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2024-04-08 04:52王宏伟
民航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航司支线航空公司

□ 王宏伟 曹 雷 朱 力/文

国内通程航班是“干支通,全网联”实施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2023 年9 月出台的《国内通程航班管理办法》为促进通程航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然而,跨航空公司(以下简称“跨航司”)通程航班发展相对滞后,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有待加强。

本文通过对通程航班备案数据的分析,探寻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存在的问题,借鉴相关动力机制概念模型,从外显动力、现实动力、内隐动力三个层面分析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激发跨航司合作动力,进而促进通程航班发展,优化现有航线网络结构,提升国内航线整体通达水平,促进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跨航司通程航班存在的问题

《国内通程航班管理办法》把国内通程航班(以下简称通程航班)定义为参与方通过加入《通程航班服务协议》等协议,并在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录入通程航班信息,为接受通程航班服务的旅客提供“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服务标准,必要时协助安排住宿等全流程保障的国内联程航班。目前跨航司通程航班面临较多发展阻力,航空公司间的合作动力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跨航司通程航班占比低。截至2023 年10 月,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注:本文图表中的数据均来源于此)已有备案跨航司通程航班2107 个,仅占所有通程航班的35%。

二是航空公司参与程度不高。从跨航司通程航班参与数量看(图1),共涉及18 家航空公司的931 个航班,其中厦航、华夏航和川航参与的航班数量位列前三,总占比达62.6%,国航、东航和南航的占比仅11.4%,其他航空公司的参与程度更低。

图1:参与跨航司通程航班的航班数

三是航空公司实际参与跨航司通程航班产品的比例不均衡,普及程度还不高。从航空公司参与跨航司通程航班的比例看(图2),华夏航空是主要参与者,参与1880 个通程航班建设,占比高达89.2%,其后是厦航、川航,东航、南航、国航三家航空公司合计仅占8.4%。

图2:航空公司参与跨航司通程航班的占比

四是中转机场的跨航司通程航班量分布不均衡。从跨航司通程航班中转机场看(图3),受航空公司参与程度和航空公司优势市场影响,跨航司通程航班主要集中在贵阳、呼和浩特、重庆、昆明、西安等机场。

图3:跨航司通程航班在中转机场分布情况

五是跨航司通程航班的中转效率较低。从跨航司通程航班计划中转时长看(图4),平均中转时长约为6 小时,70%的通程航班计划中转时间在3 小时以上,计划衔接的中转效率较低,航班时刻结构有待优化。

图4:跨航司通程航班计划中转时长分布情况

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动力分析

(一)分析模型

本文参考学者龙继林和刘光才构建的航空公司服务创新动力机制模型,从三个层面分析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动力来源、动力如何发挥作用、动力的强弱程度、受影响因素以及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图5)。

图5: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动力分析模型

第一层是外显动力,由外在的压力产生,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非常强的外显性及易变性。外显动力是航空公司为了取得发展、应对竞争,以及在相关激励影响下而产生的动力。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或根据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外显动力在强弱上有较大差异。

第二层是现实动力,由航空公司改善经营业绩的意愿产生。现实动力是航空公司为了改进服务、推广品牌、提高收入而产生的动力。这层动力同时具有外显性和内隐性,且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具有稳定性。

第三层是内隐动力,源自航空公司的责任与使命。民航运输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偏远地区出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责任与使命是航空公司的内在追求,为其提供了强大动力。这层动力是最深层、最持久、最强大的,具有最强的稳定性。

(二)动力分析

1.外显动力

(1)扩大网络覆盖

中小型航空公司由于自身网络的通达性较低,无法像大型航空公司那样,通过在自己的枢纽构建高效的航班波而形成大量公司内的中转航班,所以更需要合作伙伴的网络支持。大型航空公司在弱势市场或需要网络支持的区域,愿意采取合作策略,未来很可能在其需要网络支持的区域优先开展。

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会阻碍这一动力,干线航空公司对支线航空公司未来可能构成的分流和竞争存在顾虑,当后者达到一定规模后,往往会进军干线市场。从较早开始运营支线飞机的海南航空,到由支线飞机组建的天津航空,以及运营国产新舟60 支线飞机的幸福航空,都选择了引进干线飞机。

(2)应对高铁竞争

面对高铁的竞争,特别是明显受高铁冲击的市场,航空公司有动力通过通程航班合作来改善服务,增强民航与高铁竞合的话语权。如果旅客无需在中转机场提取托运行李、进行二次安检,将极大提高航空旅行的便捷性,旅客选择航空出行的可能就会增加。在通程航班服务框架下,旅客的出行体验将大幅提升,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机遇。

(3)政策激励作用

《国内通程航班管理办法》中,提到要强化与通程航班有关的政策供给以及资源保障,在支线航空补贴方面和时刻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给予一定支持。但是目前相关政策细则尚未出台,政策激励的效果还没有发挥,未来在有效政策的引导下,各航空公司参与通程航班的动力将增加。

2.现实动力

(1)提升服务水平

航空公司认识到行李直挂对于改进服务和优化旅行体验的重要性,已有多家航空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开通了国内与国际联程航班往返双向行李直挂业务。通程航班具有“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的服务特征,航空公司加入这一服务模式,几乎不用付出额外成本,就能大幅提高中转航班的服务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航空公司有很强的动力实施通程航班。

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部分机场与通程航班相配套的保障能力不足,包括机场或地面服务代理尚不能支持服务需求,或不能实现双向服务对等。如推动机场或地面服务代理改进流程的难度较大,会降低航空公司参与通程航班建设的积极性。

(2)助力品牌推广

通程航班能够扩大原有航线网络的覆盖面,增强中转运输的吸引力,有助于航空公司的品牌推广。但营销领域的一些传统理念会影响航空公司对通程航班的认知,阻碍该动力发挥作用。一是客户资源,客户是市场上最为稀缺的资源,各公司都努力将客户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自有渠道流量,各航空公司都努力推广自己直销渠道的销售,这是航空公司在构建销售过程中与旅客的直接连接,以便进一步向旅客开展更有效的营销。这两方面限制了合作的发展,这主要受固有竞争思维影响,如果能有效引导市场有序竞争,将缓解此类顾虑。通过通程航班合作,对大型航空公司而言,可增加支线客源乘坐其航班的机会,有利于推广其品牌。

(3)获得增量收入

通程航班旅客对于参与运输的任何一家航空公司来说都是增量客源,可以带来增量收入。此外,通程航班在便利性上有很大的提升,可以激发新的旅行需求,为参与的航空公司进一步提高增量收入。

如果定价不合理,将导致通程航班产品的销量较低,航空公司对通程航班的信心和动力会减弱。目前跨航司通程航班的定价普遍采用分段定价相加的模式,价格的制定未充分考虑市场因素,使得产品整体价格偏高,竞争力不强。

3.内隐动力

(1)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枢纽机场时刻非常紧张。由此也导致航班时刻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通程航班可以得以缓解。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中小航空公司会有较强动力参与通程航班合作。

受航线开辟方式影响,目前航线网络结构以点对点为主。除国际、区域航空枢纽外,其他机场的通达性普遍不够高,制约了整体航线网络效用的发挥。如果能更加合理地引导国内整体航线网络的布局,强化通程航班对民航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能提高航空公司参与通程航班合作的动力。

(2)服务偏远地区

我国交通不便和偏远地区的出行保障仍有待提升,仍有较高比例的支线机场存在通航城市数量较少、日均航班量仅在个位数的情况。通程航班从网络通达性和服务体验等多方面可改善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的航空出行,更好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使命,提高社会公众对通程航班的认知和关注度,将有助于提高航空公司参与通程航班合作的动力。

(3)彰显社会责任

民航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带动区域协同、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华夏航、成都航、幸福航等航空公司专注经营支线市场,南航、东航、国航等大型航空公司也在支线机场投入了大量运力,但目前大型航空公司对发展支线航空的社会意义的宣传还远远不够。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现出航空公司对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航空公司最直接和最擅长的社会公益措施是为偏远地区解决出行问题,这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不应缺失。

(三)动力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影响

1.外显动力的逐步增强

(1)在市场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改善支线服务的动力较弱

在全球航空市场快速发展时期,多数航空公司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能带来更高收益回报的国际和国内干线市场,对国内支线市场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改善支线航空服务的动力较弱。

(2)市场竞争加剧将增强航空公司开展通程航班合作的动力

一是在国际市场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各航空公司不得不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关注,大量宽体机在国内市场的投放进一步加剧了竞争。二是高铁网络的发展和提速将继续挤压更多中短程航线发展空间,民航业面临旅客流失。三是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后,航空公司的破产风险增大。以上因素将促进航空公司加强服务创新,开展通程航班合作的动力将不断增强。

(3)出台激励政策可在短期内产生较强的动力

激励政策可为航空公司带来直接的利益,能吸引各航空公司增加通程航班备案数量。考虑到外显动力不稳定的内在性质,在政策设计时应尽量保证激励效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现实动力的促进作用

(1)机场设施和服务流程的改善将促进通程航班的推广

经过前期探索,武汉机场、云南机场集团等探索出了发展通程航班的经验。通过对成功模式的复制和推广,将使更多机场具备实施通程航班的条件,为航空公司参与通程航班扫除障碍。

(2)通程航班将成为品牌推广的有效途径

随着通程航班的推广,参与通程航班的航空公司和航班量将不断增加。服务的改善将激发更多航空出行需求,促进支线市场更快发展,支线市场客源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客户资源,借助通程航班将成为航空公司品牌推广的有效途径。

(3)航空公司将加大对支线市场增量收入的关注

在竞争加剧的影响下,航空公司除关注原有重点市场外,支线市场的增量收入将成为提升盈利能力的新途径,同时干支通达性的增强也将提高航空公司竞争力。

3.内隐动力的巨大潜力

在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和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通程航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通程航班成为广泛共识后,必将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促进各公司广泛加入。即使在外显动力不足时,这一层作为最深层的动力也将持续发挥作用。

4.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层动力由浅入深,由显到隐,相互作用,共同汇聚成促进航空公司参与通程航班合作的强大力量。外显动力最为直接,在当前竞争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更易引起航空公司的关注,促使航空公司利用通程合作提高服务能力,加大品牌宣传,进而增强现实动力;在通过通程航班合作提高竞争力后,会赢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强外显动力,体现出外显动力与现实动力的相互促进。内隐动力作为最深层的动力,对另外两层动力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通程航班发展进程中,为更好承担责任与使命,航空公司应当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共创优质服务,打造通程品牌,实现健康发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外显动力不足时,内隐动力也将持续发挥作用。

提升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动力的机制探索

(一)完善专项激励机制,政策支持增强外显动力

1.划设专属时刻资源,优化通程航线网络衔接

在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过程中,建议设立通程航班时刻池,一方面通过资源引导航空公司积极参与通程航班合作,激发跨航司合作动力;另一方面,利用时刻资源不断优化现有航线网络结构,提升整体通达性。

在通程航班时刻管理过程中,建议以新增通航城市对贡献占比、跨航司通程航班备案数量、实际销售通程航班数量、通程旅客量等指标维度建立通程航班时刻管理量化评价体系,鼓励跨航司合作。

2.降低通程费用标准,培养通程市场需求

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减免或降低通程航班的机场建设费,提高通程航班价格市场吸引力。同时,建议民航局推动试点机场联合OTA 等销售平台,通过返现等营销模式降低通程航班整体票价,培育通程航班客流。

3.出台通程补贴政策,推动通程快速发展

《支线航空补贴管理办法》对支线航班和支线机场给予补贴,但支线市场规模有限,需要扩大网络覆盖。因此,建议在现有支线航空补贴框架下,加大对通程航班有贡献的支线航班补贴力度,提升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的积极性。

(二)健全调节约束机制,有序竞争提高外显动力

1.优化业绩考核措施,激发合作积极性

目前,对国有航空公司的业绩考核,更多关注效益指标,但跨航司通程航班市场还需要培育。因此建议国资委研究优化对航空运输企业的考核政策,适度增加社会贡献度的考核指标,激发国有航空公司参与通程航班的积极性。

2.加强航线航班管理,提高航线网络通达性

为提升我国民航网络整体运营效能,减少直达航线与通程航班直接竞争的情况,建议在航线航班管理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控核心枢纽机场与中小机场的直达航线审批,逐步将枢纽机场稀缺的时刻资源更多应用到骨干航线网络建设上,进一步增加骨干航线网络厚度,减少对跨航司通程航班合作的影响。

3.规范支线航空经营,引导支线规模化运营

一方面,规范支线航空经营。建议进一步明确支线机场、支线航线、支线航空等定义,通过政策来规范支线航空的经营。另一方面,整合支线飞机,促进规模化运营。目前我国支线飞机运营较为分散,245 架支线飞机由12 家航空公司分别运营,支线飞机利用率低、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形成规模运营优势和网络优势。建议将现有支线飞机引导整合至2 ~3 家专门经营支线航线的支线航空公司(集团),形成规模化运营优势,降低支线运营成本。

(三)优化收益分享机制,合理分配强化现实动力

支线航空公司是通程航班合作中的积极方,但因支线航段弱势地位,缺乏制定全航段价格的空间。大型航空公司在通程航班旅客规模不大的情况下,缺乏组织销售的积极性,出现通程航班销售情况欠佳的现象。建议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及补偿机制,确保各类航空公司通过采取不同合作模式,实现各方利益均衡,促进跨航司合作长期稳定。如借鉴国际成熟的特殊比例分摊协议(SPA),优化国内通程航班的收益分配模式,由大型航空公司结合通程航班市场需求进行全航段定价,支线航段按照里程或比例进行分配,也可设计最低分配额来确保支线航段基本收入,实现通程航班全航段合理定价,提高通程航班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沟通协调机制,服务协同提升现实动力

通程航班的推进是系统性工程,涉及服务保障、信息系统、销售组织、营销宣传等多个环节,需要多家单位参与,各单位高效合作、各环节有效协同才能共同推动通程航班高质量发展。建议在平台接入、通程航班保障、销售转化等方面,建立内外部高效沟通协调机制,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打通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堵点,促进各项业务工作有机衔接。

(五)健全长效宣传机制,凝聚共识激发内隐动力

积极做好相关政策规范的宣贯,促进全行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共识、高效合作,持续优化中转产品,扩大航空覆盖范围,便利旅客出行。建议充分借助网络媒体、民航刊物、行业论坛等丰富媒体资源,大力宣传通程航班的战略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提高各方对发展跨航司通程航班的关注度,从而增强航空公司的动力,加大支线市场的覆盖。行业可建立通程航班发展贡献综合评价指标,定期通报,宣传先进单位、先进事迹,使行业更加深入理解其价值内涵,升华共识,形成持久强劲的内隐动力。

猜你喜欢
航司支线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NOAA联合航司推出温室气体追踪新技术 可测量飞机飞行途中温室气体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随心飞”变“闹心飞”,薅羊毛套路有多深?
支线飞机替换战略的经济性分析
更正说明
黑票代
支线机场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航空公司客票直销的现状与分析
配网馈线接地定位及环供支线接地选线判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