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伤口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

2024-04-11 02:17邹丽嫔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9期
关键词:正性创伤性换药

邹丽嫔

福建省建瓯市东游中心卫生院,建瓯 353123

换药是外科门诊的基本工作之一,是整个外科护理人员应掌握的首要技术。有研究指出[1],在患者换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对不同创面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而且还需根据患者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但所有护理中均需包括心理护理[2]。当前非药物干预缓解疼痛越来越受到关注,正性暗示语言干预为积极的心理疗法,主要是指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诱导患者心理、行为改变[3],已有研究证实[4]该方法能够缓解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和应激反应,但其在换药护理中的应用报道较少见。

本文所要探讨的这种非药物手法,也就是以亲切有效沟通中的暗示性语言、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具有引导性的换药视频为背景,或是营造情景,通过丰富的护理技巧,最终帮助患者从心理上减轻疼痛。然而其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所有可能出现创口换药疼痛的患者都需要心理暗示,对于看似换药时疼痛程度不明显的患者,更应该基于丰富的经验查看其是否需要心理暗示,而非根据患者主观认为自己是否会疼痛进行。这主要是很多患者由于对于疾病疼痛感表现的羞耻,在换药时并没有将剧烈疼痛告知医护人员,这种情况虽然看似无必要加以关注,然而剧烈疼痛往往预示着某些异常状况,医护人员有此认识是很有必要的。针对于这一些患者,则需要更加特殊的进行正性语言暗示,而这一点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本研究选择68 例创伤性伤口患者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探究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伤口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 年9 月至2023 年6 月在卫生院外科门诊接诊有换药需求的68 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创伤定义的各类创伤性伤口。②伤后受创后首次换药。③年龄大于18 岁。④可配合研究和相关量表调查。排除标准:①入组前3 天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②伤口为慢性伤口或肿瘤伤口。③对疼痛高度敏感的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随机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27 例男,7 例女;年龄23~67 岁,平均(46.26±13.81)岁;伤口类型:23 例机械性损伤,2 例Ⅱ度烫伤,9 例切割伤。观察组:24 例男,10 例女;年龄19~68 岁,平均(41.91±13.65)岁;伤口类型:21 例机械性损伤,3 例Ⅱ度烫伤,10 例切割伤。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换药操作均由同一名换药操作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完成,以排除因换药技术不同而引起不同程度疼痛的干扰。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护理,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伤口消毒、冲洗、敷料覆盖固定包扎等,在换药期间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配合度实施给予语言安抚。换药结束后叮嘱患者下次换药时间,日常伤口护理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具体以PDCA 循环模式进行正性暗示语言护理。

第一,P(play):计划并评估患者所需要进行的正性暗示语言护理要求和内容。

为了增强本次正性暗示语言护理效果,以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为小组组长,建立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小组。其中在评估方面主要评估患者是否对疼痛敏感,以及是否将这种疼痛感表现出来。除此之外,在评估以往在疼痛方面有哪一些护理经验或者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疼痛,综合之后将具体的护理内容归结为以下几点。①音乐干预:根据患者伤口部位,指导其选择舒适的体位换药,并在咨询患者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音量设置在50~60 dB,在音乐背景下进行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和换药。②节律性呼吸:换药前指导患者闭上双眼,放松全身肌肉,进行腹式呼吸,经鼻孔缓慢吸气,再从口腔中缓慢呼出,在此过程中放空记忆,注意胸廓起伏、腹部、肩部运动情况,5 min 后指导患者缓慢睁开眼睛。③暗示性语言诱导:a.换药前:护士与患者进行正性暗示性问答,例如:护士问患者“你猜换药需要多长时间?”患者回答后护士明确告知,“换药工具已准备好,而且伤口敷料较为干净,换药操作简单,你配合度高,听两首歌即可完成换药”。护士问患者:“你认为换药难不难?”,患者回答后,护士告知换药对伤口消毒、冲洗、盖上敷料固定包扎即可,步骤简易,而且伤口在清创处理良好,操作难度不大。b.换药期间:护士与患者讲述每日换药量,如“这种伤口换药我每日或每周负责换药XX 例,换药流程我已经非常熟悉了,而且你的伤口愈合情况……(告知伤口愈合程度),换药后伤口会愈合更好”等。

第二,D(do):按计划进行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创伤性伤口换药护理。

在实际实施正性暗示语言对患者进行一些疼痛干预的首要条件,是医师或护理人员明确认识到这种语言暗示所带来的重要效果,而在这一方面需要经过帮助培训和学习,通过文献或实际案例引导医护人员群体认识的暗示语言在创伤性伤口患者换药疼痛减轻方面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计划进行过程中,也要有专门进行计划实施度核查人员,譬如将整个护理中的每一个正性语言暗示策略进行责任到人,让其进行具体的引导和实施。而专门进行核查的人员,则以定期抽查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既包括具体进行实施的情况,也包括对患者所造成的实际影响,通过多方面考核规定出奖惩措施。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实施度差和效果较差两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培训。对于实施度较差的医护人员,使其跟随观察其他经验丰富者是如何采取整个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的操作流程,一般通过大量观察后就可以将整个流程熟记于心,然后可以帮助进行模拟实验,也就是由医护人员担任患者进行情景模拟,帮助其达标。而如果实施度足够,但是具体效果较差的情况,则需要进行医护人员的内部讨论,分析到底是因为患者个人原因,还是在医护工作方面出现问题,进而进一步分析进行解决。

第三,C(check):检查在实施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创伤性伤口换药疼痛护理中出现的问题。

需要认识到无论是计划还是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给出的经验分享,都并不是能实际进行完全照搬的实践,这是因为每一位患者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所进行的应对手段必然有所不同。譬如在疼痛方面,女性患者相比较于男性患者,其实耐受度更高,而常识则认为女性患者疼痛耐受度低,其实恰恰相反,然而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个别女性明显有着疼痛敏感的情况,这是必然的。因此在临床时一定要综合评估好患者的具体感受,避免还未达到效果就开始进行创伤性伤口的换药,而使之前所进行的正性暗示语言干预效果化为乌有,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紧张焦虑,而使下一次换药的疼痛度明显上升。除此之外,一定要着重认识清楚,在整个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创伤性伤口换药疼痛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患者,也就是一定要确保患者的疼痛感受在语言暗示下明确降低,而不是根据诊疗计划或者经验分享等,认为这样一定会使患者疼痛度减轻,这是需要重视的,不能一味的过度依赖自身的诊疗经验,而是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主”。同时在诊疗过程中,无论是面对男性还是女性,尽量不采取对比性语言,比如“之前的小孩在换药时都没有说痛,放心,肯定不疼的”或者“刚才的女性患者也没啥感觉的,不要紧”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为了掩饰自己疼痛而产生羞耻性,最终选择掩饰真正的自身感觉,这些都是需要护理人员认识并深入了解的。

第四,A(act):反思并在循环护理模式中改进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创伤性伤口换药疼痛度计划。

以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在诸多实际换药过程中,采用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创伤性伤口疼痛,是明显取得一定效果的,然而实际换药过程中,医护人员仍然存在语言方面的僵硬性,相对来说主要是护理人员的心态没有完全转变,明显在很多护理过程中,仍然秉持传统的以疾病为主、以疼痛为主的护理方式,因此而明显忽视了护理的主体,也就是患者这个人的存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不仅是要在书面语言进行认识,更是要在护理实际行动中落实。虽然确实对于大多数患者可以套用正性暗示语言干预的模板,让患者有一点亲切感,然而实际临床大多数敏感的患者,反而会因此而感到不适,因为这种套法并没有深入地与患者产生共情,反而因此使患者出现了隔膜。因此具体实施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创伤性伤口疼痛的护理中,也就导致了相对效果较差的情况。然而实际上,这一群体因其敏感性在疼痛感受度方面就更高,也应该是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创伤性伤口疼痛度护理的重点人群,反而这一类型人群在护理下疼痛度减轻不明显,就表明暗示性语言干预护理实施的有效性仍然有待商榷。

以上4 个环节是PDCA 理念引导下进行,而为了保障本次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则采取不断循环的模式,将4 个环节以一个月或两个月为周期,进行小组会议,并反思期间出现的问题,然后讨论如何能够有效改进正性暗示语言干预护理计划,然后将讨论结果直接实施,进行下一阶段循环,查看其效果,并进一步观察对于患者疼痛度的具体影响。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情况 于换药前、换药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换药前、换药时的疼痛感觉进行评分,分值为0~10 分,其中0 分无痛,1~3 分轻度痛,4~6 分中度,7~10 分重度,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

1.3.2 换药恐惧感 于换药后调查患者在换药过程中出现的恐惧情绪情况,恐惧程度分级评定标准[6]如下。Ⅰ级:无恐惧,或轻微恐惧,但无回避行为;Ⅱ级:有恐惧情绪,且有试图回避行为;Ⅲ级:恐惧情绪明显,患者尽量回避,需要护士劝慰。

1.3.3 换药依从性 于换药完成后评价,依从性评定标准[7]如下。完全依从:定时到医院换药,且在换药过程中主动配合换药;部分依从:不按照医嘱定时回院换药,延迟换药,而且在换药时有抗拒行为,经劝慰后方配合换药;不依从:不按时到院换药,而且换药时拒绝完成换药。

1.3.4 换药工作满意度 应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主动服务、换药操作技术、健康教育3 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采用3 个等级评价,1 分不满意,2 分基本满意,3 分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软件,计数予以例数、率描述,经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予以±s描述,两组间对比予以t检验,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换药前、换药时疼痛分值对比 换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时,观察组疼痛VAS 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换药前、换药时疼痛分值对比(分)

2.2 两组换药恐惧感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换药过程中出现恐惧情绪的人数与占比低于对照组(Z=2.290,P=0.022),见表2。

表2 两组换药恐惧感对比 [例(%)]

2.3 两组换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的换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Z=2.166,P=0.030),见表3。

表3 两组换药依从性对比 [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主动服务、换药操作技术、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换药为伤口治疗的常用侵入性手段,患者在换药过程中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感[8]。对于减轻伤口换药疼痛的方法,国外发达国家主要应用无创敷料、使用局部麻醉药物等,但受药物影响有研究报道这些镇痛方法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高,而且会增加患者的诊疗费用[9]。国内考虑到经济、技术等因素也较少在伤口换药时应用药物镇痛,故探索非药物干预措施是目前临床改善换药疼痛的研究热点。

目前来说,实际上我国针对创伤性伤口患者换药疼痛的减轻方面,大多数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正性暗示语言,只是并没有将经验集合起来,而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有自己不同的正性语言暗示风格。这是相比较于国际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医护人员更加重视为患者在经济方面有所节省,因此在具体进行创伤口患者换药过程中,在专门的换药房里会着重保护患者隐私的同时,还会尽可能地对患者进行注意力的干预。比如询问患者生活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关于疾病情况等,一旦明确察觉到患者注意力分散时,尽可能以最快的手段进行换药。很多患者都是在一晃神之间,已经到了换药尾声,等感受到疼痛感时,其程度已经有所下降,而这种正性暗示语言,其实在临床各种具有疼痛性医护措施,而又不能采用麻药或止痛药的情况下,是极为常见的,而在实际应用中也被证实效果卓越。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并不是根据文献凭空开凿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而是将已有医护人员的经验丰富并整合起来,然后有计划有目的、有理论支持的进行患者的创伤性伤口疼痛度减轻,也就是使其实际有效进行应用。

相关研究报道[10],疼痛感知与人体注意力、意识密切相关,如果在换药时能够强化正面意识,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有助于升高疼痛阈值。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医护人员通过应用委婉、隐蔽的语句向患者传递疾病诊疗相关信息,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方法,进而缓解不良情绪。音乐疗法为心理干预内容之一,主要是指利用音乐对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紧张情绪,在诊疗服务中能够对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音乐作为背景实施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换药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 分值以及恐惧情绪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换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在减轻创伤性伤口患者换药疼痛、心理应激方面以及提高定时换药依从性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第一,临床实施的常规换药护理方法是医护人员在换药时予以患者安抚性语言,此种情况往往会让患者认为这些都是“自我安慰”,难以引起患者共情,有的还会排斥心理疏导。而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是医护人员通过正常聊天交流让患者获得换药及伤口愈合相关信息,认为这聊天是有效真实的,使其在获得正性信息后下调自身恐惧、紧张感,建立积极的治疗理念,提高伤口早日愈合的信心。而且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时的聊天还会转移患者对换药的注意力,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第二,在换药期间门诊室内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这有助于刺激颅内分泌内啡肽,促进其心情愉悦,在此情况下实施正性暗示性语言能够促使患者配合护理、换药等工作,进而提高换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伤口患者换药时实施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换药恐惧感和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正性创伤性换药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