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论点辑要《产权导刊》

2024-04-09 18:01编辑部/编
产权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

编辑部/编

政武经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可以对创新型企业进行筛选、发现和培育,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分散技术创新风险;能够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通过并购重组、要素流动等方式,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创新效率;能够有效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并使其高效流动,为企业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当前,发挥资本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科技金融制度设计,发挥资本市场在激励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发展壮大。完善并购重组制度,提高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资本循环的效率。提升上市公司、股东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夯实资本市场诚信基础,完善“有进有出”的优胜劣汰机制,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提高违法成本,让法律成为“长牙齿的老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刊发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民要论)》一文)

贾若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对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畅通流动,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場制度规则,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领域聚集。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

(摘自《经济日报》刊发的《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强保障》一文)

宋伟

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大知识产

权研究院执行院长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标志,能有效促进产业创新并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型生产力系统,它包含了各类新型生产要素如数据和标准,还涵盖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来看,知识产权无论是规则还是资源,都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是规则,经济属性是资源。知识产权规则尤其与技术相关,或是建立在技术规范基础上的规则,是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它不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应用和发展同样起到或促进或抑制、或加强或削弱的作用,规则在这里反映的是规范和标准以及背后的技术和信息,这样的生产要素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以数据为例,知识产权领域数据十分丰富,特别是专利大数据具有可信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国际通用等特点,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数据知识产权规则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和释放知识产权数据活力以及海量文本的势能,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开辟新赛道具有重大意义。

(摘自光明网发布的《强信心 促发展丨知识产权是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一文)

王桂林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技局局长

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完善成果转化链,构建多元协同的高效转化体系,实现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高效匹配。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环节多,是一项需要多种主体参与、多种要素融合、高度不确定性的系统工程。要实施“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确立企业出题人和阅卷人角色,探索骨干龙头企业“包干制”,赋予龙头企业资金分配权、路线决定权、团队组织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高校院所的教学、学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工作进行分类评价,激活优质科技成果产出动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容错纠错机制,探索将科技成果单列管理,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范围。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模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一批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技术转移人才,搭建一批成果转化数字平台,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摘自《南方日报》刊发的《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文)

盛朝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具有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等优势,能够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生产力变革和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要推进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格式、接口、存储等软硬件通用标准,完善数据登记、交易和服务等通用规范,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形成更加完整贯通的数据链;推进数据确权、流动和共享,完善数据产权登记制度,建立完善数据定价体系和数据资产运营体系,确保数据可流动、可使用;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推动数据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

(摘自《经济日报》刊发的《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文)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