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基多孔碳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2024-04-10 08:30李子银胡军阚倩张海荣
当代化工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吸附平衡炭化染料

*李子银 胡军 阚倩 张海荣

(盐城工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 224051)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的排入,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印染工业产生的染料废水已经成为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1]。染料废水的排放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平衡,而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2]。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理染料废水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常见的方法有吸附、膜分离、生物处理和高级氧化等[3-4]。上述方法虽然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或多或少存在降解速度慢、操作复杂、成本高等缺点。其中,吸附法因操作简单、无副产物和对有毒环境敏感性低等特点备受关注[5]。多孔碳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和稳定性好被作为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领域[6-7]。然而,粉末、颗粒状的多孔碳固液分离难度大、成本高极大阻碍了其规模化应用[8]。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晶态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大、孔径可调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如气体吸附与分离、药物运输、磁性和离子导体等[9]。据报道已有诸多MOFs被用于吸附染料废水。其中,以MOFs为模板构建的多孔碳,特别是钴基多孔碳倍受青睐,主要是它不仅能够保留MOFs的孔特性,而且可以实现快速磁性分离[10]。

本文通过调控FJU-29的炭化温度合成了三例含钴氮的多孔碳(Co-N-C500、Co-N-C700和Co-N-C900),分析了多孔碳的结构变化,探究该材料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及吸附动力学,讨论了吸附时间、温度、pH和使用频次对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11]。

1.试验部分

(1)试剂和仪器

试剂:无水甲醇(MeOH,99%)、对苯二甲酸(H2BDC)、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99%)、N,N-二甲基甲酰胺(DMF,99%)和亚甲基蓝(MB,95%)均购于泰坦科技探索平台有限公司。

仪器:X'pert Powder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荷兰帕纳科公司),UV1901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奥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Nova Nano SEM 45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I公司),ESCALAB 250Xi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美国热电公司)。

(2)钴基多孔碳的制备

FJU-29的制备参考文献[11]。氮气氛围下,将1g的FJU-29置于真空管式炉中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目标温度(500℃、700℃、900℃),保持2h后降温至室温,得到黑色钴基多孔碳,分别命名为Co-N-C500、Co-N-C700和Co-N-C900。

(3)MB染液的配置

0.1g的MB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转移至容量瓶中配置成50mg/L的储备溶液。进一步将储备溶液稀释成浓度为10mg/L、15mg/L和20mg/L的MB溶液。测量上述浓度的MB溶液在646nm处的吸光度(A),得出标准曲线方程A=0.2496+0.1457c,相关系数R2=0.995。

(4)MB的吸附实验

将5mg的多孔碳样品分别加入到20mL不同浓度(10mg/L、15mg/L、20mg/L)和pH(3~11)的MB溶液中,在一定温度(20℃、30℃、40℃)下进行震荡处理一段时间后,离心后取3mL上层清液测量其在646nm处的A,直至达到吸附平衡。

样品在不同时间对MB的吸附容量可以通过公式(1)计算:

其中,qt(mg/g)是不同时间下样品对MB的吸附容量;c0和ct(mg/L)分别为MB的初始浓度和吸附不同时间后的质量浓度;V(L)和m(g)分别为MB的体积和吸附剂的质量。

为了评估样品对MB溶液的吸附行为,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公式(2)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公式(3)拟合。

其中,qe和qt(mg/g)是样品在平衡时间和不同时间t下对MB的吸附容量;k1(min)和k2(g·mg/min)分别是准一级和准二级平衡常数。

同时利用孔扩散模型评估样品对MB的吸附速率控制行为,具体的数据拟合参照孔扩散方程公式(4)。

其中,Kid(g·mg-1·min-0.5)是孔扩散模型常数;ci(mg/g)是吸附剂边界层厚度常数。

2.结果与讨论

(1)多孔碳的结构表征

通过PXRD和FTIR光谱表征FJU-29在不同温度下炭化后的结构组成,结果如图1所示。FJU-29的衍射峰非常尖锐,属于晶态样品的典型特征峰。高温炭化后,尖锐的衍射峰开始转变为宽峰包。同时在2θ=25.7o左右出现C的特征衍射峰。且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C的特征衍射峰也在逐渐减弱,说明C的结构正向无定型转变。在45.3°、51.7°和75.8°出现明显较为尖锐的衍射峰,分别归属于Co(111),Co(200)和Co(220)晶面。相比较而言,Co-N-C700中Co的衍射峰最强,表明该温度不仅可以使FJU-29骨架完全炭化,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原骨架中的Co转化,从而赋予其一定的磁性。对比高温处理前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发现属于有机配体(H2NDI和H2BDC)的特征吸收峰均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只有几个微弱的C的吸收峰,说明该材料被成功炭化。

图1 FJU-29和Co-N-C多孔碳的PXRD和FTIR谱图

(2)Co-N-C700多孔碳的形貌表征

利用SEM表征了Co-N-C700的微观形貌,具体谱图如图2。

图2 Co-N-C700的SEM和EDS图谱

炭化后块状晶体表面出现沟壑状,沟壑之间出现不同尺寸的孔洞,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吸附剂对染料分子的捕获能力。同时,该材料的EDS能谱分析表明Co粒子均匀地分散在多孔碳中,这将促进后期吸附剂的迅速分离。

(3)MB的吸附实验

为了确定不同温度下多孔碳对MB溶液的吸附容量的影响规律,表征了20℃下三种多孔碳对10mg/L MB溶液的时间相关的吸附容量曲线,见图3。

图3 多孔碳对10mg/L MB溶液的吸附容量(c0=10mg/L,T=20℃),内置为Co-N-C700的磁现象

Co-N-C500在前420min内的吸附容量与时间成正相关关系,随后变化变得平稳,表明此时已经达到吸附平衡,但总的吸附容量都较低,且对MB的去除率未达10%。Co-N-C900的饱和吸附容量略高于Co-N-C500,但其去除率依旧未达10%。Co-N-C700的饱和吸附容量远高于前2个,且27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容量为40mg/g,同时去除率可达100%。为了验证Co-N-C700具有磁性且极易实现固液分离,利用吸铁石处理该吸附剂-MB的混合溶液,结果表明Co-N-C700能够被轻松地磁吸在玻璃瓶壁上。

三个多孔碳中Co-N-C700具有最高的饱和吸附容量,进一步评估其对不同初始溶度(10mg/L、15mg/L、20mg/L)及不同温度(20℃、30℃、40℃)的MB溶液的吸附行为,结果见图4。

图4 Co-N-C700对MB溶液的浓度相关和温度相关的吸附容量

随着MB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Co-N-C700的吸附容量和平衡吸附时间也随之增大,表明该吸附剂可以吸附浓度较高的MB染料溶液。同时,随着吸附温度的提高,Co-N-C700的吸附平衡时间缩短,吸附速率加快,最终也能达到吸附平衡。

基于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孔扩散模型拟合不同初始浓度下对MB溶液的吸附数据。对比三种不同初始浓度的MB溶液的拟合曲线,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相关系数R2高于其他两个模型,说明样品对MB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孔扩散模型拟合需要分成2个阶段:首先是MB的孔扩散阶段,随着孔道被MB分子填满后,扩散速率随之减小,吸附最简平衡。而该阶段拟合后的直线均不经过原点,表明Co-N-C700对MB的吸附不仅包含孔扩散还有吸附剂表面的吸附。三个拟合模型的参数分别列于表1和表2中。

表1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动力学参数

表2 Co-N-C700吸附MB溶液的孔扩散模型参数

3.结论

本文以多孔FJU-29为模板框架,通过在不同温度直接炭化得到含钴的多孔碳Co-N-C500、Co-N-C700和Co-N-C900。其中,Co-N-C700表现出最佳的吸附容量,最大可达47.8mg/g,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Co-N-C700对10mg/L的MB溶液的去除率可达100%,且该材料表现出很强的磁性,极易实现固液分离,有望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吸附平衡炭化染料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水稻秸秆制备生物制活性碳
市政污泥炭化时间与温度研究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染料、油和水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
多组分气体吸附平衡预测的探究
偏二甲肼水溶液在3A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