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交互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以浙江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动态界面设计”课程为例

2024-04-09 00:53姚卜月陶垠颖陶奕轩
纺织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界面设计动态用户

姚卜月,陶垠颖,陶奕轩

(浙江科技大学 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1 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交互设计领域备受关注,人才需求不断增长,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行业需求,国内高校纷纷引入交互设计系列课程。当前,交互设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互设计相关课程的广泛教学,这也使交互设计成为设计学学科专业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1]。

本研究以“动态界面设计”课程为例进行课程创新设计改革,探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培养交互设计人才的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职业竞争力,强化他们对设计前沿的感知,以满足新兴职业需求。

1.2 研究意义

纵观国内既有的交互设计类课程,大多处于传统教学内容的框架内,仍以静态界面设计为主导,而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动效几乎成为交互界面中的必要元素,包括页面加载动效、标签栏图标切换动效、交互信息反馈动效和界面转场过渡动效等[2]。因此,亟须进行教学改革,增强交互设计学生的动态设计能力。

在现阶段的就业市场上,毕业生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在就业市场立足。一方面,他们所学的静态界面设计技能已无法满足富媒体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教学内容未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未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动态界面设计”课程将增加实践部分,旨在扩充课程内容,涵盖微动效、界面转场设计教学以及完整的交互设计作品演示制作等,以提高学生在包装动态设计作品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未来,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机交互领域将迎来更多的设计挑战和深入研究的新机遇[3]。

2 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创新

2.1 在交互设计人才培养中加入动效教学

在技术发展、用户体验、市场竞争、用户需求以及设计趋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动效作为一种创造出更生动、流畅和自然的交互体验方式,不仅在视觉上更加引人入胜,在功能解释方面也比文字和图形更突出[4]。因此,动态效果在交互设计领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动效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层次,通过动画、平滑的过渡效果以及微交互元素的细致运用,使用户界面焕发生机,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用户困惑度[5],并促使用户与应用程序或网站进行更为流畅的互动。

其次,动效作为一种有效的传达工具,承载了企业品牌个性和价值观。这些动态元素赋予了产品独特的辨识度,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在用户心中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例如,不同品牌可能通过动效选择展现轻松活泼或严谨专业的形象,动效与其他视觉元素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产品独特的视觉风格,迅速引领用户进入产品所营造的独特氛围,这种视觉风格不仅唤起了用户的情感共鸣,更在无形中留下了深刻的情感记忆[6]。

最后,动效在建立情感连接、激发用户情感共鸣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设计精良的动效可为用户带来逼真的情感体验,而巧妙的过渡效果能建立并维护用户对产品的信任感[7]。这种情感反馈机制直接影响用户的情绪和态度,为构建长期、稳定的用户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当今节奏快、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对产品的推广而言至关重要。动效的运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视觉吸引力,更在吸引新用户、提高用户留存率和参与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8]。因此,动效在交互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就要求在交互设计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动效设计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企业招聘需求。

2.2 在交互设计人才培养中加入实践项目教学

针对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仅限于理论知识,还应通过实践提升专业能力[9]。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他们适应社会和职业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实践项目教学显得愈发重要。

首先,实践项目教学能使学生接触实际的设计项目,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实践,学生能熟悉行业流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其次,实践项目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亲身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能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项目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最后,实践项目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呈现给更多的人,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3 以“动态界面设计”为例的交互设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3.1 “动态界面设计”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分为3个主要模块,分别是理论教学、实践案例设计和线上展览汇报。理论教学模块涵盖专业理论基础以及与之相关的软件应用教学。实践案例设计模块以跨学科融合为指导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H5技术制作相关的交互设计作品,学生有机会在线上展览中展示他们的作品。

3.2 “动态界面设计”课程的创新和改革

交互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侧重于实际操作和设计,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表达。在产业界实际工作方法的影响下,本课程进行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更为灵活的设计团队模式的创新转变。这一改革使学生得以沉浸于产业界运营的真实环境,充分展示了教育与产业相结合背景下双轨制设计教育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创新。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单纯的教育者升级为指导者和管理者的复合角色,以适应这种新型教育管理方式的需求。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协力构建在线设计资源库。在富媒体环境下,“动态界面设计”课程的资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不局限于图像资源,还注重多媒体资源的集成,如视频、音频和动画。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时性,教师还建立了一个共享资源库,以提供多样化的新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在这个资源库中获取各种实时案例分析、最新的设计趋势、视频教程以及音频讲座,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在软件实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积极适应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以确保与行业的步伐保持一致。目前,教学团队引入了先进的交互设计工具—Figma,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造和协作的机会,加强团队合作。此外,课程还融合了Adobe After Effects的高级动画设计功能,代替了传统的Adobe Photoshop制作简单GIF动图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细微动画设计的效果。在该环节中,学生可以使用Figma创建交互原型,然后通过Adobe After Effects制作精致的过渡效果和微动画,将其添加到界面中,使用户体验更加生动。

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本课程还融入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H5互动类比赛。H5作为富媒体时代的产物,与传统的静态页面设计相比,要求更多地考虑动态展示效果、音效设计以及交互手势操作等因素。通过综合性的设计实践,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比赛主题由企业提出,学生可以在参赛过程中学会如何理解真实的问题,并通过设计提供解决方案。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在该环节中,学生需要创作H5互动广告,结合产品介绍、交互性元素和故事情节,满足特定品牌的宣传需求,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学团队将举办结课展览以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此次展览将为班级内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这种互动性展览形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专业表现力和学术水平,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合作和知识交流,从而拓宽学术视野和认知范围。

3.3 “动态界面设计”课程的学生反馈

实施教学改革后的“动态界面设计”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课程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动态界面设计的各个方面,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都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学生特别强调了课程的实践性,认为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比赛,他们得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与行业接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此外,学生还强调了课程提供的学习资源对辅助学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性。在考核方式上,学生认为课程注重平时表现和实践成果的评价,既公平又合理。综上所述,学生普遍认为“动态界面设计”课程在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表现出色,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富媒体时代下,动效设计未来将扮演关键的角色。“动态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课程的创新改革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的教育,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通过多媒体资源、最新的工具和竞赛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体验,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交互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动态用户
《京燕儿》APP界面设计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国内动态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动态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