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共写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024-04-12 07:20钱生芳
文理导航 2024年12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小学语文

钱生芳

【摘  要】师生共读共写属于双向且同步交流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师生间的共读共写,不仅可使教师对学生有更好的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感知到教师所发挥的榜样力量,有效强化学生的良好阅读写作习惯与能力。基于此,本文从共读编织五彩生活及共写播撒幸福种子两方面出发,概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共写的实践策略,以期用教师的智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有效实现教学相长,并达到师生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共读共写;模式探究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以直接灌输的方式开展读写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也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能。而朱永新教授曾说“若没有教师以榜样的力量作为激励,孩子很难真正爱上读书写作”。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立足学生实际学情,积极构筑共读共写的生态课堂,用教师强大的“磁力”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生共长,以此在有效强化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为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师生共读共写的实践意义

首先,有利于切实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是密切相关的两部分教学内容,而以往单一、枯燥的方法,不仅与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不符,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足。构筑共读共写的师生课堂,有效开创了读写教学的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由教师与学生共读共写,用教师的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思维,可有效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兴致参与其中。

其次,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师生共读共写本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共读共写的过程中,教师立足教材向学生介绍各种适合学生学情的书籍,并与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学习,可使学生了解不同作品及作者的独特风格与伟大成就,切实理解书中的主题含义,这时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也能在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将所积累的知识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输出,这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均有重要帮助。

最后,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其所表达的含义为教与学是彼此相关的。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筑师生共读共写的课堂,不仅能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成长发展,同时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帮助。确实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读书也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共读共写,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有效方式。

二、小学语文师生共读共写的实践路径

(一)共读:编织五彩生活

1.重视共读环境营造,激活共读兴趣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造就人”,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文学名著难以产生阅读兴趣,觉得其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从而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得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施师生共讀共写的教学活动时,想要促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兴趣,积极自主地参与名著读写活动,教师应高度重视良好共读环境的营造,在该环境中与学生探讨阅读学习的意义,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学生展开平等积极地互动交流,从而逐渐促使学生产生“我要读”的想法。

例如,在开展统编版“景阳冈”一课课堂教学时, 其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为让学生对整本书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就可用师生共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对原著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为强化师生共读的效果,教师应高度重视共读环境的构建,首先,教师可借助先进技术之力,向学生动态化直观呈现同名的影视片段,在播放完后向学生表达“看过视频,你们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阅读之旅吧!”在动态化视频及教师的引导下,很轻松地让学生进入了共读环境,每个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致都非常强烈。其次,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水浒故事交流会”的活动,在该活动中师生共同交流名著内容,讲述感兴趣的章节,共享阅读的感受。而后还应重视评价,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情,布置阅读任务,可让学优生阐述文本细节,挖掘隐含信息;可让学困生有感情地诵读文本,并能将故事梗概大致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后相互进行评价,让学生在此种共读、共学、共评的环境下,切实感知名著的魅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状态。

2.展开共读分析学习,夯实语言基础

在实施师生共读共写的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良好共读环境的营造,还应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习,使学生能自觉从“读者”身份向“作者”身份转化,切实站在作者的立场对文章的语言及写作的目的进行分析,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同时,扎实学生的语言功底。首先积累佳句,学生在进行共读时,教师可定期开展“好句的品析与分享”活动,让学生摘抄阅读中好的词语与段落等,有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其次,分析背景,即了解作者写作时的社会、人文背景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最后,分析作者,也就是与学生共读时,让学生明确作者的经历及写作的风格,以此强化共读的效果,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内容,并积极开展共读分析学习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先从前言和导读部分读起,使学生对整本书具体的概述流程有充分的了解,而后与学生共同分析学习文本的内容,并将所学习的新知识以及优美精彩的语句进行摘抄记录,而后在班级中进行师生间的分享交流。其次,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使学生对作者创作的初衷有更深刻的感知。最后,教师可引领学生一起分析作者、了解作者的代表作品、写作风格及创作特征等。通过此种方式,有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深化师生共读的效果。

(二)共写:播撒幸福种子

1.师生共写真情实感,彰显不同个性

在学生表达情感时,写作是一种有效的输出方式,让学生在写作中畅所欲言、诉说真心、吐真情、诉事实,用真情实感去写作,可唤醒学生心中潜在的思想情感,并让学生在情感的推动下,获得良好写作水平的提升。确實,一篇好的作品中“情” 是点石成金的关键,在写作中若能有“情”这一暗线贯穿,学生自然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且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因此,在开展师生共写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深刻挖掘自己的内心,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学生共写真情实感,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而构筑全新的写作角度,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并写出富含真情实感的文字。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家庭亲情的课文后,教师可尝试与学生共同写一篇有关父母的文章。这时,教师可先将自己写好的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自己以前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明白父母为何经常为了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自己,甚至对父母产生了埋怨。而自从自己拥有了家庭,处于为人父母的位置上,才明白其实平衡好家庭与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此种结合自身情感,书写文章并向学生诵读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思考,并且开始审视自己平常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过程,并将这些思想渗透到文字之中。之后,教师还与学生家长进行了联系,让其积极参与家校共育环节,与孩子写同一种类型的文章,让家长以自身的感受写一写孩子,并在完成后进行亲子共读。此种师生共写真情实感的教法,能将学生的个性彰显出来,有效丰富学生的学校与家庭生活。

2.师生共写生活实际,抒发真实感受

小学语文新课标(2022年版)指出“语文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由此可见,师生共写模式的开展实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为强化师生共写的效果,并促使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关联体悟生活,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自由奔放地描述、抒发心中所积蓄的情感,用细腻的笔墨将情感倾注于笔尖,从而物化为一篇篇文质兼美且情感饱满的好文章。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海滨小城”一课后,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座海滨小城里浩瀚的大海及漂亮的景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可发起“共写生活美景”的活动,要求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关联生活,以写日记或画手抄报的方式,记录自己所处地区的独特美景,然后带到课堂上与师生一起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对照《海滨小城》中作者对细节的描写,对文字的表述,以及写作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进行学习,而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提醒学生,不仅要真实地展现生活美景,还要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以独具创意的方式予以表达,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又饱含情感的文章。通过开展此种共写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还有效帮助学生拓展了写作素材,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筑师生共读共写的课堂,不仅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也有重要帮助。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对该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探寻师生共读共写模式的实施路径。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营造共读环境,展开共读学习,共写真情实感,以及共写生活实际的方式,切实强化师生共读共写的教学效果,以此促使师生取得共同的成长进步,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晏慧.关于农村初中语文师生共读共写的思考与实践[J].好作文,2022(14):50-51.

[2]张艳红.以师生共读共写优化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黑河教育,2022(3):30-31.

[3]鲁志云.悦读,善思,乐写:新教育实验共读共写行动实践与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2):139-141.

[4]徐召菊.共读·共情·共成长:师生共读整本书的多元化策略[J].智力,2021(26):81-82.

[5]林莹莹.换一种方式邂逅美丽:以“班级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为例[J].课外语文,2021(21):13-14.

[6]吕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的具体策略[J].读写算,2021(16):191-192.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小学语文
职校英语教学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