪的作用;风池具有疏风解表、清利头目的作用。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穴位,可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的目的,从而有效治疗银屑病。

综上,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注重经络辨证取穴及患处取穴。选取背俞穴补益脏腑之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选取患处阿是穴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在临床上,常用针刺、火针、艾灸、刺络拔罐、耳穴及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以肺俞、脾俞、曲池、血海、三阴交为主要穴位,穴位主要取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重用背俞穴、合穴、八会穴等特定穴,根据主症、兼症辨证加减穴位,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的目的。

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和穴位组合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血海曲池腧穴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曲池穴主治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小穴位 大健康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血海穴 养血活血去疹风温通血脉祛寒毒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