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及深远意义研究

2024-04-10 00:53黄睿群
南方论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国式资本主义

黄睿群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这是党中央在重大场合第一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全新的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尚未形成共识,具有较大解释空间,因此,本文将从科学内涵及深远意义这个角度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念进行分析和探究,更加系统和全面地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新”则意味着最新提出,有着较大的阐释空间,并且和“旧”相对照,说明这样的文明形态是和以往的文明形态有着根本区别,有着重大的升华;“人类”则表明该形态有着全球视野,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具备着人类情怀;“文明”则抓住了该形态的深层底蕴,具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囊括性。要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需要认识其自身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首先,“新形态”是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性的关照,这种关照超出了单个或某些文明因素,而是放眼整个人类,是对中国道路所创造的新型文明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其次,“新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构成范式,是对以往文明所蕴含的理念、价值、规范等的继承和扬弃。最后,“新形态”突出的是一个“新”字,这意味着同中国式现代化相伴而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在进行时,仍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之中,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

(一)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与超越

与西方现代文明即资本主义文明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人民性、整体性、开放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意味着扬弃现代性本身,不仅要充分占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而且要超越现代性本身,否则还是从属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无法进行根本性的超越。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自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资本主义文明率先崛起。资本的逻辑是实现资本无止境增殖的逻辑,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就是资本逻辑为资本主义建立了一个新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仍旧是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的新生事物,不仅解放了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而且打破了封建社会对人的禁锢,使得劳动者具有了更多的自由,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有别于封建主义的文明形态,现代意义上的人类由此而产生。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的固有矛盾无法得到根除,由此带来了社会危机的频发,经济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大萧条,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冲突激烈。为了缓和如此激烈的矛盾,资产阶级采取了许多的手段和方法,比如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普遍实行的福利社会制度。但是这些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经济危机依旧会爆发,伴随着经济危机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始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则克服了资本主义文明固有的缺陷,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科学求真的态度对待科学追求真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以人为本、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充满着极大的创造力和活力。

(二)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选择与发展

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文明的21 世纪形态。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且不断在深化自身的认识,以做出科学的回答。我们也曾走过传统社会主义的老路,一味地追求“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模式,造成与中国实际国情的脱离。应该承认“苏联模式”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在,也是20 世纪50 年代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但是实践证明,“苏联模式”无法帮助落后国家更快更好地实现现代化,以失败告终。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全面超越,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在21 世纪的先行者和主要代表。这足以表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21 世纪具备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规避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不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对中华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与中华古代文明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有其自身的内源性,并非是一种外部输入的形态,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深厚的底蕴。中华文明蕴含着许多优秀的观念,曾给其他文明形态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引领。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门的被迫打开,中华民族一度走到衰亡的边缘。如今,中华民族踏上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华文明也相应地做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新论断,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了中华文明的丰厚滋养、道德源泉以及解题智慧。不同于对以往的中华文明的简单的复刻和延续,更不是重塑和返回,相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更高标准、更为深刻、更加广泛、更多拓展的复兴,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继人类历史上诸多文明创造之后,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的文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选择,为构建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立足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文明是实践的结果,是历史的积淀。文明发生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只要实践不停止,人类创造新的文明的脚步就不会停止,这意味着新的文明形态完全有可能被创造出来;另一方面,文明具有进步性,指的是人类进步开化的状态,代表着人类社会积极的、进步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文明的特点正处于“人对物的依赖”阶段,劳动者创造出大量的劳动产品,反过来却受其奴役。资本主义文明潜藏着诸多危机,巨大的贫富差距、剧烈的阶级冲突、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等等,而这些危机的根源还是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无法通过资本主义本身得到克服,只会不断加剧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和困境。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和超越,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克服了资本逻辑本身的诸多弊端,将文明的重心放在了人本身,而非资本的无限增殖。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厚的底蕴和传承的基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曾一度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其深厚性、多样性大大超出了世界其他文明。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培育出了璨若星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风骨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了物我两忘、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关系,“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天下观蕴含着各国人民和谐相处、共创美好世界的不懈追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展现出中华民族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的大局意识和包容气质,“厚德载物”的道德观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德尚善、自强不息的价值取向。

(二)历史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也是探索创造世界新文明的历程,为此,中国共产党从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了对新文明的探讨和尝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愚昧的旧文化。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纯而又纯的,传统文化中也依旧存在糟粕,而愚昧的旧文化阻碍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于是,“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2],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便成为了民主革命时期探索新文明的方向。

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经济高潮到了之后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个文化的高潮,中国人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后,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1964 年12 月至1965 年1 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讲到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对现代化的探索,为新文明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文明是现代文明,也是社会主义文明。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将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认为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逐渐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与此同时,党的十二大报告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扩展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三大报告则将强调了富强、民主、文明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则将“两个文明”拓展为“三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加入了社会文明,将“三个文明”拓展为“四个文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深化对世界新文明的认识。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两个大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4]。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是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智能化叠加的现代化,也是胸怀天下、放眼人类解放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实践成果和诸多有价值的理念,使得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有了巨大提升,将“四个文明”全面提升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文明形态也更加完善。

(三)现实逻辑:对“两个大局”时代要求的有力回应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和完善,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之所以称为“变局”,就在于包含着诸多不可控的变量,并且变化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比如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结构性困境、极端政治势力迅速崛起、世界格局进入新旧交替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俄乌战争局势焦灼等等,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机与危机共生,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成为世界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之下,“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中国围绕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极为宝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坚定地倡导和自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更加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有力地回应了“两个大局”的时代要求,推动着人类社会向着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远意义

文明本就是多元和开放的,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以及社会制度会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态,在当前人类文明普遍遭遇困境的情况之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与实践,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术语创新,更是一次巨大的观念创新和实践突破。在立足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实践的观点去揭示文明形态的演进规律,打破了资本主义文明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惯性,为人类文明往何处去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和新选择。

第一,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根本性突破。西方中心主义并非一直都存在,而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的扩张,西方的殖民者也加快了向殖民地输入价值观的脚步,因为西方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化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先进入工业化的西方理所应该是更加“文明”和“先进”的社会,而世界上其他未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论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理应从属于西方,向西方学习,这就是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现代国际社会在此基础上又演化出了文明冲突论、普世主义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些早已给世界带来了众多的困扰和纷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百年奋斗的过程当中时刻警惕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潮,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突破,与此同时,也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新文明。从新民主主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的区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四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两个大局,思索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艰难考验和现实困境,创造性地对人类文明的本质进行了阐发和论述。文明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种文明都应得到尊重,人类文明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都是偏离了文明的本质,试图挑起文明间的隔阂和矛盾的错误思潮,应认清其背后的意图并坚决抵制。人类文明需要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得以延续和发展,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正确路径的积极贡献和建构,通过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展示出文明前进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第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端的整体性超越。巨大的贫富差距、严重的环境污染、恶化的生态环境、复杂错乱的思想观念等,这些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弊端,深受其害但又无法根除,并且长期伴随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了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的道路和方式,从而为消解这些弊端提供了创造性的解决路径。在生态问题上,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五大文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社会经济的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问题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将推动我国全体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朝着共同富裕迈进,这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在信仰问题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相统一的过程中凝聚起人民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国式资本主义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中国式民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新形态西装
中国式失败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