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解毒方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

2024-04-08 11:11谢雅贞刘海红
中医药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健脾证候宫颈癌

谢雅贞,刘海红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江苏 太仓 215400;2.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位居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第四位,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出现明显低龄化趋势[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 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和独立危险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侵袭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后可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侵袭相关基因导致基因功能失调和表达异常,并进一步导致细胞恶性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3]。阻断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是及时有效治疗宫颈HPV 感染[4]。《千金要方》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防治宫颈HPV感染具有重大指导意义。HPV 感染在中医学中归属邪毒、热毒、湿毒等范畴[5],而HPV 感染引起的癌前病变、宫颈癌属“带下病”等范畴。傅青主明确提出“带下俱是湿症”,可将宫颈感染HPV 病机归为“湿邪化热,湿热蕴毒” “毒邪熏蒸,肉腐成脓”“毒渗溢经络,浸溢腑脏”,因此可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湿、毒、虚”三个方面入手治疗宫颈HPV 感染[5]。正如《类经·针刺论》曰:“未生者,治其几也。未盛者,治其萌也。已衰者,知其有隙可乘也。”宫颈HR - HPV 感染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是重组人干扰素,其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可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功能[6-7]。研究表明,在HPV 感染相关宫颈癌前疾病的治疗中,中草药及中药方剂具有多靶点效应,可发挥抗病毒、抗炎作用,调节机体免疫紊乱,且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故中西医联合干预已成为治疗宫颈HR - HPV 感染的新趋势[8]。本研究立足于“治未病”,从“扶正祛邪”“既病防变”的角度出发,以“湿、毒、虚”理论为指导,观察健脾祛湿解毒方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治疗宫颈HR- HPV感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诊治的脾虚湿热型宫颈HR - HPV感染患者68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 例。观察组年龄(35.76 ± 5.81)岁;病程(14.43 ± 1.30)个月。对照组年龄(36.21 ± 6.20)岁;病程(14.57 ± 1.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太中伦理审(2019)第(027)号。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诊治专家共识》[9]和第9 版《妇产科学》[10]制定。(1)症状: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有或无臭味,可有性交后出血;(2)体征:患者可无明显体征或妇检见较多阴道分泌物,分泌物色质正常或异常;宫颈光滑或异常,或呈糜烂样改变,或伴接触性出血;(3)辅助检查: ①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HPV - DNA 分型检测,初次筛查提示HR - HPV 阳性,间隔12个月以上再次筛查结果仍为阳性; ②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离心沉降法)提示为炎性反应性细胞改变者(NILM),或细胞学结果为ASC - US 或LSIL,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慢性宫颈炎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11]拟定“脾虚湿热证”的诊断标准。主症:带下量多,色黄,或脓性,或夹少许血丝,质稠,气味臭秽;次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外阴瘙痒或阴道有灼热感,纳呆,大便黏腻,舌质红或淡红,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濡或滑数。主症必备,同时具备2项以上次症,结合舌脉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25~65 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其中未绝经者既往月经规律);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③患者无治疗药物过敏史;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与脱落标准

①与上述纳入标准不符合者;②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以上者;③近期有生育要求者;④资料不全或未按要求使用药物等影响疗效判定者;⑤严重心、肝、肾原发性疾病患者;⑥精神异常无法配合者;⑦治疗期间,使用任何治疗药物以外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北京凯因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200523P、20210102P、20220316P,规格:50万IU/粒),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用药,塞入阴道深部,每日1 粒,隔日1 次,每个月用药9 次。3 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性生活。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健脾祛湿解毒方,组方:黄柏10 g,麸炒苍术10 g,炙黄芪15 g,党参10 g,薏苡仁15 g,车前子15 g,白花蛇舌草20 g,板蓝根10 g,土茯苓15 g,麸炒白术10 g,陈皮10 g,茯苓10 g。若带下夹血丝者,加荆芥穗炭、茜草炭、侧柏叶各10 g;若黄带质稠气味臭秽者,加茵陈15 g,栀子10 g;若带下量遇劳更多,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则党参改人参或加大党参剂量;若外阴瘙痒者,加地肤子、白鲜皮各10 g;若纳呆者加焦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各15 g。每日1剂,早晚各1次,经期前2周开始口服,经期停用。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性生活。

1.6 观察指标

1.6.1 HR - HPV 转阴率

治疗后采集宫颈拭子,采用PCR 技术检测HR - HPV 分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经过3 个月治疗后HR - HPV转阴情况。

1.6.2 中医证候积分

带下量、带下颜色、带下气味、带下质地、外阴瘙痒、阴道灼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黏腻、饮食情况按无、轻、中、重分别计 0、1、2、3 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7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制定。痊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 95%;显效:95% >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 70%;有效:70% >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 3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 30%。

1.8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R - HPV转阴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HR - HPV 转阴率分别为67.65%、41.18%,观察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HR-HPV转阴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 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4 34治疗前12.29 ± 3.02 12.09 ± 4.04 0.238 0.813治疗后5.21 ± 2.03*#11.06 ± 2.67*-10.172 0.000 t值-16.054-2.309 P值0.000 0.027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0.5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HPV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播疾病,HR - 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和主要病因,若不及时治疗,可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及早察觉与阻断HR - HPV,是防止宫颈病变的核心措施[13]。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防治理论的重要思想。《黄帝内经》曰:“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两大主题。“未病先防”强调增强机体正气,防止病邪侵害及疾病发生;“既病防变”强调既病之后如感染HPV 后要防其传变,重视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发展恶化。宫颈局部感邪多为HPV 初次感染主要原因。感染初期正气尚充,邪毒初犯,正盛则可祛除邪毒。若邪毒持续感染病程日久,正气虚损,正不胜邪,则邪毒留恋,“虚”“湿”“毒”并存,邪盛而正愈虚,疾病迁延难愈,或进展恶化。因此,中医学认为“正气”与“邪毒”交争贯穿于宫颈感染 HPV 感染疾病的全过程[14-15]。《傅青主女科》曰:“夫带下俱是湿症”,《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黏滞趋下,易侵阴位,女性阴部首当其冲易受邪。且湿郁化热,湿热裹结,浸淫不休,甚者化热酿毒,导致带下异常及各种妇科炎症和肿瘤。因此,该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多为脾虚,标实多为湿热内蕴、热毒蕴结、湿毒瘀阻[16]。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具有扶正气、抗炎、强化机体免疫、清除病毒的功效,在治疗相关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彰显重要优势。温利娟[17]及LIN 等[18]研究证实,中药可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宫颈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病毒基因转录和翻译有关。

健脾祛湿解毒方由《傅青主女科》二妙方加味而来。二妙方出自书中带下病篇,是针对脾虚湿热的病机,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确立健脾祛湿解毒的治法[19-20]。方中苍术具有燥湿健脾之功效。《珍珠囊》言苍术“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本草纲目》中提到苍术可治湿痰留饮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黄柏清热燥湿。朱震亨曰:“黄檗,得苍术除湿清热”。二者配伍,标本兼顾,简单却精妙,共奏清热燥湿之效,力专效宏。健脾祛湿解毒方具有“扶正之法”和“祛邪之法”的双重功效。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补虚扶正,正盛则邪不可干,可增强机体抗病邪能力,此为“扶正之法”;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板蓝根均可清热解毒,茯苓、车前子、薏苡仁、陈皮可燥湿利湿,驱使病邪外达,此为“祛邪之法”。另外,白术、茯苓相须配对,是治疗脾虚湿停的经典药对。茯苓、白术配伍应用出自《景岳全书》,名曰茯苓汤。两药配伍,一补一渗,一燥一利,相反相成,使脾可健、湿可除,诸恙悉除,是扶正祛邪法的经典应用。整个方剂健脾祛湿解毒,可“扶正祛邪”“既病防变”,有效清除持续感染的HR - HPV,促进HR - HPV的转阴率大幅度提升。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柏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1]。苍术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炎、抗病毒及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还能提高脾虚证机体的免疫功能[22]。白术内酯Ⅰ对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白术多糖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强健作用[23]。党参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党参多糖修饰后得到的硒化党参多糖,能够提高党参多糖抑制人体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的活性[24-25]。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6]。另外,ZHANG 等[27]发现黄芪皂苷Ⅳ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转移。车前子具有消炎、调节免疫等作用[28]。陈皮、茯苓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功效[29-30]。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土茯苓均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31-32]。健脾祛湿解毒方组方严谨,具有健脾扶正和祛湿解毒“扶正”及“祛邪”双重功效,扶正以培本固元 ,祛邪以清流洁源,高度契合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中医思想,促进HR - HPV 转阴,证实了HR - HPV感染中中药防治的作用及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HR - HPV 转阴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65%、91.18%,对照组分别为 41.18%、70.59%,证实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好提高临床疗效及HR - HPV 转阴率。这一结果说明加用健脾祛湿解毒方可提升机体清除HR - HPV 病毒能力和抗病毒作用,有效清除持续感染的HR - HPV,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对患者的长期病理结局未能进一步追踪随访,今后可加大样本量及延长观察周期对本研究结果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健脾证候宫颈癌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老年健脾操(三)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