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答记者问实录

2024-04-08 09:41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河北港口京津冀

问:2022 年新组建的河北港口集团各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答: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港口发展,河北港口集团整合重组一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先后8 次研究港口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港口发展的重要政策,为河北港口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2023年5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骅港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河北港口集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河北港口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国资委工作要求,坚持“五年规划,首年发力”,围绕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世界一流港口集团战略目标,大力弘扬“四千”精神,集中精力抓生产、促开放、推改革、快转型,港口整合成效初步显现。2023 年,河北港口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7.95 亿吨,同比增长8.5%,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团中排名第3 位;依据快报数据,实现利润总额42.1 亿元,同比增长20.36%;研发投入强度3.48%,同比增加1.82 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沿海经济蓝色引擎作用,服务全省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强化各港区协同作业,构建起多港联动运输保障体系,增强了对国家能源原材料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圆满完成“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能源原材料保供任务。

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港口发展国际化水平,在雄安新区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内陆港10个,总数达到74 个;新开海铁联运班列5 条,总数达到25 条,其中国际班列11 条;新开通集装箱航线14条,总数达到62 条,首开至俄罗斯、东南亚航线,实现河北货物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2023 年完成集装箱计费箱量292 万标箱,同比增长82%。

大力度创建智慧绿色港口,港口现代化程度取得新突破,完成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入选交通强国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专项试点项目;实施“更高水平智慧和绿色干散货码头示范应用”项目,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创建五星级绿色港口和5A级工业旅游景区,秦皇岛港成为全国首个五星级绿色港区,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通过4A 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

大力推进港产城融合,一批增强后劲的重点项目开始建设,在秦皇岛,投资2.67 亿,与益海嘉里共同建设秦皇岛港东港区粮食输送管廊项目;在唐山,投资292 亿,建设曹妃甸矿石物流园区和京唐港大宗散货物流园;在沧州,正在推进总投资35.6 亿元的黄骅港散货港区原油码头一期工程、总投资14.9 亿元的黄骅港多用途1-2 号泊位集装箱改造工程前期工作。

加快“走出去”步伐,河北港口行业地位和影响力跃上新台阶,成功举办山西河北港口推介会,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30 多家上下游大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赴泰国、越南、新加坡进行港口推介,与俄罗斯、韩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家港口缔结友好港,成为“世界物流护照”计划成员单位。

2024 年,河北港口集团将坚持“12345”发展思路,坚持一个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实施两大任务,进一步巩固国家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地位,确保国家能源原材料运输安全畅通;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打造环渤海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中心。实现三大突破,培育1 家新的上市公司(现有2 家主板上市公司),打造1 支海运中坚力量,开辟1 条远洋航线。打造“四型”港口,持续推进“绿色、智慧、平安、高效”四型港口建设,打造一批绿色示范码头、示范港区,提升港口自动化、无人化以及安全水平。推进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第二,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第三,加强港口能力建设,推进港口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保持港口服务能力适度超前,积蓄可持续发展后劲。第四,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及粮食储备基地建设,积极参与临港园区及相关产业项目。第五,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集团持续做强做优高质量发展。

河北港口集团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重要指示精神,更加聚焦主业、聚焦效益、聚焦市场、聚焦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冀货出海”、支撑腹地经济对外开放,担当全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开路先锋,以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向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问: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 周年,请问, 省属国企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省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自觉把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思考和谋划,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全面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彰显国资国企担当。

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高位推动、统筹调度。成立了3 个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筹调度河北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推动和支持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支持推动华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深化京津冀国资国企务实合作。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牵头制定并以北京、天津、河北国资委名义联合印发了《完善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合作机制方案》,建立了三地国资委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项目合作、协同创新、人才交流、协调服务等4 个平台,推动三地国资国企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全面对标对表《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定》,制定了《省国资委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从“高质量投资助力国家重大战略”等6 个方面,逐项明确了重点任务、目标要求和责任部门。

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产业合作迈上新台阶。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国资国企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商业服务等方面有着良好合作基础。省国资委以三省市国资委第一次联席会为契机,组织推动河钢集团与京能集团,河北建投集团与泰达控股,中国雄安集团与华夏银行围绕新能源产融结合等领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组织召开京津冀国有企业产业合作研讨班,开滦集团、河北国控公司、河北粮产集团等与京津国企达成合作意向20 余项,这些都为三地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河钢集团、建投集团、交投集团等10 家监管企业与京津方面合作项目共34 个,投资总额3412 亿元,截至2023 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368 亿元,2024 年计划投资376 亿元。

协同创新取得新成果。推动河钢集团与清华大学加强合作,成功举办“京津冀国资系统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培训班”;推动河钢集团与中科院联合组建“战略金属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钢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工程院、中钢研集团、东北大学共建“氢能创新中心”;推进华药集团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滦集团与北京交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协同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和科技进步。

重点任务取得新突破。推动河北港口集团与天津港集团签署《津冀世界一流港口联盟合作协议》《深化联学共建打造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关系。推进河北旅投集团与北京首旅集团、天津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环京津康养项目已完成立项,正在有序推进。推动华药集团与国药集团、中国医药等央企开展对接合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截至2023 年底,华药集团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强度15.89%,同比增长2.04 个百分点,6个品种11 个规格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迅可临床使用量超过10 万支。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为新起点,与京津国资国企一起寻求共建共享的最大“公约数”,共同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京津冀国资国企实践”,持续发挥好国有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问: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请问,下一步省国资委如何持续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答: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化国企改革作出的又一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听取汇报,对国企改革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省国资委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四同步”的要求,对全省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2024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攻坚之年,省国资委将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在推进功能性改革上发力,推进国有企业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

推动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要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从投入、人才、项目、技术、平台、转化、后劲等7 个方面精准发力,确保“十四五”末达到“强实力”目标,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加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将国有企业打造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分类推进战新产业发展,融入全省战新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聚焦主责主业和实业,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全面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支撑能力。充分展现国企担当作为,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国有经济对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助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发力,打造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随着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我省国企运行机制和国资监管机制逐步健全,下一步要继续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反应,打造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要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厘清企业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做实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充分发挥企业党委的领导作用;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提升外部董事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不断规范董事会建设。要重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聚焦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这个重点,做实做细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深化市场化用工改革,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要持续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深化分类改革,推动分类考核与企业功能使命更加精准适应,推进国资监管与公司治理更好衔接。

三是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发力,为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下一步要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继续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把党建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

总之,省国资委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瞄定任务目标、健全工作机制、扎实聚力攻坚,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任务落实,确保今年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明年年底前实现高质量收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问: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深化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列为2024 年全省重点工作。 请问,省国资委下一步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答:2023 年,省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刚性考核为“指挥棒”,以八大机制为“动力源”,以强化激励为“助推器”,深入开展实施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实现了具有重大质的变化的跨越和赶超。2023年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30 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43%,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一方阵。

2024 年,省国资委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继续推动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由“上台阶”转向“强实力”。主要从七个方面推进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一是确保研发投入刚性增长,多元投入“强实力”。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意识,落实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对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和使用效率。

二是引育高端科技人才团队,集聚人才“强实力”。抓好高端科技人才团队引育,“一企一策”制定引才政策,广泛开展项目引才、柔性引才,高度重视青年成长成才,努力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

三是谋划实施标志性科研项目,产业支撑“强实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河北篇章建设需求,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两个方向发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交通、空天信息、绿色化工等重点领域,着力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科研项目。

四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强实力”。充分发挥监管企业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鼓励以企业为主体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产品研发。

五是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优化支撑“强实力”。依托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调动和统筹各种创新资源,积极培育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提升研发平台能级。

六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场景“强实力”。加大对接转化力度,借力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用好疏解央企创新资源和产业链优势,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监管企业孵化、转化、产业化。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快速转化、新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七是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企业,持续发展“强实力”。围绕重点领域,突出新赛道、新技术,推动有条件的监管企业按照“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

猜你喜欢
河北港口京津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10.河北卷
港口上的笑脸
孙婷婷
惠东港口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