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效果

2024-04-12 10:18张海燕于建红田蕾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心心绞痛发作

张海燕 于建红 田蕾

1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心血管内科,烟台 264000;2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手外科,烟台 264000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的心血管疾病〔1〕。近年来,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饮食习惯,老年人冠心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该病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也较高〔2〕。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及对手术或疾病的恐惧,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影响患者机体的调节状态,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依从性较差甚至促进疾病进展等情况发生〔3〕。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除了进行积极的治疗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防止消极情绪影响疾病恢复进程。双心护理模式是一种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心理干预,从而达到推动疾病康复目的的护理模式〔4〕。该护理模式受到心血管护理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提出消极情绪可能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与恢复〔5〕。本文主要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41例和观察组(双心护理模式)42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0~81岁,平均(72.15±2.12)岁;病程2~8年,平均(4.46±1.64)年。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1~82岁,平均(73.65±2.14)岁,病程2~9年,平均(4.86±1.06)年。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后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6〕;②均有心绞痛症状;③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肌梗死并心衰;②精神障碍或智力缺陷;③生命体征不平稳。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相关检查,在院期间遵医嘱采取药物治疗,指导正确饮食,控制钠盐摄入,告知注意事项,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用药护理:积极使用控制血脂、血压、降低血糖以及心肌耗氧量等方面的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告知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增减药量。②饮食护理:避免饱餐,防止加重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禁止饮酒,饮酒易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生,且饮酒与一些基础药物具有相克性;多食用含优质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③心理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明亮、干净,让患者处于舒适环境,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相关事项,让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关怀。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出院后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提醒按时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①心脏康复运动〔7〕:根据患者心功能级别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一般为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以患者自我感知强度为宜,运动时间一般为15~20 min。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心脏突然负荷增大,如出现胸闷、胸痛应立即停止。②心理调节:入院时主动跟患者沟通,亲切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对于焦虑的患者多给予关心,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告知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作用与目的,减少患者恐惧感;护理人员向患者简单介绍主治医师的经验,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疾病恢复获得一定进步时,多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认知干预:寻找一些有关冠心病的资料或视频,让患者及家属大致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自主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告知患者该病的日常注意事项并重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教会患者及家属发病时如何进行简单自救的方法,消除患者的恐惧感。④健康宣教: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生活规律并保持心理平衡,尽量避免大喜大悲;患者应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保暖,避免冷风刺激,以防诱发心绞痛;带药回家后要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增减药物;医院建立随访计划,定时询问患者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不良情绪对比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8〕,其中HAMD有17个项目,HAMA有14个项目,每项0~4分,包括5个等级:(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累计得分越高代表抑郁焦虑情绪越重。

1.3.2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9〕评估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3个方面,总分100分,最终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3两组心绞痛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等情况,其中急性发作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5 min可重复1片,15 min含服3片无缓解者应立即就医,用量越大,次数越多代表心绞痛情况越严重。

1.3.4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都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2.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躯体、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2.3 两组心绞痛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下降,且观察组3项指标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绞痛情况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老年冠心病的传统治疗中,临床更注重于对症治疗,常常忽略了心理因素给疾病带来的影响〔10〕。就目前来说冠心病其实是一种“双心疾病”,它并不只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还是一种受心理状态影响的疾病。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年龄增长加上患冠心病,害怕出现一些致命性的心脏事件,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引起心理压力增大、夜间失眠等情况,从而导致心脏得不到正常休息〔11〕。双心护理是在心血管诊治的基础上,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强调心脏病与心理疾病之间的关联,达到身心同治目的的护理模式〔12〕。有研究者提出,在冠心病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冠心病或者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因素,比如突然的精神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长期抑郁状态,容易造成气血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脏功能改变,从而诱发冠心病〔13-14〕。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双心护理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分析原因:双心护理在常规护理上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其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焦虑点给予相应的解答和调节。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双心护理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原因:双心护理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了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积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病情稳定有改善作用。另外,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组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双心护理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分析原因:冠心病诱因中,不良情绪可引起儿茶酚胺增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等情况,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作,而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改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的目的〔15〕。进一步研究显示,干预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说明双心护理能有效减少冠心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双心护理通过心脏康复运动和积极心理指导,提高了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住院时使用双心护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减少患者焦虑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心绞痛的发作与并发症的发生也相应减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双心心绞痛发作
虎斑卷瓣兰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