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综合育人的小学英语大课堂

2024-04-12 19:28范长春
文理导航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

范长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综合育人,如何搭建英语大课堂,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教师需要重构教学理念并引入丰富的教学策略。基于情境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学习清单等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应用、创新,让学生不仅能深刻感受学科特点,还能提升自己的學科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综合育人;小学英语;大课堂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将英语学习简化为知识点的学习。然而,在新时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实现综合育人。在理论传递层面,教师优化课堂讲解方式,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在实践引导层面,教师拟定丰富的实践、探索活动并提升学生的说、写能力。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资源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以自己为主体,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点。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这也使他们缺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为了打造英语大课堂,实现综合育人,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资源。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更擅长形象化思维。因此,教师要重视前期备课,并从线上、线下两种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其中,在线上部分,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动态化的视频资源或生动有趣的绘本。在线下部分,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整理相应的内容。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Happy New Year!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掌握具体的词汇、句型、语法,将通过表演的方式,还原课本内容。学生还将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感受多个国家文化间的差异,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基于多元的教学目标,教师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收集教学资源。其中,线上部分,教师紧扣“新年”收集与国内、国外相关的英语绘本。线下部分,教师收集大量的、有关当地的新年习俗。在后续的课程讲解中,教师从文化差异、思维品质等层面,输出具体知识点,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

除了前文中提及的资源收集,教师还要优化资源的利用。基于大课堂的要求,教师要致力于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资源,并通过多元的教学策略体现出来。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感受英语的学习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前期预习,挖掘重难点

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主要渠道,讲求个性化、差异化。因为,学生间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均是不同的,而且他们的自然兴趣点也有所不同。为了达成综合育人的目标,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并优化预习引导。首先,可以让学生基于学习清单明晰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归纳大致的学习方向和重难点。其次,引导学生基于学习内容,搭建初步的知识架构,总结自己的“待学习之处”。最后,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待学习之处”,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教学。通过高效的课前预习,学生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从整体的角度提升综合素养。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On the farm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拟定了一张学习清单。根据学习清单内容,学生需要从三个方面厘清教材内容:一是依靠图文兼备的知识点展示,厘清本单元涉及的词汇、句型、语法;二是依靠与单元主题有关的教学资源,理解教材中隐含的人文要素。从教材内容来看,本文不仅包含大量的专业知识点,还承载了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因此,教师展示一些与本地农业发展有关的图片。基于图片内容,学生明晰英语知识点,并产生劳动意识。一般来说,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针对多元化的学情,教师在学习清单的最后,设计了一个反馈板块,在板块中,学生可写下自己的问题。

预习讲求以学生为主体,讲求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铺设学习清单,围绕学习清单,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

二、引入多元策略,培养综合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英语能力

综合育人讲求贴合学科特点,贴合学科发展方向。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五育融合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地体现于课堂教学。在日常的课程讲解中,教师要挖掘多元要素,并借助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比如,针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要素,教师通过德育、美育、智育的结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借助与生活、与节日息息相关的情境,学生感受教材内容,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针对教材中出现的故事,教师通过美育、智育、德育的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深化知识讲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围绕专业知识点、文章中的故事情境,拟定生活情境。“Have you ever encouraged or been encouraged by someone else in your life?”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彼此的真实案例。从具体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生生互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彼此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Story time中包含两个德育要素,所以,除了前文中提及的“鼓励他人”,教师还借助“勇敢面对新事物”阐述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即,Can you...?Yes,I can/No, I cant.基于大量的口语交际任务,学生由基本的情感感知逐步过渡至理性思考。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足,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确保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又要借此机会深化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贯穿于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全程,通过生动、多元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设置问题链,促进深度学习

小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所以,他们往往无法依靠个体力量理解具体知识点,深化知识点的应用。基于大课堂及综合育人的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内容拟定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步骤,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的贯彻和落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相应的引导,要确保引导内容具有个性化、差异化。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Seasons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拟订了一个小组讨论任务。根据任务,各小组需要依次回答: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at can people do during this festival? 接下来,教师走近每一个小组,了解各小组的所思所想。比如,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分享道:My favorite festival is spring. In spring, farmers scatter seeds into the land.再比如,有的成员分享道:My favorite festival is autumn. In autumn, farmers begin to harvest crops.由于本单元与劳动教育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既关注他们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又从农作物种植,从地域文化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师生互动。

问题链的设计要具有灵活性、随机性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既要及时回复,又要引导他们将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基于教学目标实现知识表达、思维品质、跨文化表达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三、完善教学环节,创新英语学习

(一)引入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更加多姿多彩。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搭建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时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微视频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资源,被广泛地使用于课程讲解、课程复盘等多个环节。微视频与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相结合,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具体知识,还能从学科的角度,从整体的角度实现知识点的应用、迁移。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A new student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结合微视频的内容,提出下述问题:“How to introduce the school to others?”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校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提前在微视频中罗列出大致的评价标准。“Introduce your campus in an accurate and orderly manner. Share one thing that impressed you.”基于上述评价标准,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然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引导。比如,一名学生分享道:Our school has a computer room. We can learn a lot of new knowledge in it. We also often play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针对其中的逻辑问题,教师积极展开引导。如刚才你介绍了哪些学校中的场景?他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无论是微课的设计,还是微视频的引入,都讲求适当、科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的重难点,设计相应的学习项目。项目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解项目内容的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学科特点,懂得学科的实践意义。

(二)依托家校联合,连接课上课下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教师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依托家校联合,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结合起来。教师既要与家长紧密联系,引导他们共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又要从学习习惯的培养层面,让学生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基于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学生不仅能探索新知识,还能尝试着分析新知识、旧知识间的联系。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在预习阶段,教师拟订了一个探索活动,即了解父母每天要做什么,分析自己可以为父母做什么。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父母经常会以“学习为重”的理由拒绝学生参与劳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积极与家长展开互动。在此过程中,家长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经过此前的沟通,家长带领学生了解日常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努力参与家务劳动并记下自己的直观感受。在下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预留出充足的讨论时间。

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作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教学与课堂下学习联系起来,通过多个主体间的互动,学生既能知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又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时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理解,而是从整体的角度、从学科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铺设教学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努力自主理解知识点、应用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育人”的理念,输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叶菲.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思考及建议[J].江苏教育,2023(18):54-57.

[2]苏梅桂.优化英语教学活动  增强学科育人实效[J].考试周刊,2023(25):113-116.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立項)课题“指向综合育人的学科大课堂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2023JY15-L184)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综合版块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多元化单词记忆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