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带蒂皮瓣术患者接受渐进式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4-04-11 02:17吴国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9期
关键词:渐进式手部外伤

吴国花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中医院,南平 353000

因人体手部长期裸露在外,故手外伤是常见症状[1]。对于严重手外伤者,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手部修复手术[1]。带蒂皮瓣术是常见手术方式,不仅可对手部创面进行及时的修复,还可手指再造、促进手部血运顺畅,对恢复手部功能有积极作用。但带蒂皮瓣术创口血管创建需3~4 周时间,期间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加上患者术后需长期功能锻炼才能恢复。所以,给予手外伤带蒂皮瓣术的护理非常重要,以确保皮瓣成活率及肢体功能康复渐进式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上对时间和方法的延展,根据患者不同阶段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以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2]。本文就对手外伤带蒂皮瓣术患者接受渐进式护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为促进手外伤带蒂皮瓣术的疗效提供护理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1 年10 月至2023 年10 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外伤带蒂皮瓣术的患者7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因碾压、撞击、交通事故等导致的外伤;均做带蒂皮瓣术;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心、肝、肾脏器损伤严重;近期有镇痛药物史;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研究经医院伦理委会审核通过后开展。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 例。对照组年龄20~59 岁,平均(33.2±3.2)岁,男性19 例、女性16 例;研究组年龄21~60 岁,平均(33.5±3.4)岁,男性20 例、女性15 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住常规病房,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遵医嘱用药,监测生命体征、皮瓣情况、创面愈合、并发症,若有异常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并进行常规康复活动指导。

1.2.2 研究组 采用渐进式护理:①实施渐进式护理模式。将患者换住到渐进式护理病房,配备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实行24 h 陪护责任制管理及8 h、16 h 的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对患者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向患者介绍医护团队,并告知常规事项。②环境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院内环境。病房保持整洁、干净、通风,温湿度适宜,定期紫外线杀毒,尽量减少人员流动。③心理护理。手外伤多为突发,患者面对异变又担心预后,易引发不良情绪。应做好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交流,并多讲解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疏导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④体位护理。为避免患者习惯性使用患肢造成二次伤害,将患肢固定在胸前,并于患肢下垫软垫,使其与心脏同高,避免患肢下垂影响血液循环产生疼痛。加强对患肢固定情况的巡视,尤其是夜间,避免皮瓣区受压或拉脱。可帮助患者定时按摩患肢,以促进血运。⑤疼痛护理。向患者讲解镇痛方法、疼痛对机体和疾病的恢复影响,使其了解疼痛,积极配合护理,减轻思想负担。可经暗示分散法、听音乐及患者感兴趣的娱乐活动等方式转移分散患者的疼痛关注度。也可通过按摩、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感。⑥密切观察移植皮瓣。包括皮瓣的颜色、皮温、张力、毛细血管反应、伤口敷料、肿胀情况,尤其是术后6~8 h 内。并做好血液灌注情况及动态变化记录。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和抗凝药物,同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处理。手术48 h 内每间隔2 h 观察皮瓣情况,术后3~5 d内,每间隔4 h 观察皮瓣情况。⑦换药包扎护理。每天清洁创口,及时更换敷料,做好皮瓣换药包扎护理。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包扎松紧适宜,注意观察皮瓣蒂部是否出现扭曲、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红肿,避免过紧压迫皮瓣、过松引起滑脱。皮瓣成活后,对皮瓣蒂部与皮瓣远端部位的污垢用蘸取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确保清洁。⑧预防感染。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遵医嘱用抗生素药物,记录使用情况与出血情况。每天更换敷料,保持皮肤和切口干燥,避免感染。密切观察皮温变化,术后皮温较低,3 d 内可恢复,移植组织皮温为33~35℃,若升高或患者自诉有刺痛感,应考虑感染,做好及时应对处理。⑨血管危象护理。术后48 h 内最易出现,包括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应做好皮肤、皮温、张力、指体、毛细血管充盈的观察。出现血管危象后作保守治疗,排除可能造成血管危象的原因,如怀疑血管栓塞者可采用尿激酶。对反复性痉挛、疑似血管栓塞行手术探查。⑩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刺激胃肠功能。以丰富维生素及高蛋白质食物为主,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取,以增强抵抗力,促进创口愈合。并多食瓜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⑪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术后时间和情况进行6 阶段的循序渐进功能锻炼。a.第1 阶段(术后1~2 d)。患者会因麻醉效果过后有严重的疼痛感,为缓解其疼痛及避免其因疼痛制动影响血运,应指导其进行患侧前臂、上臂、肩周的按摩,每日2 次,每次10 min。b.第2 阶段(术后3~6 d)。此时患者有一定的恢复,可协助其取健侧卧位,用健手稳住皮瓣区进行耸肩及转肩活动,注意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增大,每日3 次,每次10 组。c.第3 阶段(术后7 d~断蒂前)。此时患者恢复较佳,可指导其自然坐位,主动活动肩关节,做耸肩、屈伸、内外旋、外展内收活动,注意动作轻缓,自小幅度逐渐增加到最大幅度为止,每日2 次,每次10 组。d.第4 阶段(断蒂术后~拆线前)。此时患者的手术效果渐显,应指导其做肩关节运动,直立前倾上体,双手做宽于肩的四方位摆动,每日2 次,每次30 min。e.第5 阶段(拆线后):此时期最重要是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可做握拳、腕关节旋转、屈伸手指、拇指对指活动,每日2 次,每次20 min。同时配合旋转肩关节活动,每日2 次,每次10 min。f.第6 阶段:此阶段手部功能逐渐恢复,可借助石球、橡皮圈等进一步恢复手指灵活性。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VAS 评分量表对术后即刻及术后3 h、6 h、12 h 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VAS 评分为0~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疼痛剧烈难忍,得分越低越好。②比较两组各项关节活动情况。观察患者术后10 d的肩屈曲、肩外展、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情况,记录其活动度。各项关节活动度范围为0°~180°、0°~180°、0°~150°、0°~160°。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伤口溃烂、伤口感染、血压不稳、肩关节僵硬、急性肩周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做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段的VAS 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即刻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3 h、6 h、12 h 的VAS评分均呈现出逐渐式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的关节活动度比较 研究组的肩屈曲、肩外展、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关节活动度比较(°)

2.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手是人体重要的活动功能器官,由皮肤、神经、肌腱、血管组织等构成[3]。若出现手外伤,不仅会引起严重疼痛,还会影响手部外形及活动功能,不利于正常工作生活。临床对手外伤主要采取皮瓣移植术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效果好的特点[4]。但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会影响着患者的活动、睡眠及创口愈合。所以,应做好创口肿胀、出血、感染、皮温变化等的监测,预防不良并发症。且术后患者患肢需进行长时间的固定制动,使肩关节缺乏自主活动,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失用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由此可见,对手外伤带蒂皮瓣术的护理尤显重要。

常规护理是根据传统护理流程、针对患者的常见症状开展的护理模式,其被动性较强,缺乏护理主动性、层次性,忽略了患者的主体位置。虽然能取得一定护理效果,但与当下多元化的护理需求不相匹配[5]。随着护理理念的发展,护理模式不断创新,渐进式护理逐渐受到普及。有学者对手外伤带蒂皮瓣术患者进行渐进式护理研究显示,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 h、6 h、12 h 的疼痛情况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肩屈曲、肩外展、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背伸等各项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更好;研究组伤口溃烂、伤口感染、血压不稳、肩关节僵硬、急性肩周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研究结果与前述学者一致。结果说明,渐进式护理对手外伤带蒂皮瓣术患者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分析其原因:首先,渐进式护理模式首先对患者开展了病房集中护理模式,配备经培训后的专业陪护和护理人员进行全天责任制管理及轮班护理,根据患者需要提供护理。并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对在不同恢复阶段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及康复措施,让患者得到主动性、预见性、层次性的护理干预,以促进创口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其次,渐进式护理更加注重护理细节。通过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有效减少心理应激引起的疼痛及不适。通过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减少体位不当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经转移注意力、按摩、热敷等方法以缓解疼痛。并通过密切观察移植皮瓣、换药包扎护理、预防感染、血管危象护理、饮食护理等,尽可能地消除潜在隐患,减少及避免并发症发生。最后,渐进式护理可根据患者的术后不同阶段恢复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逐层递进功能锻炼,其层次性、针对性更强[7],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加速患肢血运及血管重建,促进创口愈合,及早进行功能活动,避免关节失用,使肢体功能得以良好恢复,减少急性肩周炎等并发症,对维持手部及肩功能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手外伤带蒂皮瓣术患者接受渐进式护理对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并发症降低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渐进式手部外伤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