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机制与效果:以生态聚联现代产业学院为例

2024-04-14 17:04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学院

王 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环境保护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资源的重要聚集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巨大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学科知识薄弱、思维能力不足、实践技能欠缺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一大难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实施“专业导师制”,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生态聚联现代产业学院在实施“专业导师制”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该学院为典型,探讨产业学院“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和机制,为环保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导师制”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专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情况

1.1 “专业导师制”的特点

实施“专业导师制”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支持的重要举措,通过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位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的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助力其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1]。“专业导师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个性化服务。导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其次是全方位指导。导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渐近式和平移式的交流与协作,通过术语解析、实践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再次是职业规划。导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行业的特点和前景,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分享个人职业成长和发展的经验和心得,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最后是提高教育效果。实施“专业导师制”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专业能力,改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教育效果。通过专业导师的帮助,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避免因不了解专业特点和就业市场而导致的犹豫和迷茫,通过全方位交流使学生不断提高思维和能力水平。实施“专业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1.2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推行情况

“专业导师制”是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职院校中已经有近六成以上的院校开展了“专业导师制”实践,其中一些院校已拥有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2]。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推行情况:

(1)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由学院学生参与的“专业导师”服务团队,每名导师负责5—7名学生。该团队成员参与学生的选课、复习计划、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浙江科技学院将“专业导师制”纳入学院教务工作考核,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成为学院评分标准之一。同时,学院还创新了“专业导师制”实施机制,为全校师生提供系列培训和学术研讨。

(3)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导师团”项目,集合校内外专家、企业家及社会领袖,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提高就业能力。学生得到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更多的实践机会,得到社会较高的评价和认可。

(4)北京职业学院实行“学生导师制”,将职业技能培训与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师凭借自己经验与实践经历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5)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内设有“教师导师制度”,其中每名导师负责6名学生,并持续进行就业辅导和技能培训。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1.3 “专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在实施“专业导师制”时,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第一,建立健全导师选聘机制和评价体系,确保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师指导计划,让导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志向和需求,并按目标进行指导和支持。第三,为导师提供充分的培训和培养机会,让其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第四,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信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第五,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到专业导师制的实际作用和价值,积极参与到导师指导计划中来,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产业学院“专业导师制”机制的运行分析

为适应现代产业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环境保护系在2017年开始实施了“专业导师制”,从入学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并在2022年经过黑龙江省教育厅的批准成立了生态聚联现代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为“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以“育人为本、服务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原则,形成了“教学、科研、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产业教育体系。“专业导师制”培育模式作为该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制的运行包括导师选聘和培训机制、学生导师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导师指导和支持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估和改进机制的建立,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就业方向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2.1 导师选拔和培训机制

在导师选拔方面,产业学院重视教师的专业资历和教学经验。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学历是主要考虑因素,教学经验则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反馈等。选拔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包括面试和课堂观摩等环节,以选出具备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能力的导师。同时,学院也为导师提供多元化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研讨等培训,以及个性发展计划、规划课程等,为导师提供实践平台,促进导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产业学院对申请成为导师的教师进行面试、课堂观摩等多方面的考核,最终由学院主管领导、教务处和专业委员会联合审核决定。导师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导师还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践和项目,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导师评估的权威性。

2.2 学生导师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学院制定了多种导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包括常规会议、面对面交流、电子邮件和微信等。通过这些沟通方式,导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维护学生关系除了口头沟通以外,还需要导师的定期关心和鼓励。导师关心学生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掌握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发展需求,进而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和知识的学习机会。导师的鼓励则通过分享典型案例和讲解前沿知识等形式实现,以帮助学生在导师严谨指导下,不断成长专业能力。

产业学院采取个别化导师指导、小组导师指导和集中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建立台账,提供全方位、细致化的指导。同时,还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前沿的职业发展和创业指导。导师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促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3 导师指导和支持体系的构建

导师指导与支持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规划制定、定期面谈和团队交流等三方面内容。每届毕业生参与一系列测评和自我学习情况分析,导师提出相应建议。定期面谈安排在学期结束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状况,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难点。团队交流为师生构建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氛围,共享资源和经验来互相帮助和分享。

产业学院采用灵活的导师指导机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具体指导方案,包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开展创业项目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兴趣小组、科研创新小组和创业孵化组,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来思考行业以及专业问题。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环保产业的文化和社会责任。

2.4 评估和改进机制的建立

评估在指导结束后进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导师对学生的评估,二是学生对导师指导情况的评价。导师评估学生通过实施“专业导师制”后各方面综合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能力;学生在导师指导期结束时提交评价报告,确认和评价导师在指导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以及指导质量。产业学院根据导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检查导师日常工作记载,学生在课程设计、实践项目、就业能力等方面的绩效表现进行总体评估,进一步规范导师的指导流程和细节管理。导师评估与学生评估相互验证,形成闭环反馈,进一步提高导师的指导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导师制度的实施效果。

总体来说,产业学院的“专业导师制”在选拔、培训等方面相对成熟,但这种制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如找出出色的导师与中规中矩的导师之间的差异问题,出台对后者的激励政策,整合和优化导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等,需要导师和学生一起迎接更具挑战性的职业教育机遇。

3 产业学院“专业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分析——以产业学院学生A为例

对于产业学院环保专业学生A来说,导师制度成为她大学生涯中最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学生A理论学习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她原本认为只需通过课堂学习便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但有了导师制度的参与,确信导师提供的细致指导和行业介绍对其有实质性帮助。导师不仅帮助学生A提升了学术研究能力,还帮助其明确了职业规划。

在学科知识方面,导师向其介绍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使学生及早明确了学习的专业内容与发展方向;同时根据学生A的特点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例如鼓励她参加环保兴趣小组,增加实验室操作环节训练,强化动手能力。导师通过互动式教学和交流,让学生A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环保产业的文化和社会责任,探讨环境相关的社会问题,提高了学生A的学科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思维能力方面,导师提供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通过定期与学生A及同学开展交流会议、分享教学心得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根据她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A应用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社团活动,解决复杂的实际的环境问题。导师让学生A在交流过程中学到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其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实践技能方面,导师为学生A提供了个性化的实践教学计划,指导其参加森工集团科技计划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和基诺环保社团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例如水污染治理、环境调查与监控、环境影响评价等,帮助学生A提高实践教学技能。通过导师的实践指导和支持,学生A能在真实场景的观察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其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导师为学生讲解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使学生A不仅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还增强了进入这个行业的勇气。

在职业规划方面,导师根据学生A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方案,带领学生A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多个大学生实践项目和创新大赛并取得奖项,将其记录在学生A的成长档案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专业导师制”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发展,增加与导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发展实践技能,还能提高学生思维深度,拓宽职业发展前景。调查结果显示,产业学院学生认为导师关注度和支持度的提升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影响。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全面、更具有深度,提高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成功率。

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带来了实际成效和积极影响,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在实施“专业导师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运行机制和效果的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和就业情况,并与未实施“专业导师制”的学院进行对比研究,以更全面地评估该制度的实际效果。

第二,对不同学科领域和专业的“专业导师制”需求和实施方式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需要对每个领域和专业进行具体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其实施过程和调整优化。

第三,在导师选拔和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导师的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导师的质量决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需要关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导师选拔和培养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以确保“专业导师制”的有效推进和实施。

第四,导师的数量不足以满足学生需求,导致学生与导师之间存在沟通和互动方面的困难。产业学院需要增加导师的数量,以便更好地支持学生。

第五,导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升其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加精力投入,提升职业素质和认识。

4.2 进一步优化“专业导师制”

为更好地发挥该制度的优越性和作用,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具体建议如下:

4.2.1 加强制度保障和规范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同时,要建立导师招聘、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导师具有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建立学生导师匹配和管理机制,确保学生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导师。

4.2.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注重导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提升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制定激励措施,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性,建立更加健康和优秀的导师队伍。提高导师的待遇,为其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让导师们得到更多的教育培训和支持。同时,加强对导师的考核和评估,鼓励导师提升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

4.2.3 推进个性化教育

在实施“专业导师制”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推进更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通过加强学生导师互动、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个人和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和竞争力[2]。同时,通过教研活动、专业比赛、科研项目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技能水平,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快地发现自身优势,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4.2.4 推进多元化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应注重实践教育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与企业合作,共同实施实习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就业与创业打好基础。同时,加大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将更具实践性的课程内容纳入学生课程中,使学生扎实掌握实用技术。

4.2.5 强化学生反馈

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反馈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反馈不仅有助于发现制度弊端和不足,也能够推动制度的改进和创新。随着“专业导师制”的不断实施和改进,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这项制度的作用,为高职教育的更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实施“专业导师制”的过程中,需要从制度保障和规范、导师队伍建设、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实践教育、学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提高导师素质、推进教育个性化和实践多元化以及强化学生反馈机制等,将“专业导师制”打造成为更加切实可行、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长效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可靠的保障。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学院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初等教育学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学院掠影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