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运用

2024-04-12 07:20贺红梅
文理导航 2024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游戏

贺红梅

【摘  要】本文将围绕科学游戏的内容及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运用路径,包括促进幼儿认知水平提升、激发幼儿教育趣味性、增强幼儿创新能力,并阐述科学游戏活动背景设计,以此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使其具备创新性思维,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为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游戏;连连看;幼儿园学前教育

科学游戏,并非指以游戏为主的娱乐项目,而是将科学知识作为依托的益智类游戏形式,将其用于幼儿园学前教育,可以实现幼儿启蒙教育。感悟知识的奥秘,激发其学习兴趣,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化教学效果。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游戏分析

科学游戏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趣味性,以往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容易使幼儿在长时间的学前教育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而科学游戏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儿在游戏环节,潜移默化地进行知识的吸收,促进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转变,也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与实践。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教师充分遵循科学性、活动性、趣味性原则,保证游戏活动具有科学知识依托,能够切实起到锻炼学生知识记忆的作用。发挥科学于丰富幼儿知识的效果,控制好教学形式,注重游戏内容的灵活性,适当加入操作元素,充分开发学生的身体与大脑,在帮助学生获得快乐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建立立体的知识架构。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运用路径探究

(一)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

教师在开展科学游戏时,要注重多个层面的交流与互动,以培养幼儿探索、求知精神为首要目标,端正幼儿的学习态度。考虑不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真正意义上将幼儿作为教育主体,改变以往的单方向知识灌输教育形式,促进幼儿理解能力的增长。深入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认知与个体品质。幼儿阶段的儿童思维较为发散,对外界的感知较为简单,科学游戏的实施可带给学生真实感,保证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但要注意,教师要控制好科学游戏的设计难度,既不可太简单,使幼儿在完成任务时缺少挑战性,又不可太难,无法给予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站在幼儿角度,设计适合幼儿成长的益智类活动项目。

首先,教师可营造游戏氛围与科学的游戏环境,帮助幼儿更快融入情境角色,比如在课堂教学时播放科学伟人的故事背景,讲述其成长历程,引导学生充满热情参与游戏活动。教师准备好游戏道具,结合幼儿园地理位置,规划好公共区域、户外运动区域。其次,教师要保证游戏设计的适用性,促进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理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比如,对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其认知结构尚未健全,因此教师可开展色彩分辨的游戏,指导其主动完成色彩分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由于其对事物已经产生初步认知,因此教师可准备好彩色颜料,引导学生使用彩笔,主动记录、绘画身边的事物;而对大班幼儿来说,则可适当增加游戏难度,锻炼幼儿的思维与实践能力,结合教材的情节,带领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情境式体验学习,加深幼儿对剧情人物内心活动的揣摩。最后,要保证游戏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幼儿能够感悟道理。如在进行影子游戏时,教师可预先带领学生认识影子这个事物,之后,引导学生以手影的形式进行互动。这样幼儿便可在游戏中深刻感受到影子的变化,明确光线与方位的关系。

(二)激发幼儿教育的趣味性

幼儿时期的儿童好玩、爱闹、好动,因此在布置科学游戏时不可单纯看重知识的融合,还要保证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保证教育的寓教于乐,使幼儿在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下健康成长。比如:在下雨天时,幼儿通常都会热情高涨,为此,教师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储备。在游戏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对事物的反应与喜好程度,在带领学生踩水坑时,帮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例如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并要求尽可能收集雨水,此时有的学生会使用水瓶裝水,有的学生会使用海绵吸水。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收集雨水的使用方法,比如浇花、清洗桌椅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再如教师还可结合道具、活动场地,布置水上情境,要求幼儿将石头、塑料瓶、纸片放置在水面上,观察哪些物体会漂浮,哪些物体会下沉,利用自我探索,自主记录的形式,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并在游戏活动后对幼儿的游戏表现给予评价,保证游戏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三)增强幼儿的创新能力

即便在幼儿阶段,儿童的思维尚未完全开发,但能够在游戏活动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为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做到亲身体验科学游戏。充分考虑学生的建议与想法,倾听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拼图游戏时,可将不同颜色、形状的卡片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试着将多张卡片拼接成完整的图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不可放任幼儿胡乱拼接,也不可采用暴力破坏的形式进行卡片安装,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图片拼接的正确方法。例如,你们知道企鹅吗,在得到幼儿肯定的答复后,再提出企鹅的头是什么形状呢,通过为学生播放有关企鹅的视频,使幼儿对企鹅产生直观的印象与理解。之后,根据教师发放的卡片,拼接企鹅圆形的头、三角形的嘴、长方形的身体,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能够实现思维的发散与延伸。

再如教师可布置沙的游戏活动,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沙的特征与用途,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成功的喜悦。由教师准备沙盘与沙坑,以供学生操作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出新的玩沙方法,感知沙的特点。如干沙的脆性大,难以有效成型,更多用于做沙画。而湿沙的定型效果好,更适合用于堆积成物体。之后由教师提出拓展延伸,如沙子经常用于房屋修建、人工铺路。那学生还能想到其他用法吗,此时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沙子流动的形式来进行时间统计。这样,学生便可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创新性思维,主动进行知识的汲取,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三、科学游戏活动的背景设计

笔者将以某地方幼儿园为例,进一步阐述科学游戏活动的背景设计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搭桥连接

搭桥连接游戏是指由玩家将不连通的区域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连通块,由玩家找到适合的连接点,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边界、对角线、对称轴。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将游戏重点放在不依靠附加物的特定结构上,由教师率先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引发学生主动了解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可播放“一同去郊游”歌曲,营造舒缓、自然的游戏氛围。在活动场地摆放建筑模型,代表要前往的目的地,而在场地中央则使用粉笔简易画出一条河流。情境为教师在带领学生前往科学博物馆的路上,发现一条小河流阻拦了前进的道路。此时,教师可提问,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我们平稳渡江。在幼儿讨论探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有的幼儿提出集体跳过河,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摆放过河石,也有的幼儿认为应使用绳子连接另一端,大家一起抓住绳子攀过去。最后,教师则要根据幼儿提出的建议,选出最優答案,即使用凳子作为过河石,通过搭接多条凳子,达到过河的目的。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则要提醒学生保持凳子的连接稳定,并通过在河两岸拉紧绳子的方式,为幼儿过河时提供着力点,防止因河流冲刷,造成幼儿掉河。

(二)连连看

首先教师利用游戏的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连连看的玩法,将活动目标确定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善于思考,灵活判断,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记录、积累多种探索方法。之后,教师要准备宽阔的场地、九宫格、玩具,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五子棋玩法。在热身阶段,通过小组五子棋比赛的形式,初步了解连连看的游戏特点与特征。再由教师开展平面连连看的科学活动,要求学生将三个相同的物品放在圈里,能连成一条直线,则证明游戏胜利,最先完成连线的幼儿们可获得游戏奖励。其次,教师还要开展立体连连看比赛,依照每9人一队的分组原则,共分为两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配摆圈、扔道具,调整道具的任务。率先完成3个物品连连看的队伍,判定为胜利。最后,要在游戏结束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与总结,比如:立体连连看和平面连连看的区别;在游戏时发现了哪些问题。该游戏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主动思考最快完成连连看的方法,防守对方进行连连看的对策。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运动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抽奖游戏

抽奖游戏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学会推理,能够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具体判断,并阐述相应理由,通过与伙伴合作的方式,记录相关结果,充分体验科学游戏的快乐。在游戏开始前,需要由教师准备好抽奖工具,包括墨袋,9个黄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1个转盘抽奖工具、统计纸、记号笔、奖品。之后由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发学生好奇心。如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有取得奖品吗,老师昨天也尝试了3次抽奖,却始终得不到奖。那不如我们今天来玩抽奖游戏吧,这样便可找到抽不到奖的原因。在游戏进入学习阶段,由教师出示转盘,要求幼儿进行观察,确认转盘的颜色类型,思考转盘停止后,会停在哪种颜色上,并引导幼儿推断游戏结果。再由幼儿进行主动尝试,记录每次转盘停留的位置,并提出疑问,即指向哪里的机会最多。同时,教师还可带领幼儿参加摸球游戏,由幼儿在摸袋里找出白色有奖乒乓球,并在每个幼儿都参与后,记录游戏结果。若中奖,则给予其祝贺与奖品。并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到黄球,却只有少数几人能摸到白球。此时,幼儿便会了解“可能”“几率”这些知识概念,认识到抽奖本质上并非运气游戏,而是设计游戏,在游戏开始前,便已经根据设计形式,产生了中奖概率。此类游戏的游戏氛围感强,也能通过学生亲自设计转盘工具,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科学游戏的重要性及主要作用开展分析讨论,提出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运用路径,并阐述科学游戏活动的背景设计方法,以此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实现幼儿快乐成长,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促进幼儿的全方位成长,为日后成才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晨来,吴秋影.大概念视角下小学科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9):69-70,75.

[2]李云翔.发现儿童  发现学习  发现课程:以《幼儿园科学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研修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1,37(3):9-11.

[3]王云,汤波.大众科学游戏化活动的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4):141-143.

[4]蔡幼春.基于科学游戏提升幼儿能力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4):121.

猜你喜欢
科学游戏
科学游戏应用于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分析
试析幼儿学前教育中的科学游戏应用
浅谈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探析
浅析大班建构材料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简析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浅谈纸箱在幼儿园科学游戏中的运用
幼儿园科学游戏设计策略
科学游戏中,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的教育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