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4-04-11 10:59杨贤超杨维磊张广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山东省载荷高质量

杨贤超,杨维磊,张广源

(1.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325024;2.空军勤务学院,江苏 徐州,320300;3.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引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判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为深入贯彻和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山东省提出了“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八大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山东高质量发展水平。但是由于各区域的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发展路径等不同,当前山东省仍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各区域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基于这一背景,结合山东省地区人口规模、经济体量较大,属于农业大省,资源物资较为丰富以及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等特点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20 年山东省16 个地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寻找其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对地方政府更好地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理念,修正其发展策略,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而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严格按照科学性、可获得性、可量化性及可推广应用性的原则,坚持全方位诠释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属性、理论内涵及基本功能的思路,在借鉴王凯、姚正海(2020)[1]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生态文明、以人为本、城乡建设和文化建设”等6 个维度,包含12个一级指标、25 个二级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山东省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山东省16 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年份为2020 年。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21 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各地市统计年鉴、《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地方调查大队统计的相关数据。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高质量发展是动态的、复杂的多维性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多维指标体系的研究大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主成分分析法很难清晰地解释所选主成分的真实含义。相反,孟祥兰、邢茂源[2]利用加权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时发现,因子分析法能够很好地解释各因子的现实含义,而且实现了简化模型的效果。本文借鉴了他们的研究经验,选择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16 个地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其基本模型为:

1.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假设样本数为n,指标个数为p,X=(X1,X2,X3,...,Xp)为随机向量,公因子为F=(F1,F2,F3,...,Fm),则其基本因子模型公式为:

其中,A=(ɑij)称之为因子载荷矩阵,ɑij为因子载荷,它表示公因子Fi和变量Xj的相关系数,ɑij绝对值越大(即|ɑij|≦1),表明公共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依存度越高。ε为特殊因子,它表示公因子以外的影响因素所导致的变量变异(不能被公因子解释),在实际分析中可以忽略不计。[3]

(三)实证过程及分析

1.实证过程

(1)指标相关性检验。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借助SPSS26.0统计分析工具[4],对上述六大领域的相关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测。

由KMO 检验和Bartlett 球形度检测结果可知,6 个维度的KMO 值分别为0.573、0.541、0.542、0.628、0.719 和0.500,均大于或等于0.500,同时Bartlett 球形度检测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0。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指标的相关性较高,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2)确定主成分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根据初始特征值与总方差解释,按照累计贡献率超过85%的原则,发现前6 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738%,这说明前6 个主因子能反映原有25 个指标项中的绝大多数信息。具体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初始特征值与总方差解释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3)建立主因子载荷矩阵。为了更好解释主因子所表达的实际含义,建立了6个主因子的载荷矩阵,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获得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旋转后的主因子载荷矩阵(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

(4)对主因子进行命名。通过表3信息可知,6 个主因子分别在相关指标项目上占有较大载荷。F1在X1、X7、X8、X10、X16、X17、X20、X21、X23上的载荷较大,这说明地区在创新发展、民生改善、城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就命名为区域发展成果因子;F2在X6、X9、X11、X13、X14上的载荷较大,揭示出地区在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状况,就命名为区域发展协调因子;F3在X3、X4、X18、X24、X25上的载荷较大,反映了投资、消费(包括文教方面的消费)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刺激拉动情况,就命名为区域发展拉动因子;F4在X15、X20、X24上的载荷较大,反映了该地区城乡建设及环境治理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推动作用,就命名为区域发展推动因子;F5在X2、X18、X19上的载荷较大,说明地区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投资潜力很大,就命名为区域发展潜力因子;F6在X3、X22上的载荷较大,证实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对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建设具有显著成效,就命名为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成效因子。

(5)公式推导与计算。由表3 的输出结果可以推导出变量Xij表示的公式:

根据基本因子模型公式可以把上式的载荷矩阵A表示为:

然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转换—计算变量。以样本得分为目标变量(用Scores 表示),以主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值,列出数字表达式,即Scores=FAC1_1*0.32375+FAC2_1*0.16089+FAC3_1*0.11557+FAC4_1*0.09627+FAC5_1*0.08615+FAC6_1*0.08475。计算出Fij的得分(F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个公因子的得分)。计算出样本得分后,再根据样本总得分模型公式

来计算样本总得分。式中,Si表示第i样本综合得分值;F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个公共因子的得分;wj表示第j个公共因子的权重(可以用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来表示)。具体输出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山东省16 个地市高质量发展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

2.实证分析

在区域发展成果因子F1方面,东营市领先于全省其他城市。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在创新发展方面,东营市2020 年的创新产出率达到32.11%,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济南市和青岛市;东营市城镇化率较高,2020 年达71.45%,全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 万多元,位居全省第三。东营市在创新发展、改善民生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在区域发展协调因子F2方面,德州市遥遥领先其他城市。首先,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鲁西北重要的工贸城市、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2020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84.05 亿元,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49.2%,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42.7%,拉动GDP 增长1.5 个百分点。其次,德州市是中国冀鲁交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依托便利的交通枢纽,2020 年德州市进出口净额达155190 万美元。最后,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德州市城市整体环境干净、整洁、优美,2018 年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因此,德州市在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在区域发展拉动因子F3方面,聊城市和淄博市综合得分靠前,说明投资、消费(特别在文教方面的消费)是拉动这两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聊城市和淄博市都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市是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交汇地,淄博市是齐文化的发祥地,这两座城市文化底蕴深厚,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文教消费的支出。其次,这两座城市属于人口大市,其中聊城市2020 年常住人口达500 多万,淄博市也达到了470 多万,常住人口多也是拉动消费、刺激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两座城市在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拉动和促进作用。

在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成效因子F6方面,烟台市总得分排在首位。首先,烟台市属于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首批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一带一路”重点建设港口城市,对外贸易较发达,2020年进出口净额达1028637 万美元,位居全省第四位,仅次于青岛市、临沂市和威海市。其次,烟台属于人口大市,截至2020 年,全市常住人口达700多万,但该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有39306元,位居全省第三位,仅次于青岛市和济南市,其中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434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0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2:1。最后,在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例方面,2020 年该市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例为8.71%,农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例为8.44%,从城乡对比可以看出,城镇与乡村差距不大。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烟台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由此可见,山东省16 个地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现实问题。

三、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山东省16个地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现状,结合山东省16个地市的区域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建议。

以青岛市为首的地区:第一,要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以及“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战略要地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二,要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第三,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第四,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山东“数字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或样板;第五,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在项目合作、经济合作、贸易合作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以此带动其他地区高质量发展。

以淄博市和济南市为代表的地区:第一,要大力发展地区的优势产业,如济南市的旅游产业和制造装备产业,淄博市的石油化工产业等,同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数字化转型;第二,充分利用交通及地区资源优势,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圈的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中;第三,在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自身扩大消费、投资需求,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第四,加快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速度,打造符合地区特点的数字经济产业群,推进地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东营市、烟台市为代表的地区:第一,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如青岛市、济南市等的合作,提高招商引资力度,制定高层次人才和资金引进机制,为地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第二,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三产的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在三产领域的转化效率;第三,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如烟台市的文旅产业、东营市的石油化工产业,提升产业规模与核心竞争力,围绕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进程及投资消费结构合理化,把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以德州市、潍坊市为代表的地区:第一,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抓住发展机遇期,利用对外出口的新平台,加大对外出口量,提升对外服务质量和水平;第二,要加强与东部沿海城市的合作与联系,加快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和服务水平;第三,要围绕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大对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与发展,进而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以临沂市、菏泽市为代表的地区:第一,要转变发展理念,积极对传统产业与行业进行优化升级,打造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增长极;第二,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技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速度;第三,要加强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氛围;第四,要大力发展地区的优势产业,如临沂市的对外批发等服务产业,菏泽市的牡丹花卉培养、销售以及花卉文化的交流产业,加强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升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与质量。

四、结论

本文从“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生态文明、以人为本、城乡建设和文化建设”等6个维度,借助SPSS26.0 统计分析工具,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20 年山东省16 个地市的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16个地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现实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地区特点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由此得出:要想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质量,就需要在充分发挥各区域在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地区位置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更应该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深化区域间特色领域的融合,以此来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提升区域间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5]

猜你喜欢
山东省载荷高质量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山东省即墨市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