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下的语文教学

2024-04-12 19:28王燕峰
文理导航 2024年12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王燕峰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辨性阅读;思辨性表达

在当今社会,思辨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判断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性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辨性阅读注重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文本结构及多元化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创作意图等核心内容。其次,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质疑和批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次,思辨性表达注重表达清晰、准确,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口语表达训练、写作训练和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清晰地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最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助于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能力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优势和发展机会。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根据新课标要求,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提出了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教师应在不同学段创设相应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情境。例如,第一学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出疑问和思考;在第二学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质疑文本中的信息;在第三学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小蝌蚪找妈妈”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有效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应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动画或图片,呈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设置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培養学生的阅读预测能力。其次,在故事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注释等辅助信息,理解故事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深度思考,理解故事所传递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脉络,将故事中的关键信息、人物、事件等元素联系起来,形成清晰的故事结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启示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可以通过组织分享交流、口头作文等形式实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兴趣,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如阅读讨论、辩论、写作等。具体而言,在文本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互评互改、分享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亡羊补牢”的文本阅读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主题开展写作实践,以促进学生思辨表达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绎《亡羊补牢》的故事。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和道理。同时,角色扮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其次,在学生对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可以包括故事中主人公的失误是什么?他在失误后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故事内容。再次,为助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这包括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思考故事情节的逻辑关系、探讨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等。通过深度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也可以培养其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在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深入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开展写作实践活动。这可以包括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写一篇短文或者根据故事主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者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等。通过写作实践,学生可以将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写作中,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思辨表达能力。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方面的发展水平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评价、论证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曹冲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每个角色的行为和表现,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简要介绍《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曹冲、曹操和其他官员在称象过程中的言行和思维方式。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这个故事中的情节是否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识和科学规律?”“如果我们是故事中的角色,会做出和曹冲一样的决策吗?”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个性化评价方式与积极反馈方式,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差异与总体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表现预计问题,教师都应积极地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考试的成绩等多种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包括各种书籍、文章、网站等资源,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小学语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环节,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可以提供以下学习资源。首先,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关于雷锋的书籍,如《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了解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其次,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关于雷锋叔叔的文章,如报纸、书籍上的相关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品质。再次,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关于雷锋叔叔的网站,如雷锋纪念馆、雷锋网等,让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了解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除了提供学习资源,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关于雷锋叔叔的书籍或文章,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雷锋叔叔的看法和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这些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五)提出启发性问题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环节,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深度探索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这些思考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次,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课文的主题和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种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流程: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雷锋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关于雷锋的图片,让学生对雷锋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再提出问题:“雷锋叔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回答:“雷锋叔叔是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其次,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和重点语句。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课文中描述了雷锋叔叔做了哪些好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雷锋叔叔帮助老人、小孩、残疾人过马路,还帮助打扫卫生、捡起地上的垃圾。”再次,教师提出问题:“从雷锋叔叔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雷锋精神”这一主题。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如何践行雷锋精神。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人或事体现了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雷锋精神。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这一主题。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要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可谓是深入人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形式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拥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索更多的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翔,林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路径[J].林区教学,2022(12):109-114.

[2]许志松.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究[J].教師,2022(24):36-38.

[3]邵爱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6):36-38.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思辨性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