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对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效果分析

2024-04-11 02:17孙丽娜吴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9期
关键词:体重儿初乳针对性

孙丽娜,吴婷

厦门弘爱妇产医院新生儿科,厦门 361000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 g 的新生儿,由于这部分患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时间短,机体抵抗力低下,因此与正常足月儿相比更需要细心呵护和特殊的医疗关怀。比如肠内外营养结合过渡到全肠道营养,以促进患儿生长和发育。然而,由于生理和解剖特点的不完善,这些早产儿往往在进食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如胃排空延迟、肠道易感染、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不良等[1]。为了更好地保障患儿的健康,护理人员采取一系列措施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正常状态。初乳滴注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措施,能够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胃排空功能和胃肠道健康[2],且初乳含有丰富的多种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物质及营养物质,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免疫系统发育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临床表明,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更有利于识别和解决早产儿喂养中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患儿获得适当的支持和医疗干预,以促进健康的生长和发育,然而,当前临床关于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对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效果的研究报道还相对较缺乏[3]。为此,本文选取2020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的60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对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效果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的60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近似,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本组患儿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均与《儿科学》(第8 版)中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诊断标准[4]相符;患儿在出生24 h 内转入NICU;产妇在新生儿出生24 h 内能够提供初乳。排除标准: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伴有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合并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疾病者;存在脑室内出血;产妇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者。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常规实施静脉营养支持、保暖、鼻饲喂养、预防感染等基础干预。对照组患儿在基础干预的同时予以初乳滴注,具体方法如下:在出生第2 天至第6 天给予舌下黏膜滴注初乳干预,每两个小时1 次,每次滴注的剂量为0.2 ml,每天12 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患儿基础上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早期喂养策略:在早产儿入院后的前3 h 内,排除喂养禁忌证开始母乳喂养,依据操作规范和无菌原则,通过医用棉签为早产儿提供初乳口腔护理;如果产妇没有母乳的分泌,则对患儿应用具有安全保障的捐赠母乳开展喂养。单次喂奶的量根据婴儿的实际胎龄和出生体重确定,通常在出生24 h 内开始进行微量喂养,首次喂养量从1 ml 开始,观察患儿有无出现腹胀或呕吐等症状,如果没有则继续采用这种喂养方式。如果患儿出现呕吐、腹胀等不耐受等症状,则需进一步明确患儿是否存在喂养不耐受、感染加重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

第二,袋鼠式护理:鼓励产妇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积极参与到患儿的护理中,如早期可进行床边抚摸,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袋鼠式护理。预先为产妇讲解各项注意事项,具体操作如下:产妇在躺椅保持胸部裸露的仰卧姿势,将早产儿赤裸全身趴在患儿母亲胸部上,确保患儿与产妇皮肤零距离接触,产妇通过自身的手臂支撑患儿背部与臀部,保持其肢体微屈呈蛙状,调整患儿的体位使其保持舒适状况,在患儿背部覆盖干净的毛毯,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理指标、反应状况,出现异常的时候及时中止袋鼠式护理,每日开展袋鼠式护理2 次。

第三,母乳成分监测:护理人员每周开展一次母乳的成分分析,在出现异常的时候及时通过医院的营养师予以专业指导,最大限度地确保母乳的成分保持平衡;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添加母乳强化剂,以满足患儿高营养需求。

第四,促进胎粪排出:为患儿实施轻柔的腹部按摩,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合理控制按摩的力度,以不引起患儿不适为原则。

第五,体位管理:采用轻柔的手法为患儿翻身和更换体位,避免对头部造成额外的压力;充分注重俯卧位管理,预防患儿呕吐、窒息,并促进呼吸系统发育,护理人员定期为患儿翻身,保持身体各部分的发育均衡。

第六,家庭化病房照护: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为其建立家庭化护理计划,为患儿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培训;确保各项医疗设施与装备,包括温控设备、呼吸机、监测仪器等正常运转,确保婴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患儿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其理解患儿状况,减轻其焦虑和压力,增强护理信心;在病房内创造舒适、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包括温暖的灯光、柔和的音乐等,提升患儿的舒适感和康复。

1.4 观察指标

1.4.1 对比两组患儿全肠道喂养时间、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 全肠道喂养时间为婴儿能够连续吸收规定数量的母乳或捐赠母乳,并能够维持稳定的体重增长,且不出现呕吐或其他消化不良情况;全经口喂养时间为婴儿能够有效吸吮乳头或奶嘴,并能够进行正常的吞咽动作,同时不出现窒息或其他吞咽困难的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日均体重增长量大到15 g 以上[5]。

1.4.2 比较两组患儿胃潴留情况 指标包括:胃潴留次数、潴留量;判定方法如下:再次喂养前患儿胃内回抽残余胃液超过前次喂养量的50%则判定为胃潴留,对本次两组患儿出生10 d 时胃潴留次数及胃潴留量进行统计和对比;出生后的开始几天,极低出生体重儿通常经历生理适应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方面的适应过程,出生后10 d,婴儿的生理功能逐渐趋于稳定,特别是在胃肠道的适应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胃肠功能逐渐变得更为成熟[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率)[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全肠道喂养时间、全经口进奶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儿全肠道喂养时间、全经口进奶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全肠道喂养时间、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比较

2.2 两组胃潴留次数、潴留量比较 试验组患儿胃潴留次数、潴留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潴留次数、潴留量比较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多是由于产妇发生急性或慢性健康问题、多胞胎怀孕、子宫颈功能不全等原因导致早产,患儿的主要特点包括极低的出生体重、未充分发育的器官系统、高度脆弱的免疫系统以及高风险的并发症等。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往往未成熟,很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视力问题、听力损伤以及肠道问题,如坏死性肠炎。而由于免疫系统的不成熟,患儿容易受到感染,需要密切监测和抗生素治疗[7]。同时,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生命体征的稳定性较差,需要配合以非常全面细致的医疗干预,比如需要立即接受呼吸支持,包括人工呼吸机或氧气通气等,以确保足够的氧供应,从而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8]。初乳,即产妇产后1 周内的乳汁,含有丰富的抗体、维生素、矿物质和生长因子,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有研究表明,初乳中的抗体可以提供新生儿所需的主动免疫力,帮助患儿抵抗感染。同时,初乳中的生长因子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器官和组织发育,进而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长发育水平。此外,初乳还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健康[9],减少坏菌滋生,从而有助于避免坏死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0]。

专科针对性护理则是新生儿科中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专科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更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情和护理需求,从而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包括及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迅速应对并发症、母乳喂养指导、保温护理等,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1]。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儿全肠道喂养时间、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专科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分析其原因,专科护理可以更有效地监测婴儿的肠道健康和吸收能力,通过密切的临床监测,确保患儿可以更快地适应胃肠系统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加速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提高肠道适应性,减少了营养不良的风险,帮助婴儿更快地实现正常肠道喂养的转变。同时,专科护理模式下,通过专科护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更早地获得经口喂养,减少依赖管饲的时间,能够更好地帮助婴儿建立适应吞咽和进食的能力,减少吸入的风险,提高了全经口喂养的成功率,从而缩短患儿全经口喂养时间,保障患儿的营养供给,从而缩短了患儿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12]。

王雪芬等[13]表明,在专科针对性护理模式下,专科护理人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计划和监测,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促进生长和发育。初乳中的生长因子可以加速器官和组织的发育,有助于更快地实现正常的体重增长,配合以专科护理的支持,极低出生体重儿可以更快地达到正常出生体重,降低了营养不足和生长不良的风险,为患儿的发展奠定了更良好的基础。有研究报道中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患儿中应用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肠道菌群恢复。通过联合专科护理,医疗专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监测婴儿的胃肠道状况,并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调整喂养方式,如逐步引入乳酸菌和双歧杆菌补充剂,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有助于减少肠道问题的发生,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本文研究结果也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

同时,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儿胃潴留次数、潴留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专科针对性护理有利于加速胃潴留改善,分析其原因,极低出生体重儿通常面临吞咽和胃肠道功能不成熟的问题,导致胃潴留发生,即食物在胃中停滞,不能顺畅进入小肠。胃潴留会导致呕吐、腹胀、不适和吸收问题。通过专科针对性护理,医疗专业人员可以更仔细地监测婴儿的胃肠道健康,及时发现潴留情况,并采取措施减轻这一问题,比如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控制喂食速度,能够有效确保食物更好地通过胃肠道,降低胃潴留的次数,从而减少了不适和呕吐的发生,并更好地维护婴儿的营养平衡,促进正常生长和发育。王雪芬等[14]在其研究报道中称,专科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监测婴儿的胃肠道状况,可以更好地了解每次喂食后潴留的食物量,并及时调整喂养计划、减少单次喂食量,以避免过多的食物在胃中潴留,从而有助于减少潴留引起的不适,防止食物被反吸入呼吸道,减少呕吐和腹胀的发生。

综上所述,初乳滴注联合专科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加速胃潴留改善。

猜你喜欢
体重儿初乳针对性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咖啡因与低体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