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4-04-10 08:13于鑫淼刘红霞岳树锦王芊鹭韩竹凤张淑萍
护理学报 2024年5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学思政

于鑫淼,刘红霞,岳树锦,王芊鹭,韩竹凤,张淑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2488)

2020 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指出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课程思政的建设及研究方兴未艾。 精神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必修课程,既要培养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又要培养护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职业技能[2]。 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学要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是目前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它是以学生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持续改进的教学模式[3]。 我学院“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过去采取单向输出模式, 不利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本研究将OBE 教育理念贯穿到“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过程中,以期实现精神科护理学专业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的目标。

1 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某医学院校308 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均经国家高考统招录取。 其中男生51 名,女生257名;年龄19~21 岁;对专业的喜爱程度:非常不喜欢13 名(4.2%),较不喜欢14 名(4.5%),一般162 名(52.9%),比较喜欢146 名(47.4%),非常喜欢30 名(9.7%)。

2 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1 构建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指出,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目标是要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护理学类专业人才。 每门课程都应有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4]。本研究选用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 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精神科护理学》(余雨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出版)。 《精神科护理学》包括14 章共二十余种精神疾病,在精神科护理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经过课程组教师多次讨论,将“绪论”、“精神障碍的病因”、“神经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进食障碍”、“神经发育障碍”、“急危状态的防范与护理”这9 章进行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思政改革。深度挖掘各章节中的思政元素,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法制意识、 职业道德修养、 科学探索精神等构建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OBE 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护生在工作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具备大爱无疆的护理精神;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道德、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能够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使命感,树立理想信念;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合理决策的能力。 具体详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理学各章节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和OBE 素养目标

2.2 设计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传统的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方法采取单向输出模式,忽略了让护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过程,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课程组教师基于OBE 理念深挖各章节课程思政元素,采用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视频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护生独立思考能力,还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渗入到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

2.3 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形成性考核方案改革 OBE 理念下的形成性考核方案不仅重视成果, 同时注重实现学习成果的内涵。 因此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考核中增加思政德育目标的考核, 采用结果导向模式, 利用阅读报告、案例分析、见习体会报告、小组报告等形式体现产出结果,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学习成果的内涵考核。

2.4 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护生对教学的评价。问卷由2 部分组成:第1 部分为自行设计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调查问卷,包括总体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设计形式的评价、思政元素对护生思想政治教育程度3 个维度,共17 个条目;第2 部分为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由Arthur 教授[5]编制,由杨桂荣等[6]汉化。 该量表由领导、技能、灵活性、满意度、沟通交流5 个维度组成,共30 项条目,每项条目均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1~4 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越高。问卷总分为30~120 分,总分>75 分、条目均分>2.5 分表明专业态度积极。 该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分半信度为0.86,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8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 结果

3.1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3.1.1 护生对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大多非常认可和支持 93.2%的同学认为教学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94.5%的同学认为教学实现了对他们思想的启迪与价值引领,93.2%的同学认为教学能提升他们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95.4%的同学认为“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将人文素养融入课程,重视实践创新,91.6%的同学认为“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提升了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详见表2。

表2 护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结果[n=308,(名,%)]

3.1.2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形式对护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形式中, 案例引入对护生的价值观影响最大,其次为医家故事和理论知识,具体详见表3。

表3 教学设计形式对护生价值观的影响(n=308)

3.1.3 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元素对护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本课程在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法制意识、科学探索精神、职业素养、政治认同等方面实现了对护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具体见表4。

表4 思政元素对护生思想政治教育程度(n=308)

3.2 护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总体趋于积极乐观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自尊、情感及专业行为取向,是护理人员所奉行的一种价值观和信念[7]。 将其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可以反映出“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对护生在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中护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得分情况见表5。

表5 护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评分(n=308)

4 讨论

4.1 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对于思政课程这样的显性教育,课程思政则属于隐性教育。我国思政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中的比例并不高, 而专业课的比例则占到80%,因而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起来,具有重大意义[8]。 本研究显示有93.2%的同学认为教学改革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 可能原因是课程组教师专研教材,深度挖掘“精神科护理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OBE 素养目标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入思政教学, 并多采用真实案例和名人故事等正向积极的榜样作用,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94.5%的同学认为教学改革实现了对护生思想的启迪与价值引领,95.4%的同学认为教学改革将人文素养融入课程,重视实践创新。可能原因是本课程将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 教师带领护生们去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见习活动, 护生能在临床带教老师良好的言传身教下学会如何与真实的精神疾病患者面对面的互动,护生在见习结束后书写见习体会报告,他们从认识到实践,再到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收获。结果显示教学改革在理想信念方面,对82.8%的同学有较大甚至非常大的帮助。 93.2%的同学认为教学改革提升护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本研究中课程教师采用的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以及视频导入等教学方法,注重让护生体会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过程,能够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做到了课程思政在培养人才中的引领作用。例如在“绪论”章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厘清中医精神病学发展史,通过思维导图、综述或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呈现进行课堂汇报,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护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习中医传统文化,激发护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传统的护理教育教学方法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操作技能的熟练应用,对于护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在引导护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所欠缺[9]。 而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习者获得亲身体验,从而产生新的认识、情感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过程[10]。 本研究在“神经认知障碍”章节中设置情景体验,护生通过情景体验痴呆患者感受,思考医护人员如何与这类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开展人文关怀。 在见习过程中,让学生相互练习使用约束带,体会约束与被约束两种不同情景。 让护生切身体会作为护士和病人两种身份的感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态度。

4.2 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护生培养积极的专业态度和职业素养 本研究中护生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评分为(88.02±8.94)分,且各条目均分>2.5 分,与75 分界值对比,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总体趋于积极乐观,这与张秀婷等[11]的调查结果相似。 其中护生的专业满意度维度得分最高(24.73±2.63)分,这充分说明了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一般资料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在教学改革前有61.4%的同学对护理专业感觉一般或不喜欢, 而在课程结束后有91.6%的同学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了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并且在职业素养方面对91.9%的同学产生了较大的帮助。 很多护生在见习体会报告中反思到:经过见习,改变了他们之前对精神病院阴森恐怖的刻板印象, 精神病院同样有着灿烂的阳光和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 患者在医院里甚至有着更多的娱乐休闲健身项目; 看到了带教老师们和精神疾病患者如同亲人一般的关系更加让他们体会到了为什么精神专科护士角色里有“家人的替代者”这一特殊的角色了, 这让他们对将来自己从事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期待; 认识到了精神科护士照顾患者可能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 这就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 他们的工作对于社会的精神卫生健康至关重要。 护生的专业认同度越高表明他们越愿意从事护理工作。 因此,基于OBE 理念的“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价值感,有助于为国家卫生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

5 小结

课程思政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旨在通过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互结合, 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12]。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 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本研究将OBE 理念贯彻到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中,注重“以护生为主体,以产出为导向”,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最终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者同行并重。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课程思政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需要在后续研究中持续改进并不断完善;育人先育己,课程思政的实施给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还应提升自身思政水平和意识。后续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制定规范的教师政治培养并纳入其中,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精神科护理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