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2024-04-09 19:12李家声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李家声

摘要:计算机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学内容与实践存在裂痕、教学方法亟须优化、教学考核模式趋向传统。要解决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学改革是必由之路,而改革路径主要为: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计算机课程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衔接;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智慧教室;改革计算机教学考核模式,推进多样化考核。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高职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一、前言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是针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门实践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是逐步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信息化核心素养。在信息时代与教育改革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路径,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予以全面优化。不可忽视的是,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实践存在裂痕,教学方法亟须优化,教学考核模式趋于传统,本文将简单论述这些问题,并综合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路径。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践存在裂痕

中国计算机科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国内计算机技术更加先进。从发展历程来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推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建了安全、良好的环境。1951年,华罗庚先生开始担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致力于中国计算机科研工作。华罗庚先生找到时任清华大学电讯网络研究室主任闵乃大先生,商谈有关计算机研究的问题。闵乃大向华罗庚推荐了在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任教的夏培肃女士和毕业生王传英。夏培肃学习电机专业,1951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在留学期间,英、美等国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对于计算机广泛宣传,非常看好计算机科学的前景。大家都在为研究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奋斗,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为了推进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让计算机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不可忽视的是,当代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就是首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开展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时,非常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实践技能培训,长期持续下去,教师自己的工作负担很重,学生也觉得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不尽相同。举例而言,如果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全面加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操作技能,发展信息化核心素养。如果是师范专业学生,应重视加强学生对教学设备的应用技能,引导他们运用计算机技术强化个人专业功底,发展未来的职业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如果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学会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旅游网站,加强旅游服务信息沟通能力,学会设计旅游文创产品等。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期间,忽视了将本课程与学生就读专业的衔接,对所有学生传授同样的内容,学生却更加重视本专业学习,认为计算机教学属于次要课程,对本专业没有重要意义,学习主动意识会降低,很难成长为高素质技术型应用人才。

(二)教学方法亟须优化

虽然大多数教师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很重视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不再使用一言堂和灌输式教学法,会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设计精美有新意的多媒体课件,非常注重实践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然而,从总体上讲,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依然有待优化,教师通常习惯使用某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例如只采用情境教学法,未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这样不利于长久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Java语言、AutoCAD课程和C语言时,只让学生按照教师本人的演示流程进行操作,学生自己几乎没有思考,部分实践课程只是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敲代码,学生难免会按部就班,很难将学生培养成国家计算机科学所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考核模式趋向传统

据调查了解,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考核模式还偏向传统,其考核内容大概分为三部分:其一,理论知识书面测试;其二,计算机操作;其三,学生日常考勤[3]。理论知识书面测试为笔试,主要是选择题,考试内容来自书本教材,只要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大多可以通过考试。计算机操作为实训考核,通常只是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编辑Word,做PPT等,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会略微增加考试难度,不少教师会让学生设计网页或者编辑代码,以此作为考核标准。学生日常考勤标准要求是不旷课,教师会在正式上课前点名,大多数学生都会按时上课。这样的教学考核模式虽然有一定的作用,却偏向传统,考核内容不是很完善,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计算机课程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衔接

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路径,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重视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计算机课程与学生就读专业的有效对接,推进职场教育发展。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在教学内容改革中,应注重更新,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各种新技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技术解决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问题,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研究性,引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计算机新技术,致力于中国计算机科学研发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根据计算机课程内容合理优化教学模块,科学设计教学项目。例如在开展AutoCAD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对教学项目进行合理划分,将教学内容初步分为四个模块:第一,阅读图样模块;第二,制图操作模块;第三,空间想象与思维模块;第四,职业发展知识模块。有序开展这四个模块的教学工作,可以指导学生學会阅读图样,掌握基础知识,认知该技术制图标准,学会制图,提升自身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灵感,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与个人综合能力。AutoCAD课程属于一门实践性课程,基本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图形,掌握制图技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未来职场中,课程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目前,在AutoCAD课程教学中,许多高职院校会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与此同时,教师非常注重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尽力弥补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裂痕,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计算机技术,了解计算机制图的重要意义,紧密联系AutoCAD课程和日常生活情境,挖掘AutoCAD课程的生活化元素,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AutoCAD课程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制图技能与学科专业能力。从基础视角来看,AutoCAD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AutoCAD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认知AutoCAD操作环境,初步体验实践学习活动。第二,AutoCAD绘图基础,这部分内容分为平面图形绘制与平面图形编辑,前者主要是绘制直线和多线;后者是对象选择技巧、各种编辑命令快捷操作等。第三,文字、表格和尺寸标注,这部分课程内容侧重于文字、表格和尺寸标注编辑设置。第四,AutoCAD绘图,这部分内容是为学生传授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的方法。第五,AutoCAD三维建模简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和编辑的方法。教师会有序开展这五个方面的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在融媒体背景下,还需要不断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多媒体因素,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制作视频,以此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师需要结合他们所学专业,灵活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促进计算机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提升专业技能。例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他们未来的职业需求,指导学生提升个人计算机管理系统操作能力、网络沟通能力、文字编辑能力、制图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在信息化社会,旅游管理服务大多要凭借计算机网络有序开展,基本工作流程包括接收旅游服务订单、创建游客档案、组团、安排游客旅游时间、实施游览计划、定位跟踪旅游团、送游客返回酒店等。在整个过程中,旅游管理者需要定期与游客互动,尽最大努力确保旅游团全体成员的人身安全,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旅游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管理系统操作技能,正确运用旅游管理软件,以便做好各项工作,缩短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的距离,让学生正确认知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同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与专业技能。

除此之外,新时代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不仅重视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功底与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而且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严格按照信息化核心素养的标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恪守网络道德,共建绿色文明网络通道,树立法治信仰,禁止参与网络犯罪,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化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的技术型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智慧教室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顺应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趋势,因此,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与灵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建计算机实践课堂,综合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训法、互动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远程教学法、产教融合法、项目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方法,聆听学生的心声与建议,全面优化计算机教学方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4]。与此同时,教师要协同学生建立良好的智慧教室。智慧教室(Smart-Classroom)这个词语首次出现于外国学者罗纳德·雷尼西奥的《教育技术的实际执行》中,在该文中,智慧教室的相关释义是为传统教室配备电脑、VHS程序、交互式光盘视频节目、卫星链接、闭路电视、区域网络、电话调制解调器等。后来,查尔斯·斯基顿指出智慧教室是借助电子技术和增强技术构建的教室。詹姆斯·斯洛特教授提出将智慧教室与知识社区教学模式相结合,为学生划分小组,让学生在智慧教室环境中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结果,同步加强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成绩。

在国内,智慧教室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国情与教育体系,在智慧教室环境建设中,会集中应用多媒体教室,构建SMART模型,融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便于师生迅速获取资源,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建设智能化与人性化学习空间,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态,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兴趣。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智慧教室属于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物化,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新型教室,该新型教室包括有形的物理空间和无形的数字空间,是通过各类智能装备辅助教学内容呈现、便于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实现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

目前,智慧教室有良好的前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现代科技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相融合,能够为师生提供覆盖教学各环节的智能化空间。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教室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工具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与信息化特征,能够支持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因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实现学习动态感知、智能资源推送、自动学习测评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信息化核心素养。目前,基于信息化技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材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教学、管理功能,而且能够及时进行测评与反馈,具有实时共享交流功能。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为计算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学生的行为参与性更高,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因而,能够适应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加强个人专业技能。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做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将职业需求作为重要导向,加强校内外实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设置人才培训项目,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中国计算机科学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5]。一般来讲,在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训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协同合作企业增加计算机技术操作实训课程,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与仿真实训室,定期举办计算机技能大赛,研发相关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技术应用实践活动。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培训项目执行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协同合作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训项目运营计划,合理开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培训项目课程,做好项目运营评估工作。在教育管理领域,人才培训项目目标的设定标准涉及了三个方面。第一,作业表现。计算机技術应用人才培训项目目标是指为了成功落实人才培训项目,受训者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功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网站设计能力、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制图能力、软硬件开发能力等。第二,环境条件。明确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对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以及相关条件要求进行阐述,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提供所需要的平台和发展空间。第三,评价指标。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工作来讲,评价指标侧重于受训人才的作业水平。

(三)改革计算机教学考核模式,推进多样化考核

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良好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注重转变传统考核观念,改革计算机教学考核模式。首先,要在继承传统考核优点的基础上重视推进多样化考核,使考核内容更充实。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无纸化考核来提升考核管理效率,与传统考试相比,无纸化考核可以节省纸质成本,直接让学生在计算机测试系统答题,通过答题来加强理论知识功底,答题完毕后,学生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完成计算机技术应用操作任务。与此同时,需要根据学生所在年级和就读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分层设计考核内容,例如,对于喜好摄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关于Photoshop软件应用的实践性考试活动,举办摄影大赛,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应有的奖励,让学生在参加相关考核活动的过程中发展个人特长,体验快乐。此外,要做好考核评估工作,综合采用师生合作评估、学生互评、企业评价等方式对考核体系与内容进行客观评价,将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应用能力、信息化核心素养、职业匹配能力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有效发挥计算机课程教学考核工作应有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首先要结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学生就读专业教学的有机衔接。与此同时,要重视创新教学方法,综合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训法、互动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远程教学法、产教融合法、项目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效对接,综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此外,要注意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考核模式,发挥多元化考核作用,提升考核工作活力,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并根据考核结果不断完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13(07):243-244.

[2]黄纪霖.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13):132-134.

[3]胡章胜.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6):73-76.

[4]王稳波.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J].中国高校科技,2019(09):110.

[5]蒲海红.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22(09):173-176.

责任编辑:王颖振、周航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