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用药规律

2024-04-08 02:46董佳威骆宾妃张瑞荣熊天兰陈倩周子豪曾展李文婷陈淑贤何庆英陈晓凡
新中医 2024年6期
关键词:药味莪术处方

董佳威,骆宾妃,张瑞荣,熊天兰,陈倩,周子豪,曾展,李文婷,陈淑贤,何庆英,陈晓凡

江西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4

由于老龄化、不健康生活和污染因素的持续增加,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和死亡首位[1]。目前治疗肺癌的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早期肺癌,适用范围小,而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治愈率低、不良反应大、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2]。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能够在延长患者生命、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6]。有专家共识指出,薏苡仁是治疗肺癌的高频药物[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中记载薏苡仁可用于治疗癌肿。有研究表明,薏苡仁油中的甘油三酯和薏苡仁酯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9-10],以薏苡仁油作为主要成分的康莱特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治疗[11]。已有研究证明含薏苡仁方能够有效缓解肺癌患者的病情,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的影响[12-14]。但目前应用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多为个人经验,缺乏规律可循,因此笔者查阅、整理应用含薏苡仁的中药复方治疗肺癌的相关临床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的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利用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提供数据。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以“肺癌”“薏苡仁”中英文为检索词,采用主题检索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3 年6 月30 日。

1.2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明确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治疗方式为使用含薏苡仁的中医处方,可合并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现代医学常规肺癌治疗方案;对照组不使用含薏苡仁的中医处方治疗;肿瘤疗效(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包括但不限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中医证候临床疗效3 项指标中至少有1 项优于对照组;文献类型为临床研究类文献;使用的方剂为药物组成和剂量均完整的中药复方。

1.3 排除标准医案、个案类文献;研究对象合并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

1.4 数据规范与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及《中药学》[15]统一中药名称。同药异名:如重楼、蚤休统一为重楼;白花蛇舌草、蛇舌草统一为白花蛇舌草。不同炮制方法的药物统一名称:如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统一为半夏。不同产地的相同药材:云苓、茯苓统一为茯苓;南沙参、北沙参、沙参统一为沙参,因南沙参、北沙参都能治疗肺热燥咳、阴虚劳嗽痰血与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之症,而大部分文献中使用的名称是“沙参”,故用“沙参”统称二者。同方古时用药现已用新药替代者,取其新者:因芦根与苇茎功效相近,现今多以芦根替代苇茎,故将“苇茎”替换为“芦根”。多种药物有合并简称的,取其简称: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在临床上一般合并使用,称为焦三仙,故方中同时出现以上3 种药物的取“焦三仙”作为药物名称。不规范的药物名称替换为规范名称。具体规范内容见表1。将处理后的数据统一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9 软件并生成“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数据库”。药物的性、味、归经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及《中药学》[15]录入。有2 种以上药味的药物,取第1 个药味作为该药的主味。有多条归经的药物,取第1 条归经作为主要归经。未收录在文献[8-9]的药物,根据《中药大辞典》[16]以及《中华本草》[17]录入。药物分类主要依据《中药学》[15],未收录在该书籍的药物,根据其在原文献中记载的功效,归进相同或相似的分类录入。2 名录入员根据以上方式分别录入,核对结果无差别后,确定最终录入内容。

表1 药物名称规范表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软件对中药处方进行性、味、归经、药物分类数据的统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作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可视化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文献流程见图1。初步检索出使用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的文献共657 篇,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为19 篇。

图1 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相关文献检索流程图

2.2 文献特征见表2。19 篇文献,共计22 首含薏苡仁方,仅1 首方中用到炒薏苡仁,其余皆为生薏苡仁。薏苡仁剂量范围为10~30 g,最高剂量为30 g,出现11 次(50%);其次为15 g,出现5 次(22.73%);24 g、12 g 的频次均为2 次(9.09%);10 g、18 g 各出现1 次(4.55%)。薏苡仁剂量频次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薏苡仁剂量频次统计结果

表2 文献特征表

根据表2 可知,18 首方对应的肺癌分期为Ⅲ期、Ⅳ期;2 首方对应的肺癌分期为ⅡA 期、ⅡB 期及ⅢA期;2 首方未注明疾病分期。肺癌分期与薏苡仁剂量分布结果见图3。共得出9 种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痰湿内阻证(4 首方)和脾虚痰湿证(4 首方)。其余有脾肾亏虚证(2 首方)、阴虚痰热证(2 首方)。剩余每首方对应1 种证型,分别是肺郁痰瘀证、脾虚肺热证、痰瘀邪毒证、饮停胸胁证、湿热证。5 首方未说明证型。中医证型(对应方数量≥2 首)与薏苡仁剂量分布结果见图4。

图3 肺癌分期与薏苡仁剂量分布结果

图4 中医证型与薏苡仁剂量分布结果

2.3 含薏苡仁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分类统计结果22 首处方中,除薏苡仁外,涵盖98 味中药,用药频次共计258 次。高频药物(频次≥5 次)共14 味,累计使用频次131 次,占总频次的50.78%(总频次258 次)。

2.3.1 高频药物使用频率见表3。14 味高频药物中,频次排在前5 位的是黄芪、甘草、白术、茯苓、半夏。

表3 高频药物频率表(频次≥5 次)

2.3.2 药物性、味、归经及分类统计结果见图5~8。对除薏苡仁外的98 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分类进行统计,得出主要药味为甘、苦、辛,主要药性为寒、温、平,主要归经为肺、肝、脾,主要药物类别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药性:除焦三仙性、味不明外,97 味药中有39 味甘药,31 味苦药,20 味辛药,4 味咸药,3 味酸药;药味:28 味寒药,22 味温药,20 味平药,16 味微寒药,6 味微温药,5 味凉药,无热药。归经:焦三仙中的3 味药皆入脾经,故按脾经药计算,龙葵、翠云草、大叶蛇泡簕未见记载归经,故除去此3 味药,统计95 味药物。肺经药32 味,肝经药26 味,脾经药17 味,心经药12 味,肾经药4 味,膀胱经药、胃经药各2 味。药物类别:清热药23 味,补虚药20 味,化痰止咳平喘药11 味,利水渗湿药9 味,活血化瘀药8 味,消食药5 味,化湿药、理气药、止血药各4 味,解表药、收涩药各3 味,平肝熄风药2 味,泻下药与攻毒杀虫止痒药各1 味。

图5 药味分布雷达图

图6 药性分布雷达图

图7 归经分布雷达图

图8 药物类别分布雷达图

2.3.3 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及分类统计结果见图9~12。14 味高频药物中,主要药味为甘、苦、辛,主要药性为温、平、寒,主要归经为肺、脾,主要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药味:甘药7 味,苦药5 味,辛药2 味。药性:温药5 味,平药5 味,寒药3 味,微寒药1 味。归经:肺经药7 味,脾经药3 味,心经药2 味,肝经药1 味,胃经药1 味。类别:补虚药6 味,化痰止咳平喘药4 味,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各1 味。

图9 药味分布雷达图

图10 药性分布雷达图

图11 归经分布雷达图

图12 类别分布雷达图

2.4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见表4。通过Apriori算法对99 味中药进行关联分析,设置支持度>30%,置信度>80%,得出14 对包含薏苡仁的药对。2 味药物的组合有8 对:薏苡仁-黄芪、薏苡仁-甘草、薏苡仁-白术、薏苡仁-半夏、薏苡仁-茯苓、薏苡仁-太子参、薏苡仁-莪术、薏苡仁-浙贝母。3 味药物的组合有6 对:薏苡仁-太子参-甘草、薏苡仁-白术-黄芪、薏苡仁-白术-甘草、薏苡仁-黄芪-莪术、薏苡仁-太子参-甘草、薏苡仁-茯苓-白术。

表4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2.5 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可视化结果见图13。对99 味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网络可视化处理,展现各药物之间的关联。图中连线的粗细体现药物关联程度的强弱,可见甘草、白术、太子参、半夏、黄芪、茯苓与薏苡仁的连线较粗,提示这些药物是与薏苡仁配伍治疗肺癌的核心药物。

图13 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

2.6 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4。根据高频药物及薏苡仁共15 味药物的频次制作矩阵图,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软件中进行系统聚类,方法为组间连接,形成1 组聚类方:黄芪、莪术、白花蛇舌草、沙参、薏苡仁。

图14 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薏苡仁剂量范围本研究数据显示,薏苡仁的用量范围在10~30 g,《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9]对薏苡仁的用量规定在9~30 g,两者相符。50% 处方中的薏苡仁用量为30 g,表明对于肺癌这类危重疾病,薏苡仁的用量宜大。随着肺癌分期的推进,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薏苡仁在方中的用量也相应增加。治疗较危重的Ⅲ、Ⅳ期肺癌,薏苡仁的用量多为30 g;治疗病情较轻的ⅡA 期、ⅡB 期及ⅢA 期肺癌,薏苡仁用量较小,为12 g、15 g。

对于不同中医证型,薏苡仁的用量也有差异。治疗脾肾亏虚证的处方中,薏苡仁的用量较大,为24 g 和30 g;治疗痰湿内阻证的处方,薏苡仁用量为15 g、15 g、30 g、30 g;治疗脾虚痰湿证的处方,薏苡仁用量为10 g、15 g、30 g、30 g。相较于脾肾亏虚证,其他两证出现了10 g 和15 g 的用量,可能由于这两种证型的患者会出现痰湿和脏腑亏虚相对较轻的情况,所以处方中薏苡仁的用量较少。

自宋、元始,就有薏苡仁用量宜大的观点。《本草衍义》[35]中提出薏苡仁“须倍加用”的观点。清代名家陈士铎更是认为薏苡仁用“一至二两,始易有功”[36]。再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肺癌患者,薏苡仁的用量推荐在10~30 g,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加量。

3.2 薏苡仁配伍规律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肺癌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即人体正气衰弱和邪毒(如痰、瘀、湿)等侵蚀机体的情况共同存在,患者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后,会大伤正气,故治疗上应攻补兼施,在祛除实邪的同时维护正气。甘味药能补益,苦味药和辛味药能攻邪,而肺癌的发病与肺、脾、肝密切相关[37],因此薏苡仁可配伍甘味的黄芪、太子参、甘草等补益脾肺,助气血生化;配伍苦味的白术、茯苓以健脾祛湿,合浙贝母退热消痰;配伍辛味的莪术活血化瘀,合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通过聚类分析新形成的处方由5 味药组成,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与莪术的主要成分均具有抗肿瘤作用[38-41]。黄芪、沙参补气生津。薏苡仁祛湿健脾,与白花蛇舌草联用可增强薏苡仁清热解毒之效,与莪术联用更助行气消积,能增白花蛇舌草、莪术的抗癌之力,且能使补而不滞,助益黄芪、沙参之效。笔者综合分析后认为,在肺癌的治疗中,薏苡仁配伍的总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主要配伍甘、苦、辛味药物,主要治法有补益脾肺、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生成了新的处方。笔者认为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临床医师根据中医理论和自身经验进行分析,灵活加减用药,并进一步验证疗效。

猜你喜欢
药味莪术处方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人间处方
何谓中医“七方”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狐狸和乌鸦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