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2024-04-12 19:28林桂娇
文理导航 2024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过程小学数学

林桂娇

【摘  要】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知识及发展思维的能力是其学好数学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激活思维并解决问题,在思考中锻炼思维构建知识框架。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获取知识;思维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学习一般分为知识的获得、保持及应用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知识的获得阶段,学习者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获得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要完成从知识的感知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理解过程也就是思维过程。教育中,知识的传授与思维的培养二者不可或缺,小学阶段是关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重视并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和拓展

新环境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首先,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指导。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過追问、提示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数学原理,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性问题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通过思考、试错、推理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闭合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启发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产生践行的意愿,发展思辩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这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出假设、尝试解决方案,并追求多种解决途径的探索。解决启发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与加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启发性问题,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同时,教师也需要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更加活跃和有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动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挖掘,实现对知识的深入思考与拓展。为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讲解,使得学生在自身的判断力下构建合理的学习结构,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在摸索规律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尝试多种解决途径,丰富学生解题思维训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为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的解题理论,通常会通过题海展示或套用公式的方式解题,此种方法不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是单纯地以机械式解答数学应用题。唯一的、标准的解题答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逐渐意识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会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条件入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的解决方法,促进他们的思维交流和合作,在彼此间思维方式与解题灵感相互碰撞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活学活用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其具备多种解题思维,展现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要基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差异、学习方法有所不同,提供多种解题途径,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更加丰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备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要从不同思维角度解题,并且要扎实灵活地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小学生的短板,数形结合最大的优势在于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之一,利用画图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学生画图的过程也是其数学思维构建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来解释抽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提取题干有用信息,厘清题目已知条件,明晰题目所要的问题,绘制线段图、树状图等梳理信息,归纳、简化条件,让题目变得一目了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展示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起从理解题意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语言”“数学语言”“数学关系式”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用数学关系式表示问题,并绘制线段图,通过数形结合具体而形象地简化问题、解决问题。

三、引导创设生活情境,重视学生思维构建

思维构建是通过探索、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出自己的思维模型与解决方法。这种思维构建不仅依靠记忆,更强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和创新。通过思维构建,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方法,而是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中,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很多概念性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相关概念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基于生活情境联想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和问题,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知识习得过程,鼓励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时能够尝试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的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际生活情境,强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第六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三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关知识内容后,可以为学生构建如下问题,当前学校花坛中的鲜花品种有红色月季花,占花坛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黄色菊花,占花坛总面积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两种花一共占花坛总面积的多少呢?在面对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后,有的学生选择动手用笔和纸画出三分之一与四分之一分别有多少,还有的学生掰手指计算……,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有学生举手要为大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了计算公式:

+=,教师先要对学生予以肯定与鼓励,然后顺势引出分数运算方法,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花坛中除了月季与菊花,剩下的鲜花都是夜来香,那么花坛中的夜来香占花坛面积的几分之几呢?这一问题明显加大了难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有学生尝试走上讲台写出算式:1--=、1-(+)=。如此一来,教师应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坛,提出与数学知识内容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辅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探索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以有效锻炼,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探究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

开放性问题更具难度与挑战性,但是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考并应用数学知识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与数学水平,为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与实验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可以没有确定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对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十分有益,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科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并结合常规数学题目进行适当的改变,以此为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

五、提供直观教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认知数学知识。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内容,才能在遇到问题时灵活使用数学知识。同时应用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

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动手实践对学生获取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源与工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学生应用适当的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实验与探索,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和工具。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六年级下册,第四章“比例”中第三节“比例的应用”相关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為学生准备4根长短不一的竹竿和卷尺等,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与所学的比例知识,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对旗杆高度的测量与计算。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操场上相互配合,一同完成对旗杆的测量与记录工作,有的学生负责插竹竿;有的学生负责测量竹竿的高度;有的学生负责测量竹竿的影长;有的学生负责测量旗杆的影长,还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测量数据,在对竹竿测量数据整理后如表1所示。

经测量,学校中旗杆在同一时刻的影长为6米,因此,基于同一时刻,物体影长与实物实际长度成正比例这一关键点,可以将旗杆的实际高度设为x米,那么可以列出:=,从而计算出x=8,即旗杆的高度为8米。通过为学生提供资源与工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与他人的配合能力与自主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结束语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中,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相应的培养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形成更多更好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刚.优化流程发展思维培养品质:浅析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7(32):160.

[2]沈天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2(2):56-58.

猜你喜欢
思维过程小学数学
素描写生的思维解析过程
例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地理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