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以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为中心

2024-04-10 07:53许张丽高金强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绥德师范革命

库 瑞,许张丽,高金强

(1.西安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2.榆林学院 党委组织部,陕西 榆林 719000 )

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绥德师范”)创建于1923年5月,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第一任校长李子洲同志提出“求学勿忘革命,革命勿忘求学。如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就此,以李子洲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守“读书报国”的育人初心,在绥德师范掀起了一场革命教育和教育革命。这里诞生了陕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团组织,为陕甘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同时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人才。毛泽东同志曾为绥德师范学生题词“奋斗”,习仲勋同志曾为绥德师范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曾为母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可以说绥德师范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代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年7月,经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将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并入榆林学院后新设绥德校区,自此开启新的发展篇章。历经百年的持续奋斗,绥德师范始终秉承“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的校训,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发展。

一、 绥德师范红色资源的鲜明特点

某种意义上说,有两个绥德师范,一个是实体意义上的绥德师范,一个是精神意义上的绥德师范。百年来,实体意义上的绥德师范不断变化,校名几度更替、校址不断迁移,但精神意义上的绥德师范,在很多人心中却未曾改变,大家依然认可它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座红色宝库。面对绥德师范红色资源的不断发展,它的三个特点尤为显著。

(一) 科学性

红色资源的科学性就是它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揭示和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本质及其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1]。李子洲1924年出任绥德师范校长后,本着对指导实践的科学性,其公开声明自己“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种子而迁就此职,并非只为师资教育、个人职业”。面对教育,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课程安排、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彻底摒弃旧教材中的糟粕,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社会主义浅说》等马列主义课程作为人人必学的课程[2]。绥德师范作为马克思主义在陕北早期传播的重要阵地,不仅证实了绥德师范红色资源的科学性,而且丰富了其红色资源的内涵。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深刻诠释,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形成了改造中国社会的巨大力量。绥德师范是个伟大的学校,是李大钊代表党播撒马克思主义集中开花最明显、效果最直接的地方[3]。我们应认真梳理、深入挖掘、合作研究,让中国共产党最早点种播火的地方“绥德师范”的革命历史全面呈现,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二) 革命性

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不仅具有时代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革命特点。革命性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红色资源孕育形成之根脉。1924年5月,李子洲接到陕西省教育厅公函,任命他为绥德师范校长,并在陕北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 11月,直属于北京区委领导的中共绥德小组在绥德师范成立。绥德师范党团组织成立后,党团员人数发展很快,经过一年的发展,至1925年底,党员人数发展到43人,团员人数发展到70余人;至1926年底,由绥德师范党组织领导建立的党团组织基本遍布陕北各县,绥德师范在校师生80%加入了党团组织;到1927年3月,绥德地委共有196名党员;1927年8月初,陕北党团组织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1928年4月,陕北特委成立,陕北党团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共陕北特委从成立到撤销,历时近7年,成为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领导机关。在陕北特委四次扩大会议的代表中,有一半以上是绥德师范校友,这使得绥德师范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10月和1928年5月,李子洲先后组织领导了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为他们进行武装斗争和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绥德师范红色资源就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伟大的革命精神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和高度的浓缩。而今,步入绥德师范的校园,“艰苦奋斗”“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革命摇篮,育才基地”“西北革命策源地”等题词,校训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在新的发展时期,绥德师范将继续坚守“奋斗”初心,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质量,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发展与建设[4],继续弘扬发展好绥德师范红色革命文化成果。

(三) 现实性

研究和发扬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绥德师范历任校长不断强调和发扬绥德师范红色资源,其目的就是不断探究其时代价值,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讲,绥德师范的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文明成果,已成为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推广和发扬价值。不仅能促进绥德师范学子的全面发展,也能对现代化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实践意义上讲,绥德师范红色资源所包含的爱国、进步、担当、奋斗的气质,仍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是我们当下教育改革和建设都离不开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必须牢牢把握。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对青年人才的教育,绥德师范为西北革命培养了一大批理想信仰坚定的革命英才,为西北革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从精神面貌、意志品质来看,绥德师范积极倡导奋发图强的作风,为青年学生树立典型示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李子洲校长在开学办校之初,就坚持认为办好一所学校,本身就是革命。他提出:“要尽最大努力把学校办好,把功课教好,把学生管好,取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信任”。由此可见,在绥德师范创立之初,李子洲校长就将教育学子和改造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服务社会,服务教学为己任,并以此进行教学和革命实践。根据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发生的改变,保持和发扬绥德师范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对服务教导广大青年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绥德师范成功培养了一大批理想信仰坚定的革命英才,为西北革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将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了其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坚定高校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助于激发高校青年的奋斗精神。

(一) 牢固革命信仰,有助于坚定高校青年学生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灵魂”,并在落实发展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加以强调[5]。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下,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理想信念教育对其而言必不可少。

把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作为高校引导青年学生树立革命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活教材”,教育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把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源泉,引导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高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汲取大量的红色资源,将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使青年学生能更好的接受革命精神、时代精神的洗礼,自觉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合格接班人,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复兴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 强化思想意识,有助于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6]。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提升到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实现中国梦的大局,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核心渠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将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研究,可以让学生在领略西北革命英雄奋勇前进的历程中,警醒同学们要牢记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历史是陕甘宁边区伟大胜利的历史,在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的同时,呼吁同学们要珍惜当下。高校思政教育以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为育人资源,不仅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历史,还能找准自我定位,自觉在学习和工作中传承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当运用好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这一生动素材,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三) 提升使命担当,有助于激发高校青年学生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7]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培养青年学子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当下,部分青年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选择呆在舒适圈,不思进取,缺失理想信念,缺乏对人生逆境的历练;遇到困境就坐以待毙,满足现状,缺乏吃苦耐劳,缺少拼搏的精神和进取的意志。毛泽东同志为绥德师范题“奋斗”“艰苦奋斗”等词,使绥德师范红色基因成为一代代绥德师范人的精神指引,传承弘扬“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淀为绥德师范学子身上特有的奋斗精神。建校百年以来,绥德师范学子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舍我其谁的勇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砥砺前行。通过绥德师范红色资源的榜样引领,让青年学生不断超越,在艰苦奋斗的这种精神中产生共鸣,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三、 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要善于运用红色资源[8]。在思政课堂中提高青年学生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引导青年学生的行为,在教育载体中培养青年学生的意识。

(一) 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度融入绥德师范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高校青年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红色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追求崇高理想。通过思政课堂教学,将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更好地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一是融入教学内容。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性。绥德师范红色资源中的素材和案例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而且为思政课提供必要的历史素材、文化素材。把李子洲的革命教育思想,以“如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的办学原则,“发展青年身心,培养积极道德,注重科学教育,造就优良师资”的办学宗旨等融入课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而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引起了同学们的情绪共鸣,加深了同学们对绥德师范的认识和了解。

二是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目前,一些青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课程的内容没有兴趣,而是因为一些老师讲课的方式太简单、太枯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朗诵教学法、表演教学法、情景再现教学法和辩论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邀请老校友参加学校周年庆祝大会,举行座谈会,回顾学校办学历程和各个阶段历史大事,总结学校未来发展和办学方向等,使同学们从绥德师范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中受到教育和鼓舞,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学校建校百年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利用绥德师范红色资源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

(二) 在实践活动中深度融入绥德师范红色资源

高校应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突出红色实践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红色资源为载体,通过它的物质形态来呈现和体现红色资源价值,发挥红色资源实践育人的强大功效。

一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发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以及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资源库”的作用,通过对绥德师范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参观,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红色革命的历史,体会红色资源的魅力。定期组织同学们去校史馆和学校周边的革命遗迹,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辅助学校教学为目的,以启迪青年理想信念为宗旨,聚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同学们对绥德师范先烈在革命事业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有更深的认识,让这些红色资源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二是开展红色实践教学。大学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是一项多姿多彩的活动,在学校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充当绥德师范红色资源的宣讲人或讲解员,通过理论宣讲、史实叙述和分析热点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有更清晰的认识[10]。定期举办红色运动会、红色故事比赛,开展“爱国”“奋斗”等品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革命人物和红色故事,使得学生将研究性学习和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红色资源及其蕴含的价值的认同感,在实践中汲取革命先驱的精神力量。通过组织如“五一”“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节日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加深了同学们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感情,增强了大家发奋学习,肩负起历史使命的责任感。

(三) 不断创新绥德师范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在不断发展。高校应积极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培育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育人品牌,这将是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方式。

一是融入校园文化标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年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代言人,深受校园文化的感染。在校园景观规划和基础设施中,可以适当地将红色元素融入其中,建立红色资源墙、红色校园雕塑、红色展示屏等。以学校的红色资源为依托,利用不同专业优势,对红色文创产品展开设计、创作、传播,塑造出绥德师范红色资源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对绥德师范红色资源的认知。

二是融入数字文化作品。利用新媒体平台,对红色资源中的革命人物、革命精神、革命活动、革命口号等典型节点进行重点挖掘。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建立红色资源论坛,推送红色资源相关理论和视频,推动红色资源在互联网媒体平台上的宣传和弘扬,搭建一个可以让学生交流互动,表达感情的媒介平台。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革命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内在素质,激励他们勤学习、勇担当、立大志,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好青年。

猜你喜欢
绥德师范革命
绥德站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七十年成果丰硕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绥德怎不名天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