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科学技术 使教学活动焕发光彩

2024-04-08 08:29广东省深圳市南湖小学陈可晴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单选题计时图形

广东省深圳市南湖小学 陈可晴

现阶段,科学技术进入课堂的程度越来越高,教师们开始探索新的方式,改变传统课堂的思维模式。知识不再仅仅建立在纸笔之上,多种方式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是,不管教学方式如何变化,课堂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也要基于教学目标丰富课堂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的科学技术进入课堂,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学生在学有所获的同时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笔者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多媒体系统,设计了“一天的时间”“比较图形的面积”这两节课。“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入并学习24时计时法。“比较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引入数方格、平移、翻转、割补等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为学生探索图形的面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新课引入——充分发挥互动反馈系统的课前测优势

在“一天的时间”一课中,教师创设情境,设疑引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张强约李明明天6时跑步。这时出现“按点”。题目设计见图1。

图1

出示答案前,学生自主猜测张强和李明碰面的时间,学生心中对“明天6时”的说法产生疑问,对接下来的发展十分好奇,注意力也得到集中。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结果,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

而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直接使用互动反馈的功能,设置“按点”,回顾旧知,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设计了第一个活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题目设计如图2。

图2

课前直接使用互动反馈功能,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导入新课。因为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使用互动反馈系统,让学生回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在“按点”问题的设置上,两题体现出明显的难度梯度,第二题为有难度的题目,正确率较低,之后直接引入新课的探究学习,不立即公开正确答案或直接针对题目展开讨论,而是把问题留到学生自主探究后再解答,增强学生对本节课新知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探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环节,进行课中测

课堂的中心必须是学生,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这两节课,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充分研究学生,仔细钻研教材,每一教学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天的时间”一课中,教师先拿出两条表示12时计时法的长卡纸,明确12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并在长卡纸下标记。接着提问:“除了这种计时法,还有没有别的计时法呢?”从而引出24时计时法。在表示24时计时法的卡纸上标记3时、9时、16时、21时。再用小黄卡纸挡住其中一个时间,随机提问学生两种计时法的区别和转换方法。学生尝试总结两种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和转换方法。

在学生总结方法后,使用互动反馈平台,对刚刚掌握的新知识进行课中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接下来调整教学。题目设计如图3。

图3

“一天的时间”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12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准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能够对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表示的某一时刻进行相互换算。经过集体研讨和小组活动,学生已初步掌握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这两题就是直接检测学习成果,对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模型。

高职学校要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既可以从应届高中生中选择进行培养,也可以对企业一线职工进行技能提升,高职学校要成为企业的技术后盾。而企业则要准确告诉告知学校他所需要的专业领域技能水平,学校只有在对企业要求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才可进行有针对性培养。

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遇到难题后,直接进入第二个活动:观察并比较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从熟悉的图形入手,想想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活动目标:

1.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图形间有什么关系。

2.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3.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单。

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讨论。

2.小组长负责分工:一人记录、两人操作、两人归纳和总结。

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并记录,完成学习单。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

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选择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学生很快得出比较图形面积的各种方法:计算、数方格、平移—重叠、轴对称、割补、翻转。

掌握了多种方法后,重回课前测的题目,运用学生总结出的各种方法,重新选择。

学生经过小组活动、成果分享、集体讨论,已经掌握了知识,再回顾课前的题目重新答题,经过前后两次结果对比,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有所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过程中,前测和后测的结果令学生吃惊,互动反馈平台把真实的数据摆在学生面前,经过前测和后测两次结果的对比,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深刻认识到收获了知识,体会到进步的喜悦。

三、随堂练习——最能体现互动反馈系统的不可替代作用的环节

传统的课堂,课后练习的方式局限于两种:纸笔和发言。这两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无法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具有局限性。互动反馈平台则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每个学生手中带有编号的遥控器就是他们的识别码,教师不仅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查看全班做题的整体正确率,还能精确到每一个学生选择的答案。

为了充分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这一优势,笔者在随堂练习环节设置了较多的练习。“一天的时间”是较早的一个课例,当时笔者对于互动反馈平台的使用还不是特别熟悉,所以仅设置了单选题。题目都出自课本,再次巩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明确两种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和转换方法。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操作,感受24时计时法的优点,从而使其体验时间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经过多次打磨,笔者对技术的使用已逐渐得心应手,所以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除了常规的单选题外,笔者还使用了互动反馈系统的“抢权”功能,把练习设置得更多元化。(如图4)

图4

第一题是单选题。目标是巩固不完整图形的拼补知识。

第二题也是单选题。通过这些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第三题设置为抢权题,学生不再集体作答,由快速抢到答题权的学生作答。在学生对单选题有点疲倦的时候,转变答题的方式,重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一题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形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大小不变,为后续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第四题也设置为抢权题,题目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较高的要求。将这种难度的题目设置为抢权题,利用互动反馈抢权功能的优势,激发了学优生对解答难题的欲望,也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

科学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方式方法的数量会渐渐增加,原有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互动反馈平台的功能具有其不可替代性,而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回归教学本质,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单选题计时图形
畅游计时天地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24时计时法
孝心是道单选题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护理研究》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2010年上旬版第7期~第12期)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