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界关于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

2024-04-10 00:53杨忻
南方论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研究

杨忻

(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共同富裕既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远大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的崇高目标追求。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展开了研究,主要围绕形成背景、科学内涵、本质特点、实现路径、重大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新观点。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生成背景研究

第一,从理论维度出发,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韩振峰、王露(2022)认为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1]。王前军、孙明月(2022)提出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科学方法和价值参考[2]。刘华、钟清莲(2022)指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点,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产物[3]。杨宝国(2023)指出,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老一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共同富裕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体系[4]。

第二,从实践维度出发,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崔友平(2022)认为习近平以强烈的担当责任和问题意识,在应对“两个大局”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5]。杨静、陆树程(2018)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及其丰硕成果,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奠定了坚实基础[6]。刘昌龙(2022)提出习近平对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促进共富等事业的深厚经验积累是其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支撑[7]。李华强、方章东(2023)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实践开拓写下了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是共同富裕重要的实践基础[8]。

第三,从现实维度出发,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有力应答。丁春福、王静(2020)认为新时代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逻辑[9]。李文敏、马黎(2022)认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既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诉求,更是对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有力回答[10]。严秋花(2022)提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基于顺应社会情况转变、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11]。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研究

第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韩振峰、王露(2022)认为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关联,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与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是相互统一的[12]。赵亚楠、安俭(2021)提出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13]。张占斌、毕照卿(2022)指出,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成就与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共同富裕[14]。

第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邹敏(2022)认为共同富裕是发展过程由全民推进、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富裕[15]。哈战荣、王芳(2022)认为全民共富是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以来的使命[16]。于赛丽(2022)认为共同富裕强调的是“全覆盖”,而不是“少数人”,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富为价值旨归[17]。

第三,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富裕的统一。徐佳辉、黄蓉生(2022)认为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和精神富裕两种主要形式,强调的是主体创造并享受财富的能力与思想状态[18]。崔友平(2022)认为在保障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实现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富足,是共同富裕的新的更高要求[19]。陆书剑(2022)认为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富裕,物质富裕为人们追求精神生活奠定现实基础,而精神富足则为物质生活的富裕提供思想支撑[20]。

第四,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肖玉明(2020)认为我国发展的客观现状决定了部分先富、部分后富,最终通过先富帮助后富实现共富[21]。周勇平(2022)认为共同富裕事业由一个个过程组成,不同阶段有不同特征,要在科学把握和动态调整中,不断推进共同富裕[22]。郝飞飞(2022)认为一方面从时空的横向维度看,共同富裕具有非同步性,不同地区和主体间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从程度的纵向维度看,共同富裕具有非同等性,不能搞平均式富裕[23]。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本质特征研究

第一,价值取向的人民性。王前军、孙明月(2022)认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价值追求的人民性,实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24]。徐佳辉、黄蓉生(2022)认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充分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类求解放”重要思想的人民性[25]。杨玲(2022)指出,习近平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统一于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使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26]。

第二,发展过程的渐进性。丁春福、王静(2020)认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定位、战略部署、战略举措三方面都体现出由量到质的渐进性[27]。赵昌旭、周金龙(2022)指出习近平强调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8]。邓淑华、陈希(2022)认为习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具有分阶段的渐进式规律特性[29]。孙晓慧(2023)认为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既具长期性又具艰巨性的大工程[30]。

第三,内容安排的全面性。郝飞飞(2022)认为习近平提出以物质富裕为根基、以精神富裕为保障,做到了共同富裕内容上的全面性[31]。周欢(2022)认为习近平既注重经济发展与收入调节的平衡,又重视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建设,全面协调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32]。

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实现路径研究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裴广一、葛晨(2022)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既能协调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也能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33]。赵亚楠、安俭(2021)提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34]。邹敏(2022)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方面保证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共同富裕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35]。

第二,不断完善和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崔友平(2022)提出要构建由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组成的基础性制度和运行机制[36]。肖玉明(2021)提出要加快构建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收入公平的制度机制,逐渐解决贫富分化难题,使人民朝着富裕目标共同迈进[37]。罗健(2022)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占比,是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38]。

第三,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刘昆(2022)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实现途径,要坚持调整优化结构,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39]。贺全胜(2022)提出要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努力创造实现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现实条件[40]。张占斌、毕照卿(2022)指出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破解难题、解决问题[41]。

第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王浴五谷、王浴四季(2022)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返贫现象的复发[42]。刘昌龙(2022)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筑牢共同富裕的底线[43]。施凤堂(2022)认为4 亿多的农村人口是共同富裕的重难点,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致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44]。

五、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大价值研究

第一,在理论意义上,韩振峰、王露(2022)认为习近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性发展[45]。刘华、钟清莲(2022)认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体系在新时代的拓展[46]。杨卫军、王燕楠(2022)认为习近平丰富和完善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开启了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篇章[47]。

第二,在实践意义上,白清平、毋立根(2022)指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系列论述既为全民共富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方向指引[48]。刘欣、黄轲(2022)提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系列论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49]。朱可辛、孟书广(2022)提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成果,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50]。

第三,在世界意义上,杨卫军、王燕楠(2022)认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全人类的价值追求,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提供了新范式[51]。姚金艳、胥静意(2022)提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为世界反贫困斗争和增进人类福祉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南[52]。严秋花(2022)认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超越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新参考[53]。

六、深化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研究的思考

就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以国内研究为主,视角涉及形成背景、地位、内容、特点、路径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为更深入地探究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提供了必要基础。但与此同时,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第一,研究内容有待百花齐放。就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不够全面,有的领域广受关注,有的领域则相对冷门。目前研究成果普遍集中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等问题的理论归纳上,但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在当代价值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缺口。

第二,研究视角有待多维延展。当前研究大多聚焦于共同富裕本身,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容、特点、方法等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但基于比较维度,对这些重要论述相较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突破创新,以及这些突破的出场语境和战略意蕴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同时,研究碎片化问题和孤岛化现象仍较为突出。当前,国内学术界在多维度、多层次、系统化建构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方面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综上所述,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一项动态变化和不断发展的研究课题,推进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研究向纵深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力:第一,加强共同富裕实现方法提出的“问题意识”和方法实施的“效果意识”,为构建常态化、系统化的共同富裕机制打好基础。第二,以时间为坐标延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研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共同富裕思想进行纵向比较,总结归纳好习近平在共同富裕方面所作出的理论创新。第三,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置于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进行考究,进一步探究共同富裕与精准扶贫、新发展理念、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的关联,构建起多维度的网状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研究
共同富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