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

2024-04-15 08:13傅润杨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评估资源

傅润杨

(安徽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作为高等学校的延伸,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承担着培养和提升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不可忽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正视并积极应对质量问题,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希望能够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一、高质量发展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意义

对于学员个人发展的意义: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素质。

对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意义: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发展多样化的学习项目与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等方面的努力,高等学校能够提升自身的声誉和影响力。

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渠道。通过开展继续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习需求,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高质量发展对于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学员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高等学校实现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构建

(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1.教学质量: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确保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资源的丰富,使学员能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2.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需要建设具备高学术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3.学习资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应该建设完善的学习资源体系,包括教材、学习资料、实验设施、网络教学平台等。高等学校要及时更新教材和学习资源,满足学员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的质量。

4.学习服务与支持: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应该注重提供周到的学习服务与支持。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员管理体系,提供学习指导和就业指导,为学员提供学习辅导和行业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和实现职业发展。

5.质量评估与监控: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高等学校要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学员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持持续改进的动力。

6.与社会需求的匹配: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领域和课程设置,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培训项目和专业认证服务,为学员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的机会[1]。

7.国际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要推动国际化发展,开展国际化的合作项目和教学活动,引进海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供学员与国际视野接轨的学习机会。

(二)建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

1.教育理念与目标: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理论体系应明确教育的价值观念和目标。教育理念包括人才培养的宗旨、学习理念、教育活动的导向等;教育目标应确立为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2.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理论体系应明确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原则和指导。课程设计应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学习目标,结合实践和理论,提供符合专业要求和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包括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互动讨论等,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培训:理论体系应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师职业发展和激励制度,积极引进拥有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培训要注重提升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及教育技术的应用。

4.学习支持与服务:理论体系应包括专门的学习支持和服务的原则和方法。学习支持包括学习指导、辅导与评估,学员应获得及时的学习反馈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学习服务包括学员管理、就业指导、校友网络等,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5.质量评价与监控:理论体系应明确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高等学校应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评估学员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课程质量等,以持续提高教学质量;质量监控应监测学员满意度、学习效果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措施。

6.社会与国际合作:理论体系应鼓励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和国际合作。与社会的合作可以帮助高等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和培训[2];与国际的合作可以引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经验,提升高等学校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应以以上内容为支撑,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将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提供指导,促进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和教学效果。

三、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

(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

1.缺乏专业化教师队伍:由于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很多高等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教师兼职从事继续教育工作。这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够,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并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教育专家。

2.教材和学习资源不足: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需要面向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员,但目前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和提供还不够充分。教材过时、内容不全面、难以适应学员的学习需求,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教材研发工作,重视教材更新和改进,建设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实验设备等。

3.缺乏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需要及时评价学员的学习成果,但目前对学员学习的评价大多仅局限于考试成绩,缺乏对学员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价。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包括多种评价方式的应用、综合评价指标的制定等,以更准确地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升情况。

4.缺乏与产业对接的课程设置: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但目前很多课程设置与实际的产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高等学校需要与企业和行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供符合职业需要的培训课程,并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机会。

5.学员管理和服务不完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员来自不同的背景和需求,对学员的管理和服务需求也较为复杂。很多高等学校在学员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学员选课不便利、学员支持不及时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学员管理和服务团队的建设,提供个性化的学员支持和在线学习平台,改善学员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

(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

1.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建立专门的教师招聘渠道,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继续教育教师,并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与行业的互动和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

2.加强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提供:设立教材研发中心,加强对教材的质量控制和更新,确保教材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匹配[3]。同时,建设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鼓励教师参与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开展教材评审和更新工作。

3.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制定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包括考试、项目作业、学术论文等,以全面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升。同时,进行学员满意度调查和就业情况跟踪调研,了解学员对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职业发展情况,为课程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4.加强与产业的合作与对接: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提供符合职业需要的培训课程。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设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导师,加强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

5.加强学员管理与服务:提供便利的选课流程和学习资源,建立学员档案和个人学业规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业指导。设立学员服务中心,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和解决学习困惑的渠道,加强学员与高等学校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学员满意度。

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

(一)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与优化

1.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便捷的学习环境。通过视频课程、在线讨论和互动、虚拟实验室等形式,增强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推行问题导向的学习: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为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案例研究、团队合作、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鼓励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升他们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

3.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搭建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实践机会和技能培训。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际工作的结合,让学员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施个性化学习: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进度,开设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和学业规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导。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学习资源,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5.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交流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推广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同时,提供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不断优化。

通过以上实践措施,可以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的同时,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继续教育人才,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4]。

(二)教师队伍培养与发展

1.制订培训计划:针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需求,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包括教学方法与技巧、课程设计与评估、学科知识更新等内容。培训计划应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职称的教师需求进行细分,在提供培训课程、研讨会、讲座等形式的学习机会的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

2.建立教师交流与合作平台:组织教师交流会议、学术研讨会、教学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教学观摩、合作教学等方式,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教学团队和学术研究团队,为教师提供共同研究和合作的平台。

3.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提供教学创新的支持和鼓励,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采用项目制教学、课程创新、教学资源开发等方式,在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的同时,为教师提供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他们的教学改进和自我提升。

4.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项目和校外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教师深入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通过实践经验,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员需求和社会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5.加强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教、教学成果评估等,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教师的不足,在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的同时,及时表彰和奖励教学优秀者,激励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以上实践措施,可以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在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学习需求。

(三)学习资源建设与开发

1.丰富学习资源: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应积极开展学习资源建设,包括教材、教参、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优化课程设置,结合行业需求和学员需求,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实用性的学习资源[5]。建立学科教学资源数据库,为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支持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2.推动“互联网+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互联网技术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教学资源等。通过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3.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学习资源的开发水平。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实验室和虚拟课堂,提供实践性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挖掘与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辅导。

4.建立学习共享平台:建立学习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和学员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共享课件、教案、试题等教学资源,学员可以共享学习笔记、学习心得等学习资源。通过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提高学习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5.质量评估与优化:建立学习资源的质量评估体系,评估学习资源的内容、形式、使用效果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学习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鼓励学员参与评估和反馈,了解学员的真实需求和意见,为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实践措施,可以加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提供丰富多样、实用便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员学习需求,在促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也需要与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等方面相结合,形成全面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机制。

(四)学员服务与管理机制改进

1.学员需求调研:定期开展学员需求调研,了解学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期望。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学员服务与管理提供依据。根据调研结果,及时优化课程设置、学习资源、教学方式等,提高学员的学习满意度和体验。

2.定制化学习计划:根据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培训方案。与学员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辅导,在帮助学员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适合的课程的同时,充分考虑学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负荷,提供灵活的学习安排,方便学员进行学习。

3.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包括学习指导、学业咨询、学习资源等。建立学习辅导团队,为学员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进展的跟踪。建设学习资源库,为学员提供教学资料、学习资料等学习资源。积极开展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

4.建立学员评价体系:建立学员评价体系,了解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和反馈。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及时与学员沟通,解决学员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5.学员跟踪与就业服务:建立学员跟踪机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定期与学员进行沟通,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展和就业情况。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员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通过以上实践措施,可以改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学员服务与管理机制,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服务。学员服务与管理机制的改进也需要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相结合,形成全面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机制。

(五)评估与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综合评估体系,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学员服务、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评估。通过定期自评和外部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进。

2.设立质量标准和指标: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和行业标准,制定质量标准和指标。明确教学质量、学员满意度、就业率等关键指标,作为质量评估和控制的依据。通过监测和衡量指标的达成情况,评估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质量水平。

3.加强教学质量保障: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包括教师培训与评估机制、教学手段与资源的优化等。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评估,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改进和完善。

4.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通过优化学员的学习环境和服务体验,提高学员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学员满意度调查结果也可以作为学校对外宣传和形象塑造的依据。

5.加强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建立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和利用教学数据和学员反馈。通过教学数据分析和学员评价,发现问题和改进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水平。

6.组织经验交流与分享:通过开展经验交流、学术论坛、研讨会等活动,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质量控制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学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或行业组织的成功经验,推动自身的质量改进和创新。

通过以上实践措施,可以构建评估与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评估与质量控制体系应与学员服务与管理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全面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高质量评估资源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